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五个一”模式 开创基层民族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8-07-01 15:52:25    来源: 湖州市吴兴区委统战部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市全面实施“石榴籽工程”的统一部署,湖州市吴兴区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多年来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全面推行“五个一”模式,努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一支民族骨干团队。2014年6月28日成立了湖州市首家“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下设高新区、乡镇、街道分会13个,现有会员400余人。同时,促进会十分重视“招贤纳士”工作,广泛吸收优秀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将其充实调整为促进会的理事,积极推荐民族骨干参选市、区“两代表一委员”,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政议政作用。截至目前,湖州市吴兴区已成功组建一支讲政治、乐奉献、有特长的民族骨干团队,并使之成为联系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与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3月,浙江新闻以《互帮互助,湖州少数民族一家亲》为题,对“吴兴区八里店镇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建立一套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针对民族工作日常涉及的服务管理事项,率先在区级层面与部分乡镇试点建立一套由民宗部门牵头,教育、民政、市场监管、执法、公安、卫计等部门参与的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用于及时处理涉及多部门的民族服务管理相关事项。试点推行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以来,通过召开协调会、到部门沟通、派干部上门等方式,已经为150名少数民族同胞解决了面馆经营、孩子入学、民族变更、调解纠纷等各类服务,得到上级领导与民族同胞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还将在全区乡镇(街道)全面推广,不断优化服务,力争取得新成效。

三是打造一批基层特色组织阵地。按照深化民族“六进”示范创建和提升民族“四微”服务水平为目标,吴兴区借助“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生态湖州”创建的东风,整合资源、借势借力,成功打造了龙泉街道潜庄社区(省级少数民族“四微”服务工作创新实践示范点)与东林镇“一站三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的特色品牌,并在辖区八里店镇前村社区、浙江大东吴集团有限公司、东林镇青山工业园等地成立3个“少数民族之家”。下一阶段,将继续增点扩面、搭建新载体,努力实现服务工作常态化,重点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建设一批基层民族工作特色组织阵地。

四是开通一条民族工作服务热线。吴兴区民宗局与部分乡镇(街道)已经开通民族工作服务热线3条,对涉及民族政策咨询、疑难问题解答做到100%回复,并及时建立相关档案记录。下一阶段,还将督促剩余乡镇(街道)至少开通1条民族工作服务热线,努力使接听、受理、解决涉及民族事务成为常态,全面开启民族服务管理“绿色通道”。

五是深入开展一系列“3+X”活动。为丰富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吴兴区坚持推行年度“3+X”(区级每年组织3次大型集体活动、乡镇(街道)每年组织X次集体活动)活动计划。多年来,各类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举办了四届吴兴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2次选送节目参与“安吉畲族三月三”文化走亲,开展了富含民族元素的“迎新春送春联”“端午节包粽子”“环西山漾健步走”“重阳节比登山”“庆国庆趣味运动会”“喜迎十九大——考察余村‘两山’理论诞生地、民族代表人士学习政策法规例会”等35次大型集体活动,增进了各民族同胞间的共识与彼此情谊,普及了群众的民族政策法规知识,为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下一步,湖州市吴兴区还将以中央和省、市全面实施“石榴子工程”为契机,结合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要求,计划区级层面举办少数民族人士户外健步走、组织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区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3次大型活动,高新区、乡镇(街道)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