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奉台民宿产业合作 促进奉化全域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18-04-01 09:05:29    来源: 宁波市奉化区委统战部

目前,我国旅游正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全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住宿业,而旅游旺季酒店供给不足、酒店服务单一等问题制约着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民宿应运而生。民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宾馆和旅馆,还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感受不同的地方特色。民宿作为旅游住宿与家庭住宅的结合,可以成为发展全域旅游强大引擎。宁波市奉化区与台湾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佛缘相通、习俗相同、经济相融。在民宿产业发展方面,奉化与台湾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发展目的相同,皆为游客在农村体验悠闲宁静的乡村生活。

一、发展民宿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民宿产业为振兴乡村经济开辟了有效途径。发展民宿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速村民致富的步伐。民宿产业让农民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成为旅店宾馆商用,从而有了一笔可观的财产性收入。民宿产业还可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并可使与之有关的农副产品、土特产、旅游商品、工艺产品等农村企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农村市场活跃,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民宿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二)发展民宿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较强。民宿产业更需要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不但需要导游、管理、服务等人员,还需要商场、交通、娱乐等设施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一年10万人次接待量的民宿,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民宿的开发还能够调动当地民众力量,可带动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

(三)发展民宿产业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宿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乡村的环境,而且随着四面八方游客的涌入,出现广泛的人际交流,由此促进城乡互动,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逐渐改变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性,更新人们的观念,还可以在农村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民宿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促进农村人口提高素质。

(四)发展民宿产业有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众所周知,民宿产业发展需要洁净环境和美丽山水。民宿周边应该有美丽如画的生态环境系统——环村河流溪水清澈见底,游步道边的山林葱茏碧绿。毋庸置疑,民宿产业的发展,会使千年难改的乡村“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都市现代化的宾馆标准配置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民宿经济市场作用下,需要采取与乡村整体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方式来促进民宿发展。

二、开展奉台民宿产业合作的有利条件

奉化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一流、人文山水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等具备发展民宿产业的独特优势,同时,奉化区委作出了《关于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决定》,把发展全域旅游放在了重要位置,具备了政策优势。民宿在台湾地区发展了30余年,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对于去台湾自由行的游客,民宿是最方便快捷的住宿选择,无论到台湾哪个地区游玩,都可以在附近找到民宿。台湾不同地区也因自然、风俗条件的差异,在民宿主题、餐饮口味和服务方式上呈现不同特色,在民宿分类上也有多样标准,值得奉化民宿借鉴学习。

三、开展奉台民宿产业合作,促进奉化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探讨

(一)注重政府的规划引导监管考评。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要出台政策规范奉台合作民宿的项目管理、土地审批、安全保障、市场监管等环节,使奉化民宿事业规范化、健康化、快速化发展。

二是加大引导扶持。分批组织奉化民宿经营者考察学习台湾民宿产业,充分借鉴台湾的经验。按照“外观乡土化、建筑生态化、餐饮特色化、住宿精品化、服务星级化”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培训民宿经营者,稳步推进奉台合作开发的民宿业趋向产品主题化、经营连锁化、管理规范化、业态多元化和品质精致化。

三是加强监管考评。政府既要对民宿的资格申请、设施基准等进行严格规定,也要对服务内容与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使得整个行业能够在规范的环境中发展。如果是普通民宅向经营旅游业务的民宿转变,需要健全相应的监管和信用评价制度、退出制度。要健全民宿的治安、税务、卫生法律体系,明确地区政府发展态度与立场。建立民宿排行榜、黑名单,激励民宿提高品质;建立民宿危机公关预警机制,提高对民宿品牌的管控考评能力,保证民宿品牌成长。

(二)培育发展多类型的乡村民宿产业。

一是激发当地村民的内生动力,依托自家房屋开发民宿。发展民宿产业的目的是要让广大村民从中得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民宿开发、管理、经营、服务,使村民从第一产业的农民转变成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

二是通过外引内联,建立“企业+农户”的共同开发模式。可以让外来企业尤其是台湾民宿业与当地村民在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结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和联动发展模式,推动奉化民宿旅游业健康发展。民宿运作模式需在依托自家房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跨界合作提高品质。如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台湾民宿与村民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

三是发挥乡村民宿的乘数效应和拉动功能。如建立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分工,并带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样既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又有助于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再如民宿与咖啡店、茶吧、书店、手工作坊、花店、博物馆、户外俱乐部等业态自由组合,形成内容丰富的生活体验空间,提高民宿品质。

(三)发掘乡村民宿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一是通过文化创意、文化包装、文化经营等方式精心打造文化主题型民宿产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并突出“文化”的灵魂作用。对特有的名人轶事,以及与建筑、娱乐、餐饮、文学、休闲等方面相结合的民风民俗,广泛收集整理,融入文化因素,使其成为乡村民宿的重要内容,以此培育以“文化”为灵魂的民宿品牌,提高其品位与吸引力,丰富游客的视觉、听觉、文化感知与心灵之旅的内容。

二是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设计一些参与式的旅游活动,以增加民宿产品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也可把古村落特色建筑与文化作为核心吸引目标,满足游客对古村历史与文化体验的需求,而且在发展乡村民宿的同时,达到对古村落建筑与文化保护的目的。

三是搜集乡村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文物特产等资料,使之与民宿的中休闲活动结合起来,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使游客乐在其中,受教育在其中。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民宿产品要素建设之中。

(四)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是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对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配置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科学考虑景区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牢固树立“环保第一”意识,在上经济项目时严把环保关,杜绝引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对环保不达标、资源消耗大的企业,坚决关停。

二是引导乡村旅游点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健康有序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带。对脏、乱、差的乡村环境要按照旅游环境要求加以整治改善,对破旧的房屋建筑和破损文物古迹要根据科学的原则进行及时修葺。对那些生态自然环境“非优区”,在不破坏原有风格的前提下,可进行局部的改造。如在平原地区种植当地乡土树种、花卉;山区种果树,增加植物精气含量;湖区利用其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可在屋旁筑小水坝形成人工瀑布,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

三是突出“乡村野趣”。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加速乡村绿色资源转变成旅游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乡村休闲旅游应该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保持乡村“石桥小溪、稻田劳作、白墙黑瓦”等特有景观的原真性,把美丽乡村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精神乐园”,力求在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体现现代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补与共荣。

(五)完善民宿所在地的设施与服务体系。

一是以“五美五名”为引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吸引台资、民资,多渠道解决建设的资金来源,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个人多元投入的投资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各生态旅游区的快速通道建设、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升级改造工程、乡村公共停车场和景区配套停车场的建设。

二是在配套设施建设中注重细节落实,切实为民宿度假者提供方便。如在加快建设道路交通、通讯、环卫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通往旅游区的通道以及休闲者主要活动场所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各种指路牌、景点指示牌、景点介绍、游览安全等设施。

三是完善社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来民宿度假的一般以散客为主,而对于散客,社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完善十分重要。应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旅行社、景区、民宿等各类旅游企业以及与机场、铁路、公路、气象、银行等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结,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同时建立健全旅游质量预警通报机制,提高旅游投诉处理质效;开展游客满意度抽样调查分析,提升奉化民宿的服务品质;还可开发奉化民宿线上集结的云平台,聚集不同经营主体,互相学习、考察与交流,共同助力奉化的全域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