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高清:小山村里的畲歌传承者
发布时间: 2019-03-01 15:26:31
这个老汉和其他农民一样,种了一辈子田;但他又和其他农民不一样,他收集、加工、创作了3000多首畲族民歌,并出版了3本相关著作。现年75岁的他,有过半的生活与畲族民歌息息相关。他所创作的民歌,大多是关于田地丰收、家长里短或为人处事的见闻、看法和总结,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接地气,又有风骨”。他叫蓝高清,畲族民歌的收集者和创作者,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踏上收集畲歌的道路
丽水市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山根村,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小村庄。村里的民宅或掩于郁郁林木之中,或隐于错落地形之中,看得见黑瓦老屋,望得见日出日落。这里90%以上的人都是畲民,是一个典型的畲族村,民族氛围浓郁。
蓝高清自小就生活在这里,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他心里。
谈及为何痴迷畲歌,蓝高清坦言,源于一次自己“脸红”的对歌经历。1956年,一位来自本地富岭的畲族女子来村里做客,按照畲族传统,村民要对歌以示欢迎。蓝高清一时兴起,率先开腔起歌。想不到客人十分擅长对歌,两个回合后他便接不上了,“败”下阵来。那一年,他不过13岁。
之后,蓝高清开始经常向村里的“赤郎”(畲族婚礼中请来的歌手)借歌本。“在当时,要想成为‘赤郎’,就必须会唱很多畲歌。”随着蓝高清借遍村中所有“赤郎”的歌本,那份对畲歌的深情如藤蔓般无声无息地在心底萌发。
蓝高清真正开始深入研究畲歌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有一年,原丽水县(今丽水市莲都区)文联的两位工作人员来到山根村,找到正在山上当护林员的蓝高清,因为他们了解到蓝高清会唱很多畲歌并痴迷于此。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而时下,会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希望蓝高清能把流失在民间的畲歌都收集起来,算是为发扬畲族文化做一点贡献。
“我当场就应允了。”当年许下的承诺,蓝高清一直没忘。从此,他踏上了收集畲歌的道路。
收集者变创作者
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歌只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而且发音和普通话相差很大。蓝高清不光要走村串户收集、记录,回家后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否则歌词很难让人理解。那些年,在蓝高清身上,纸笔从不离身,哪里有人会唱畲歌,哪里就有蓝高清的身影。
一次,他听说离村4公里外的黄弄村有一个畲歌高手,便径直找上了门。“想听畲歌,先替我割稻去。”对方以为蓝高清会打退堂鼓,想不到他二话没说在田里忙活了整整一下午。那村民歌手甚是高兴,作为回报,当场高唱数条(畲歌一首称一条)山歌。蓝高清一听,兴奋极了:“这可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呀!”兴奋之余,他不忘做好记录。
在收集过程中,蓝高清渐渐发现,一些畲歌歌词过于通俗,在传播时局限性较大,“如果畲歌能多一点文学味,那么在民族文化融汇时便能得到更多认可。”他这样考虑着。
就这样,蓝高清悄悄转换角色,从收集者变成创作者。
那时,蓝高清家里穷,没钱买纸,便把畲歌写在香烟壳背面。烟壳不够,他便去捡,“哪里开大会,哪里搞活动,哪里就有蓝高清的影子。”村民们逗趣地说。“西湖”“飞马”“利群”……这些各式各样的烟壳都成了他的“稿纸”。他将歌词写在烟壳反面,逐一装订成册,变成袖珍歌本,“还不到巴掌大”。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蓝高清创作的1000多首畲族民歌全部被他记录在30多册的“烟壳歌本”中。后来,热心人陆续送来各种稿纸,这让他满怀感恩:“有足够的纸,终于可以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了!”
蓝高清至今仍保留着仅存的一册装订工整的“烟壳歌本”,纸张虽已发黄却依然精致。“可惜的是,在把畲歌转移到稿纸上后,我就烧毁了其余那些烟壳纸歌本。”他喃喃自语。
蓝高清创作畲歌的题材源于生活,灵感来自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村落及风土人情。
2006年,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蓝高清而言,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
著作就像自己的孩子
时光荏苒,但蓝高清致力于畲歌收集、创作、研究的初心却丝毫未改。
2011年,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会和丽水市畲族文化研究会根据蓝高清搜集、创作的畲族民歌,编印成《畲族民歌集》发行。第一版印刷了3000册,“这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多了一个孩子。”蓝高清说。
畲歌歌词讲究押韵,具有诗一般的格律,绝大多数为七言词格。《畲族民歌集》也不例外,多为七字一句,四句成一“条”,题材内容涵盖叙事、言情、传知、励志、闲谈、讽喻等等。畲语和汉语有着根本的不同,绝大部分是无法用汉语拼音标注的。在创作过程中,蓝高清摸索出一条“门道”——通过谐音加注释的方式记录发音,这样既能让族人看懂又不失畲语原味。此外,书中还收录了113条畲语音字,标注汉语拼音与词语的简释,以供后人学用传唱。
后来,在朋友和丽水学院的赞助下,蓝高清分别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先后出版了《畲歌式诗歌选》《畲歌民歌集》《畲族民俗歌》3本著作。从《畲人妇女会织带》《畲族男人要会打草鞋》中,我们知道早期畲族男女的分工和技能强项;从畲族婚嫁歌曲《新婚夫妇行新亲》中,我们看到畲族嫁娶的礼节风俗;从畲族丧仪《拜亡人新年》歌词中,我们知道畲族人的丧葬习俗及祖先崇拜……在书中,有信仰类、礼节类、农俗类、祭祀类、教育类等民歌类别,几乎涵盖了畲族人民的全部生活。
胡适说,“过去种种,上至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而这正是蓝高清一直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