学而为医 患者大于天——记民进浙江省委会常委、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许国强

发布时间: 2019-03-01 15:28:15    来源: 省委统战部

许国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民进浙江省委会常委、医卫专家团团长。亚洲超声内镜协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委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其研究成果多次以第一完成者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浙江省医药科技创新一、二等奖。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2019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国歌雄壮,掌声阵阵,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许国强团队的“内镜超声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因当天有专家门诊而未去北京出席盛会。他说,“还是把时间多留些给病人吧”,这是许国强作为医生的一种本能,患者永远放在第一位。

20年磨一剑,提出超声内镜诊疗的“中国方案”

内镜超声检查术(EUS)是一种将高频率的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对消化道及其邻近器官组织进行超声扫描诊断的方法,是一种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诊疗技术。比如普通的内镜检查只能对消化道腔内黏膜表面进行扫描,但是消化道的黏膜总共有5层,对表面以下的几个层次普通内镜就无计可施了。而超声内镜就像是“透视眼”一样,能对消化道腔内黏膜的5个层次都进行扫描,精准定位病灶发源的位置、大小以及类型,从而明确后续的治疗方案,做到对症下药。经过20年的研究探索,许国强与孙思予、金震东、李兆申等多位专家组成的项目组推出了一系列内镜超声相关创新技术,开发了对应的医疗器械,牵头制定多项国内、国际指南和规范,为多种疾病的诊治提出了“中国方案”。 

1998年,许国强到德国吕贝克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这里的医药学科是德国数一数二的,当时刚刚开始EUS的初步探索,许国强有幸接触到了这项先进的技术,见识了内镜领域的又一方新天地。

2000年1月,许国强从德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到浙医一院。当时国内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其他地方都还没有超声内镜的检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浙医一院开展EUS项目。

尽管许国强对各类普通内镜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但要做好超声内镜的检查,还要熟悉超声图像。那段时间,许国强跑得最多的就是医院的B超室,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超声图像知识。经过几个月的密集准备,2000年6月,浙江省内第一个超声内镜检查项目在浙医一院产生,许国强也成为省内超声内镜检查的第一人。

项目初期,超声内镜的仪器设备还有着相当的局限性,图像的清晰度不够高,需要医生手动抓拍,并且抓拍的图像无法回放,医生在抓拍后需要立即进行图像的分析,做一次超声内镜检查要花费约40分钟的时间。20年来,不仅检查时间缩短到15分钟左右,内镜超声检查术更是经历了诊断阶段、穿刺活检阶段到治疗阶段的发展。许国强带领他的团队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神经节阻滞术、注射治疗和消融术、假性囊肿引流术和清创术等新技术和新项目。

2017年9月,在浙医一院主办的全国消化内镜年会上,许国强团队进行了浙江省内首次“超声内镜引导下胃曲张静脉栓塞术”的演示,这也是目前内镜超声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胃曲张静脉造成的破裂出血,短时间内出血量极大,对病人有生命危险。许国强团队针对胃曲张静脉栓塞的最新超声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不仅在内镜引导下,能对出血点进行精准快速的止血,同时微创治疗也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一年多以来,许国强团队已经用这个技术治疗了170多个病例,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浙医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洪谭由许国强从硕士带到博士,提起许国强院长,他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严。“专业领域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尽管目前我们的团队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如果停下创新的脚步,窝在现有水平上发呆,不出半年就会被超越。”正是由于本身的严谨治学,所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许国强都要求保持不断进取的“竞技”状态,每年都要有一个创新的小目标。

大手拉小手,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技术确实已经比较发达,但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匀、发展不平衡,让“看病难、看病贵”长期成为社会难题。作为省城大医院的消化科专家,每天面对的是来自省内各地甚至省外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长途奔波的艰辛,许国强都看在眼里,也放在心头。

宁波市北仑区是经济强区,但当地的医疗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2008年,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和浙医一院建立了“托管”合作关系,浙医一院通过大院带小院帮扶建设北仑医院。

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许国强作为浙医一院北仑分院院长,全身心地投入到院区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临床业务、科研教学等各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之中。通过派出浙医一院22个学科的专家常驻,涵盖了北仑分院所有的临床和医技科室,大大提升了北仑分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实力,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省级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新建肾内科(血透中心)、ICU、肛肠外科、血液肿瘤科、感染科、心胸外科等,填补了北仑分院的空白。作为超声内镜领域的专家,许国强更是手把手地将这一新诊疗技术引进到北仑分院。

当然,许国强最看重的还是变“输血”为“造血”,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他的目标。在北仑分院任院长期间,许国强尤其注重对各级医护人员的素质、理念和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科建设、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工作目标,对重点学科科主任一对一传帮带。许国强更是以身作则,要求派驻专家组在帮助当地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兴趣、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来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并把论文、科研、继续教育项目和成果等也作为派驻专家的考核指标。2012年10月,浙医一院北仑分院顺利完成和通过了浙江省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和评审,不仅是北仑区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更是浙江乃至全国最早期的双下沉、两提升探索。

加入民进,在另一个航道上感受温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许国强和时任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科主任黄洪章同在浙医一院进修,平时查房看病都跟着黄洪章医生,20多岁的许国强被黄洪章医生高超的医疗水平所吸引,非常崇拜他。黄洪章是民进会员,许国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于1987年加入了民进组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进浙江省委会的社会服务工作以医卫帮扶为重心,1987年4月成立了医卫工作组,后又升格为医卫工作委员会。刚刚加入民进的许国强便成为了民进省委会社会服务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那个时期,哪里有民进省委会的医疗服务活动,哪里就有许国强的身影,遂昌、景宁、庆元乃至贵州毕节和黔西南边远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脚步。

1994年7月底,民进医卫工作委员会去遂昌王村口开展帮扶活动。大家冒着酷暑,连续十几个小时搭乘火车、汽车、轮船,终于到达王村口。当晚,医生们正要休息时,王村口卫生院院长急匆匆地来敲门,说一个7岁的小女孩昏迷、抽筋,要立刻抢救。当时还很年轻的许国强立即穿上白大褂,飞奔到卫生院进行抢救。小女孩脱离了危险,女孩父母把许国强当成救命恩人,感激万分。民进医生的无私奉献,在遂昌县百姓中广为流传:“民进专家来山乡,治病解困为人民,十进山城风格高,脱病致富暖人心”。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而老百姓的那份热情和感恩也深深温暖着许国强的心。

现在,许国强作为浙江民进医卫专家服务团团长,不仅在百忙中依然会抽出时间亲自参与医卫服务,更是从民进省委会的角度,致力于整合会内专家资源,打造品牌特色,助推医卫服务不断升级。“入会30多年,民进组织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我为组织做了很多,我付出了爱,同样也得到了爱”,许国强为自己是一名民进会员感到幸福和满足。

采访许国强真的很不容易。一是因为他低调的性格,此次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消息,他都没有告诉医院,“做这个项目就是我的日常工作而已,没什么值得说的”。二是因为他紧张的日程,笔者在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后,他终于忙完医院的工作,一边吃着盒饭一边接受我们的采访。这就是他的日常,除了患者的事要第一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都可以再等等。30多年的从医生涯,许国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一路上也收获了各种掌声和鲜花。然而最让他感受到幸福的却只是患者痊愈时一句感谢的话语,甚至一个感激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