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编织“一二三法治服务网” 为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 2018-04-01 09:02:52    来源: 嘉兴市工商联

近年来,嘉兴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创新法律服务方式,牵头编织了“一二三法治服务网”,努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助力嘉兴经济发展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一、创新一个防范体系,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2017年8月,嘉兴市工商联牵头成立全省首家非公有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服务站,联合公、检、法和司法、审计、人社6家部门,通过健全联席会议、信息交流和预警通报、重大情况会商等制度,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法律问题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工作机制,构筑了“五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法律讲座、宣传、咨询活动63场次,组织法律体检、风险巡诊288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48起,得到企业广泛好评。

2017年以来,嘉兴市工商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动嘉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健全四大工作机制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通知》,就打造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法治生态,提出了一系列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认真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会同嘉兴市委政研室、市经信委起草嘉兴市的贯彻意见,现已基本形成《关于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更好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嘉兴市工商联参与并协助法律服务站有关成员单位,制定了《关于依法妥善处理涉企纠纷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关于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关于开展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此外,嘉兴市还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内异地商会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民商事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积极推动法律服务“无缝对接”。

二、优化两项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协调非公有制企业涉法问题

一是部门协同、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嘉兴市工商联主动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打造“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枢纽”。会同公、检、法制定《关于在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关于在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商协会调解对接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与嘉兴市司法局签订了《禾商律师服务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嘉兴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深化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与市审计局共同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已为商协会和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0多个。嘉兴市工商联加强与市仲裁委的联系,先后建立了嘉兴市温州商会等5个商协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填补了劳动争议调解领域的空白。

二是市县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工商联、市属各商会,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重心前移。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嘉兴科技城设立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知识产权案件。嘉兴市南湖区、嘉兴市秀洲区、嘉善县工商联加强与当地检察院的联系,嘉兴市检察院在海宁市设立企业“检察服务站点”,派驻检察官开展服务。通过市、县工商联网络,市公安局定期向非公有制企业发布经济犯罪案例,帮助企业做好预防工作。嘉兴市南湖区工商联与区司法局联合开展“南湖先锋律师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百千万’工程”,汇编企业风险防范建议1638条、代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件114件。

三、实施三大服务品牌,增强非公有制企业风险抵御力和发展持续力

一是“结对式”服务。充分发挥嘉兴市律师协会的作用,牵头组织全市律师走访领军人才企业90次,帮助企业开展法律体检17次,解决实际问题37个,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46条,为企业解决融资、IPO项目等实际问题42个。目前,担任领军人才企业创业助理联系企业的律师有102人,提供意见建议573条,帮助领军人才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09个。

二是“坐诊式”服务。成立嘉兴市商会服务联盟,并纳入市“红船服务”总联盟,将诉讼、检察、律师等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列入“最多跑一次”服务清单,设置有关专线电话、安排专人值班,接待上门咨询法律问题的企业,为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三是“产品式”服务。联合各成员单位,为企业量身定做惠企法律服务新政。嘉兴市中院出台了《关于对借款人支付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的处理意见》;嘉兴市秀洲区检察院制作了《检察小贴士》宣传册;嘉兴市公安局帮助企业完善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相关规章制度;嘉兴市司法局推出“嘉兴律师服务企业”微信公众号,为企业提供“零门槛、零距离、零付费”的“三零”线上法律专业服务;嘉兴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志愿提供政策咨询指导,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嘉兴市审计局组织开展内审培训,已为非公有制企业培训内审人员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