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三步走实施“一庙一故事”工程助推民间信仰价值重塑提升

发布时间: 2019-01-01 14:21:51    来源: 玉环市委统战部

玉环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实施“一庙一故事”工程,充分发挥民间信仰传承优秀文化、教化社会等正能量作用,努力形成“一庙一故事,群庙闪耀正能量”的民间信仰价值重塑提升的新格局,创造了民间信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目前,《玉环寺庙故事》已编撰完成,并交由中国当代出版社出版。


坚持三大导向,提炼好“一庙一故事”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与时俱进、去芜存菁的要求,对全市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的民俗活动、史事纪实、故事传说、历史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故事元素”进行全面排摸整理,深度挖掘各场所蕴含的诸如和合、向善、忠义、孝道、诚信等优秀传统价值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出“和、善、仁、义、忠、孝、信”等充满正能量的民间信仰文化价值内核,为“一庙一故事”立心铸魂。

二是坚持以“和合”场所创建为抓手。将“一庙一故事”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全市“和合”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创建考核评分体系,并作为申报台州市“和合”场所的前置条件。对于连续5年以上被评为“和合”等次且达到条件的,优先登记宗教活动场所;当年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限制活动以及关、停,收回场所登记编号证书;连续2年“不合格”的,视情况予以降级、取消登记编号及拆、改、并等处理。

三是坚持以传延民间信仰正能量为目标。通过编撰、传播“一庙一故事”,把蕴含向上向善价值理念等民间信仰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历史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广泛传播,引导信众通过公益慈善活动来践行民间信仰正能量,发挥民间信仰服务社会的作用。比如2018年腊八节,30多家民间信仰场所,发动数百名信众开展“善行天下,情暖腊八”公益活动,为敬老院老人、环卫工人、低保户等送腊八粥两万余份。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全市宗教界捐助的慈善公益资金达12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50%以上。


强化三项保障,实施好“一庙一故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于2017年7月成立市“一庙一故事”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民宗局局长任组长,各乡镇(街道)统战委员为成员,并抽调民宗科、佛教协会、道教协会骨干力量作为下设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具体事宜,基本形成市、镇、协会、场所“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此外,还制定了《玉环市建设“一庙一故事”工程实施方案》,为相关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指导。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设立“一庙一故事”创作专项资金,按照政府投入和社会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划拨为主、协会适度分摊、鼓励社会赞助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工作经费30余万元,切实解决工作经费问题。2018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0万元“一庙一故事”专项工作经费全部到位。

三是强化人员保障。广泛吸纳社会上有文化底子、有信仰基础、有浓厚兴趣、有广泛人脉的有识之士40余人参与采编。通过民间信仰热心人口述,民间信仰研究人深挖,民间文学创作人整编以及分头采访、定期集中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展民间信仰故事田野采风、故事征集、创作整编等工作。


落实三项举措,传播好“一庙一故事”

一是高标准打造传播阵地。按照“一庙一故事”一镇一示范点的要求,逐步推行“有故事墙、有故事视音频、有故事小册子、有故事要义标语、有故事宣讲人、有故事戏台”等“六有”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建设。比如大麦屿陈十四娘娘宫、干江镇圣母宫等重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设立了故事讲堂、故事墙、故事展演厅、非遗巡游等特色展演项目,力求以特色鲜明的示范阵地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的推广效果。目前,全市已建成“一庙一故事”示范场所27处。

二是多元化拓宽传播渠道。按照“内容通俗化、对象群众化、形式生动化、传播常态化”的要求,把民间信仰好故事整编成书籍画册、制作成图像制品、排演成庙会社戏、改编成评书道情等民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作品,潜移默化地向民众传播民间信仰正能量。比如龙溪镇白衣娘娘宫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芦浦镇周六院将《周六的故事》改编成玉环鼓词进行传唱等等。

三是高品质培育民俗文化品牌。坚持把传播“一庙一故事”与传统节庆以及重大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项目。比如结合妈祖文化信仰培育了坎门花龙、鳌龙鱼灯舞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首轮休渔解禁,成功举办开渔节庆典活动;结合两岸妈祖文化民间交流,成功举办妈祖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