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贤优势 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 2019-03-01 15:23:28    来源: 省委统战部

乡贤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新时代乡贤不仅包括因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本土精英和因求学、入仕、经商而走入城市的外出精英,也包括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农村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等。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切实加强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对助推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各地都在推进乡贤统战工作,模式、平台和载体也因地而异,本文结合湖州市南浔区实际,在总结“八八工作机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发挥基层乡贤优势助推南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研究背景

1.党的十九大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对基层乡贤统战工作进行了“八八工作机制”试点。2017年,湖州市南浔区委统战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精神,依托和孚镇荻港村丰富的乡贤资源,试点推进“八八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本村乡贤在助推荻港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借助乡情亲情纽带,以村级乡贤会为平台和载体,积极引导村内外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等参与荻港村的美丽乡村小镇建设、4A级景区打造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共同打响“悠悠荻溪水、养育‘八大贤’,浓浓故乡情、争当‘八大员’”的品牌,全力推动荻港村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八八工作机制”的重点即引导村内外的“八个方面的乡贤当好八大员”:一是全面小康领航员,主要是指在宏观上能有效指导荻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乡贤;二是赶超发展助推员,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人脉资源、资金实力和资源能力,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助推荻港加快赶超发展进程的乡贤;三是民主管理监督员,主要是指能积极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有效助推基层民主建设的乡贤;四是对外形象宣传员,主要是指社会活动较为广泛,能够对外推介、宣传荻港,唱响荻港对外好声音的乡贤;五是文化旅游讲解员,主要是指熟悉古村文化及旅游发展情况,游客来荻港游玩能讲解到位、陪同到位,切实唤醒乡愁、留住记忆的乡贤;六是传统技艺守望员,主要是指熟悉古村文脉风俗,能有效传承荻港的历史传统技艺、彰显荻港独有风韵的乡贤;七是美丽荻港督查员,主要是指热心村庄环境改善,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四边三化”等工作,助推美丽荻港建设的乡贤;八是矛盾纠纷调解员,主要是指在村内具有一定名望,热心邻里关系调解,能有效促进平安和谐的乡贤。

重要意义

乡贤资源是新时代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全新资源,乡贤统战工作是新时代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支撑。开展乡贤统战工作,是重构农村秩序、传承农村优秀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延伸统战工作手臂、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支撑。切实加强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对促进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做好新时代乡贤工作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新时代的乡贤不仅品德要高尚,更要有高强的本领,有一颗热衷于推动本村振兴、服务当地群众、提高百姓福祉的公益心。因此,做好乡贤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乡贤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或支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能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更能直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做好新时代乡贤工作是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实现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在外乡贤,一般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审美眼光、个人品味,许多企业家、建筑师、文人作家等乡贤的回归,能够带领乡亲提升文化品味,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助力和出力献策的能人,对提升村容村貌的档次和品味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可有效助推当地美丽乡村建设。

3.做好新时代乡贤工作是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实现平安乡村的重要载体。本地乡贤一般在当地群众中普遍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影响力、说服力,尤其是在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信访问题等事关基层和谐方面,都能够掐得准脉、摸得到门、找得到根,能凭借自身的公道、威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有效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切实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到“润滑剂”作用。同时,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德向善、乐于奉献”的精神力量,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做法

近年来,南浔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省、市、区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按照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南浔工作时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要主动系紧‘血脉亲情’”的要求,深入践行“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将乡贤资源作为新时代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全新资源,主动加强乡情联谊联络,切实加强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搭建起“家乡为乡贤服务,乡贤为家乡贡献”的双向平台,大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和建设湖州“开放东大门、创业新高地”凝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1.精心谋划,强化整体设计。将乡贤统战工作作为新时代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支撑,在学习借鉴台州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浔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助推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区乡贤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实施标准、时间安排等,按照“区一级组建乡贤联盟、镇一级组建乡贤联谊会、村一级组建乡贤会”的总体思路,逐年推进,分步实施,力争通过6年左右(从2017年到2022年)的时间,在有资源、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乡贤会全覆盖,在镇一级实现乡贤联谊会全覆盖,在区一级成立乡贤联盟,创出特色和亮点,致力将乡贤培育成南浔“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同心细胞”,将各级乡贤组织打造成助推赶超发展的“同心智囊”、引资引才引智的“同心平台”、强化联系交流的“同心纽带”、集聚赶超跨越能量的“同心渠道”、共促和谐稳定的“同心力量”,全力打造“广聚乡贤力、同心助赶超”的南浔乡贤统战工作品牌。

2.严格准入,明确选拔条件。按照“有德、有才、有心”的“三个有”标准,严把新时代乡贤的选拔准入关。“有德”即品德高尚,在本村具有一定的威望;“有才”即本领高强,具有一定能力水平或经济实力;“有心”即有一颗热衷于推动本村振兴、服务当地群众、提高百姓福祉的公益心。在明确乡贤标准的基础上,各乡镇、行政村结合实际,迅速行动,全面细致地开展乡贤资源摸底排查工作,认真排查在外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以及出生在村里并成长在村里或者在村里曾经工作过、下过乡,有心为本地作贡献的各类乡贤资源,并做好分类建档、分类联系工作,切实为组建乡贤会打好基础。截至目前,经初步统计,全区249个行政村(社区)有2497名涉及各领域的内外乡贤。

3.把准重点,规范建设标准。在乡贤统战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南浔实际,明确了“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保障、有活动、有文化、有实效”的“七个有”实施标准,扎实推进区、镇、村各级乡贤组织和阵地建设。有组织,即区、镇、村三级分别按照各自实际,分层分类推进,成立乡贤组织,做到组织健全;有制度,即制定出台乡贤组织章程及议事、财务等各类规章制度,确保乡贤组织的日常运作和活动开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阵地,即因地制宜,以建设乡贤馆、乡贤议事堂(厅)、乡贤廊、乡贤广场、乡贤林等形式,打造乡贤聚会议事、回乡接待、展示作为的基层阵地;有保障,即动员区、镇、村各级积极支持乡贤组织建设,在人员力量上给予保障、在经费支持上给予倾斜、在阵地建设上给予便利;有活动,即牢固树立“活动为王”的理念,定期不定期组织乡贤开展各类活动,体现担当、展示作为;有文化,即积极展示乡贤文化,有效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实效,即充分发挥“乡贤+”的资源优势,通过乡贤+美丽经济、乡贤+社会治理、乡贤+美丽村庄等方式,为南浔“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贡献更多更大的乡贤力量。

4.因地制宜,试点稳步推进。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总体思路和“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的具体步骤,计划分6年时间在区、镇、村三级依次逐年推进乡贤统战工作。2017年,集中力量和资源与和孚镇、荻港村通力合作,成功组建全市首个村级乡贤会——荻港乡贤会,投入60余万元打造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全市首个乡贤馆——荻港乡贤馆,谋划开展了荻港章氏恳亲会等各类活动10多次,打响了“悠悠荻溪水、养育‘八大贤’,浓浓故乡情、争当‘八大员’”的工作品牌。2018年,全面铺开村级乡贤会的组建和镇级乡贤会的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首个镇级乡贤联谊会——千金镇乡贤联谊会正式成立,总投资180万元、面积达600平方米的全市首个镇级乡贤馆——千金镇乡贤馆完成高质量布展并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全区成立村级乡贤会11个,建设村级乡贤馆(堂、厅)15个。同时,累计有50余个行政村在村级阵地中融入了乡贤元素。

5.围绕中心,切实发挥作用。紧盯中心和大局,充分发挥“乡贤+”的资源优势,通过乡贤+美丽经济、乡贤+社会治理、乡贤+美丽村庄等方式,重点实施“乡贤引资引智・反哺故里”“乡贤资政参事・助推善治”“乡贤公益助善・情暖南浔”“乡贤嘉言懿行・引领乡风”等行动,为南浔“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和建设湖州“开放东大门、创业新高地”贡献乡贤力量。

主要问题

1.对乡贤概念和定义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镇和村对乡贤概念的理解较为狭隘,认为乡贤仅仅是有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能人,而忽视了乡村振兴战略是涉及到产业、生态、乡风、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内容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在乡贤的选拔和评定过程中范围较为狭小,仅仅局限于官员或企业家等群体,忽视了有助于推进乡村治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人群;部分镇和村认为乡贤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只要对本地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就是乡贤,忽视了乡贤的定义更是一种责任的内涵。

2.对推进乡贤统战阵地建设存在不足。部分镇和村对乡贤馆等统战阵地的建设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资金投入大、场地条件要求高,不能做到与现有党建宣传、文化体育等阵地设施的有机融合;部分乡贤统战阵地环境和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回归乡贤的接待服务、会议交流等活动要求;部分阵地对乡贤元素的展示存在千篇一律、内容单调等问题,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具体规划,无法唤起回归乡贤的乡愁意识。

3.对引导乡贤发挥作用方面存在欠缺。部分镇和村的乡贤会仅仅满足于搭建好班子、开好成立大会、建好乡贤馆等内容,没有结合本地需要,深入分析内外乡贤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挥乡贤特有的资源优势,助推本地乡村振兴和小康社会建设;部分乡贤会的活动开展无计划性,忽视了春节、清明、中秋等在外乡贤回乡的重要时间节点,从而无法积极组织外来乡贤主动开展助力振兴活动;部分乡贤会与在外乡贤的日常联络联谊不经常、不频繁,联系的方式方法单一,无法调动乡贤为本地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意见建议

一是要推动乡贤积极参与基层的治理和发展,切实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筹建乡贤馆、成立乡贤会等形式,不断挖掘和发挥农村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通过凝聚广大乡贤的共识和力量,用乡贤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1.要深入挖掘,全面掌握底数。结合各村实际和特点,按照“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热心乡里”的标准和 “有德、有才、有心”的要求,通过走访、排摸和筛选,深入挖掘丰富的乡贤资源。

2.要建立组织,筹建村级乡贤会。在充分排摸乡贤资源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一个具有联谊性、地方性的社会团体——乡贤会。乡贤会应制定章程,通过选举产生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负责人;应明确乡贤会的性质、宗旨、工作任务等,借助乡情亲情的纽带,引导村内、村外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等参与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内容。

3.要优化机制,强化运行保障。要着眼顶层设计,优化机制,统筹考虑,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强保障。在人方面,可成立由区、镇、村相关人员组成的筹备工作组,明确会长、秘书长驻会办公;在资金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乡贤组织的日常运转的资金;在物方面,可向乡贤发出倡议,征集各类反映乡贤在参与乡村建设发展进程中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造福于乡民的实物。

二是要充分发挥内外乡贤的作用,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将乡贤文化的弘扬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灵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引导“八大员”积极发挥“乡贤+”的效应,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1.乡贤+现代经济,形成多方合力,助推乡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知名乡贤人脉资源丰富、项目信息众多等优势,给乡村的发展牵线搭桥,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使乡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快更稳。

2.乡贤+社会治理,倡导共建共治,实现基层有效治理。以完善基层协商民主为抓手,不断完善乡贤理事会各项议事章程,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议事制度,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使乡村的发展更和谐更美好。

3.乡贤+美丽村庄,做好生态文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发挥乡贤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乡村宁静、和谐、美丽的环境面貌。

4.乡贤+文化情怀,坚持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振兴。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传承和发展好乡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