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细肴
发布时间: 2019-03-01 15:25:02
江南地名中,称作“石门”的地方很多,不过最有名气的,大概要算是桐乡的石门湾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作家丰子恺的出生地就在石门,先生在其作品中常常提及这个地名,因而,桐乡的石门也就被外界广为知悉了。丰子恺曾这样说:“我走过五省,经过大小数十个码头后,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是一个好地方。”
那么,石门何以称作“石门湾”?据说是因为京杭大运河到此急拐一个90度的大弯而得名。古代,吴、越二国的分界线就在石门,吴国在此筑堡拒越,越国则在此垒石为“门”,抗拒吴军进犯。两国对峙,剑拔弩张,在此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如今,给后人留下的只有“石门湾”这样一个地名了。
说到石门人饮食精美是有原因的。一是源于杭嘉湖平原物产的丰硕;二是得益于石门湾处于古运河的水运航道要津,汇集了南北各种风味流派,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口味;三是当地人民的富足,滋润了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石门渔业发达。凡有池塘均要养鱼,鱼类以白鲢、包头鱼、青鱼、草鱼及鳜鱼五种为主。丰子恺曾说过,石门的孩子从小受长辈“吃肉长膘,吃鱼聪明”思想影响,以吃鱼为多。因而,在石门人的餐桌上,一向是以鱼为主荤。当地的鳜鱼又称作桂鱼,以肉质细白肥嫩、味鲜而刺少出名。据说,丰子恺最喜食的一道鱼菜就是松鼠桂鱼,先生进餐馆常点此菜,乐此不疲。
寸金鱼是石门的一道本帮名菜,石门方言“寸金”与“称心”发音相近,因而有“称心如意”的美意。做此菜的方法颇费匠心,须将青鱼片切成约两厘米的大片,用料酒、精盐等腌渍,并将虾仁末做馅,卷在鱼片内。在鱼卷外蘸蛋糊,滚上芝麻,进油锅炸熟,切成寸段上桌,食时蘸番茄沙司。此菜外观色泽金黄,形似寸金;食之外脆里嫩,香鲜味透,为石门餐馆的一道当家菜。
说到石门酥羊面的味道,凡吃过此面的人,无不垂涎三尺。石门的酥羊面与湖州、新市或乌镇烧法不甚相同,其味各有千秋。做法是先将羊肉切块放进铁锅,置旺火煮沸。极讲究的是烧羊肉的柴,必须用枯燥的桑树枝,否则就欠了一点味道。然后捞起,把羊肉放入竹篾垫底的锅中,加入茴香、姜块、红枣、料酒、红椒、糖、红曲等调味品,并盛水压实,套上竹笼圈,焖煮两小时左右。羊肉香气四溢,令过往行人不由驻足。食时,拆去羊肉骨头,淋上原汁汤,撒姜末、蒜末、胡椒粉,置入小碗上桌,吃时大多将羊肉倒入汤面中一起进食。酥羊面色泽红亮,酥而不腻,汁浓味醇,风味独特。听说许多老食客,一大清早就候在店外,闻着烧羊肉的香味,等候开锅,说是头汤锅羊肉味最醇、最好吃。
石门的稻米口味特好,凡吃过石门本乡产稻米的人无不夸口。据说,旧时将石门产稻米运往杭嘉湖贩卖,只要标出产地为石门,其价钱就要比别处产的米高出不少。当地农妇用柴火烧的米饭特香,外观晶莹透亮,颗粒分明,口感极好。
当地的麻心汤圆味道极佳,入口糯而不腻,香甜无比。丰子恺特喜食石门汤圆。据说是因为这里做汤圆的米粉是用手工磨的“水磨粉”,汤圆口感特别滑润。所谓“水磨粉”,就是将米放在水中浸两天,再人工细磨碾成浆状,滤干成块后揉成的粉。原来小小的汤圆,做工还有那么多讲究,难怪石门汤圆的味道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嘉湖细点历史上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悠悠大运河,在江南的旷野上流淌了千年,昔日南北货物,只有经过大运河才能南调北运,商船经过嘉兴、湖州地面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一碗芝麻汤圆,然后再买一盒嘉湖细点带回去分赠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