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13个县(市、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全覆盖

发布时间: 2018-04-01 08:57:42    来源: 省委统战部

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13个县(市、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全覆盖

近日,杭州市江干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标志着杭州市实现13个县(市、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全覆盖。

全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着重培育聚才引才、联谊交友、创业服务、教育培训、议政建言、实践锻炼、社会服务“七项功能”;推出培养人才的“鸿雁计划”“百灵计划”“雏鹰计划”三项计划;成立13个县级新联会,47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示范点“同心荟”平台,N个乡镇、社会组织等新联分会,打造“13+47+N”创新模式;实施三年(2018-2020年)培训计划,以集中培训为主,现场教学为辅,明确市、县两级三年培训人数合计不少于2180人次,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人才库和“蓄水池”,吸收高素质的新阶层人士入会。 (杭州市委统战部)


象山县实施“五项服务”提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象山县委统战部紧紧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坚持团结、服务、教育、引导的方针,抓实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通过实施“五项服务”,全过程强化措施保障, 提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实施数字化服务。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打造并完善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人员数据库、OA办公平台和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统战、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及网站等载体资源,加强工商联“两微一端”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统战部、工商联工作会议精神,发布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信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增强“四信”,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是保障发展,实施“店小二”式服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展“问千家进百企”调研走访活动,2017年先后走访120多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并就企业用工、生产订单、技改项目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梳理汇总各类问题60余个,及时向县有关部门反馈存在问题和建议。落实企服责任人制度,由统战部、工商联干部分区负责对口联系,在企业报批、要素筹集上提供全流程、“店小二”式服务。

三是注重实效,实施项目化服务。深化首届世界象商大会成果,推动象商回归项目落地见效,27个大会签约项目顺利推进,西班牙风情农旅小镇、福象农业等均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口碑的双丰收。巩固提升基层商会互助资金会融资平台作用,完善互助资金会的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共周转330次,周转金额4.48亿元,帮扶企业173家次,有效缓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是完善制度,实施多维度服务。召开季度联席会议。2017年每季度组织相关企业、部门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就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和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由部门代表当场提供解决方案,精准快速解决企业发展困难。目前已召开以企业前期服务、企业融资服务、“税银企”对接为主题的联席会议四次。

五是回馈社会,实施公益性服务。组织开展公益助学系列活动,2017年20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捐款100万元,累计资助贫困学子150余名。指导成立县新创会阅读推广基金,用于建设城市书屋,首期筹集基金30万元;赴贵州开展公益捐赠活动,向当地学校捐赠2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象山县委统战部)


温州市积极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畲乡样板”

近年来,温州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的指示要求,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大关键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之路。10年间,苍南县岱岭畲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了17.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54元,其中原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至10930元。

一是培育“新农民”。农民要致富,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为此,苍南县在岱岭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打造农民素质提升新平台——康德业言四合院,大力推进农民观念转变、能力提升,努力让农民获得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能力结构、人格价值和体面生活。5年来,先后举办农产品种植、来料加工、导游礼仪等各类培训活动82次、受众4250余人次,培养了一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新农民”。

二是建设“美家园”。农村要安居,首先是解决“住”的问题。苍南县大胆实践“挪穷窝”,全面落实土地指标,分批实施下山搬迁,建成农房集聚项目3个,实现552户2358人下山搬迁,全面实现了“边、高、远”区域村民下山搬迁、聚集生活,从而有效拓宽了村民致富路子,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以“空间布局、治污美村、垃圾减量、民居改造、产业融合、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三是培养“摇钱树”。农业要发展,前提是解决“土地”问题。岱岭乡通过实行宅基地复垦和基地开发相统一机制,共实施土地复垦135余亩;通过实行村集体牵头开发和农户土地入股相统一机制,建成蜜柑、脐橙、杨梅等10个生产基地、面积达3380余亩,带动就业160余人、产值36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220户入社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四是耕耘“致富田”。乡村要振兴,核心是解决“产业”问题。岱岭乡立足民族生态优势,举生态旗、打民族牌,招引3000万工商资本建成“相约玫瑰园”“玫瑰谷”等农业观光项目,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创意农业,陆续建成笔架山公园、民族文化广场、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融合畲族元素、展示畲族风俗的重点旅游项目,近两年来,年均接待游客数达3万余人次、带动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温州市委统战部)


温州市洞头区运用统战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温州市洞头区探索运用“统战+”方式,践行“同根同源、两岸融合”理念,着重打造两岸文旅交流、台湾特色民宿、青年创业实践等板块,以两岸融合发展助力半屏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一是突出产学游“三位一体”。充分发挥金岙村生态好、风景美、意境朴的自然资源优势,有核心、有主题、有特色、有助力、有基地,谋划打造创新创业、学习教育、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产学游综合体。围绕海峡两岸文化核心,以“古村石韵·写意金岙”为主题,突出“石墙石阶石头房、种花种果种文化”特色,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推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基地、青少年文教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三大基地”建设,投入700万元覆盖全村4个自然村。

二是突出两岸融合、村旅融合。发挥优势全力打造对台文旅交流、特色民宿集群、洞台青年创业等板块建设,与台湾青年团队签订“海峡云村”101特色民宿项目合作协议,将投资5800万元打造特色民宿集群旅游区和新型微度假目的地,目前“5+2”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5月投入运营。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按照“四中八化”理念做好环境整治,提高建设标准景区化打造花园村庄,完成有氧慢道、露营平台、观海栈道、水体景观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加快村旅融合进度。

三是突出乡贤返乡、新阶层下乡。加快智力、人才、资金、项目等“四进村”速度,成立洞头统战联盟(新阶层)考察团、东屏街道乡贤工作室,依托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项目考察活动,加快农村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目前,收到10余位乡贤捐资近300万元;本地画家方海防设计创作3D墙绘,同时扩大合作范围,与丽水市798创意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展览馆、艺术家接待中心等设施。

四是突出两岸青创、学子归巢。围绕创建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目标,实施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工程、本地青年回归工程,力促两岸青创项目落地、两岸人才聚集共建。深化“互联网+”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探索“赛事+运营+政策”模式,并配套住房、薪资、教育等政策支持;启动“燕回”计划,紧抓春节、中秋等在外青年、大学生返乡的重要节点,举办“情系洞头·游子归心”“学子归巢”等活动,动员、引导洞头籍在外学习、工作的青年回乡创业创新。 (温州市洞头区委统战部)


德清县探索建立统战年报制度

德清县委统战部结合实际,将分散在镇(街道)、各业务线上的统战数据库统筹激活,统一体系、统一口径,建立统一战线年报制度,实现统战资源共享。  

一是分类制表,内容“综合化”。针对不同的统战对象和统战基础实际,分类设计了《统战干部花名册》《统战团体基本情况表》《民主党派成员基本情况表》《宗教场所基本情况表》等12张主表,100多个信息采集点。并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等反复论证、研究,确保年报的可操作性。

二是规范流程,任务“考核化”。专门下发正式文件,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明确报送内容,规范报送程序,固定每年1月份上报统一战线年报,将年报工作纳入对镇(街道)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在镇(街道)报送的基础上,由各业务条线对6000多项信息逐表、逐项进行校对,做到“不漏项、不出错”。

三是结合软件,数据“清晰化”。将年报与德清统战成员管理系统相结合,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均可按照各自管理权限通过系统进行高级查询、分属性统计,实现数据的相互关联、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内部信息的保密管理。

四是成果运用,服务“智慧化”。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全面掌握统战成员海量信息,形成“统战地图”。实现统战对象类型明确、统战资源位置清楚,各镇(街道)统战情况明晰。在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为统战各领域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工作研判及服务决策,提升统战工作效率。  (德清县委统战部)


安吉县集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吉县深入挖掘用好乡贤统战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启动村级乡贤参事会建设工作,凝聚乡贤人士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挖掘资源,搭好平台。由安吉县委统战部牵头,在全县169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乡贤资源摸底排查,按照“343”工作要求,排查当地乡贤、外来乡贤、在外乡贤3类乡贤资源,建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服务、公益事业4种乡贤组别,做好分类建档、分类联系、分类维护3项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乡贤档案2500余份,做到乡贤底数清、工作方向明。在1乡1镇1街道先行试点实现32个行政村乡贤参事会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全县共建成村级乡贤参事会79个,覆盖率达47%,并预计再用1年时间,实现全县村级乡贤参事会建设全覆盖。

二是完善机制,打造阵地。由安吉县委统战部参与指导,各乡镇(街道)党委分别组织,不断完善以乡镇(街道)党委班子、村委成员、乡贤人士组成的“三级联动”乡贤参事体系。帮助制定参事会各项制度,79个村级乡贤参事会均形成个性化制度汇编,做到有章可循,有效引导乡贤服务中心工作、助推农村发展,围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文明乡风等开展活动200余次。同时,以乡贤参事会建设为基础,积极打造乡贤文化阵地,突出乡贤示范引领。例如梅溪镇开设“紫梅乡土讲坛”,聘请14位乡贤讲师团定期开讲;天子湖镇南北湖村专门设立乡贤园、乡贤廊,增强乡贤们荣誉感,放大乡贤效应。

三是联络乡情,服务发展。各村级乡贤参事会持续强化乡情乡愁纽带链接,不断挖掘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力量。2017年,通过主动拜访乡贤、积极宣传家乡,共获得项目线索20余条,成功签约落户农村项目4个。如,天荒坪镇通过乡贤搭桥,引进“布谷鸟”精品酒店项目落户五鹤村、“鸟巢”度假酒店项目落户大溪村,总投资约3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休闲服务业的发展。2018年春节前后,安吉县委统战部组织新春访乡贤活动,100余名统战干部主动访贤问计,共收集乡贤对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建议500余条,针对性进行项目推介,达成20余项发展意向,并将着力做好对接,形成实质化推进,带动乡贤人士“回报桑梓”。  (安吉县委统战部)


诸暨市创新商会调解模式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诸暨市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开展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试点,大力推行“诉调对接”商会调解模式,依法、公正、高效地处理各类涉及商会会员合法权益的民商事纠纷,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机制,实现诉讼调解、商会调解无缝对接。出台《诸暨市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商会调解对接机制的意见》,由工商联与人民法院联合成立诉讼调解与商会调解对接机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协调配合、合法自愿、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制定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交流等工作制度11项、保障措施5条,形成了工商联、人民法院双方调解力量、资源与信息的相互融通。

二是规范程序,实现商会调解效力最大化。人民法院通过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邀请协助调解等形式委托商调委进行纠纷调解,并对调解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予以司法指导,协助商调委规范高效地帮助企业解决民商事争议。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经人民法院审核确认后,出具民事裁定书,给当事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对调解不成功或当事人无意调解的案件,商调委及时退回法院优先办理,并快速启动诉讼程序,为权利主张方节省大量的诉讼等待时间。截至目前,诸暨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商调委)已累计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177件,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共成功调解174件,调解成功率达98.3%。

三是拓展阵地,实现“当事人少跑腿”“矛盾纠纷不出商会”。创新“互联网+调解”模式,开通“在线法院多元化纠纷调解”平台,当事人可通过手机“在线法院”客户端进行视频调解,真正实现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目前已成功通过“在线法院”平台调解案件42件,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同时,积极推动调解工作向基层商会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商会、异地商会的乡情优势和行业协会的专业性优势,开展企业民商事纠纷调解,实现“矛盾纠纷不出商会”。 (诸暨市委统战部)


舟山市委统战部项目化思维推动2018年重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近期,舟山市委统战部以项目化管理思维研究确定了2018年重点工作,对涉及全市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工作,以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凝聚新区发展合力、注重基层基础建设、提升自身建设水平为目标,分类列出了57项重点工作,并明确领衔领导和处室,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调动全体统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年度统战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内容有:协助市委、市政府拟定年度政党协商计划,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拟定市工商联、市侨联改革方案等4项工作;出台高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职责、市属部门(单位)统战工作考核办法、全市基层宗教(民间信仰)领域巡查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管委会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全市基层民宗工作联络员制度等5个文件;举办全市党外县处级干部、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领导成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各统战领域主题教育等13个培训班;召开全市统战部长、宗教工作、特约人员工作、民间信仰管理工作等10个重要会议;开展打造统战各领域工作品牌、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统战工作、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试点、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深化“亲”“清”政商关系、香港青年赴舟活动、普陀山“五名”工程建设等25项重要事项。(舟山市委统战部)


云和县构建“四大体系”推进乡镇统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近年来,云和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七个一”工作法为抓手,统筹协调“四个要素”,构建“四大体系”,推动乡镇统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配好“人”的要素,构建统战组织体系。一是形成有力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及乡村两级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为基层统战工作提供组织领导保障。二是配齐素质硬的干部队伍,全县已实现10个乡镇(街道)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全覆盖,其中专职统战委员占70%。三是建好广覆盖的统战组织,按照“一个办公室,三个平台”架构,设立乡镇(街道)统战办公室,建立乡贤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分会、基层侨联组织等7个乡镇(街道)基层统战网络组织平台,成立新岭桃园同心实践基地、沈岸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e创园”创新实践基地、民盟同心名医服务站等10个村级统战实践基地,通过平台网络建设,把统战资源高效组织起来。

理好“资源”要素,构建统战数据体系。开展统战资源大调查,全面掌握各乡镇(街道)统情,建立健全数据库,并做好数据库维护和管理,为统战工作提供第一手真实信息。目前,数据库信息涵括11类统战对象共3000余个对象。同时,做好统战代表人士分析研究,建立重点人士数据库,全面了解统战对象特长、优势及思想工作动态,为针对性开展统战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谋好“方法”要素,构建统战工作体系。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乡镇(街道)统战“七个一”工作法,即:建立一个“统情”数据库,解决“统什么”的问题;绘制一幅“统情”地图,解决“去哪统”的问题;打造一批统战阵地,解决“触角”问题;完善一套工作机制,解决“如何抓”的问题;开展一项创新工作,解决“活力”问题;明确一份责任清单,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锻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乡镇(街道)统战铁军。通过“七个一”工作法的实施,促进乡镇(街道)统战工作“有形化”“有效化”。

用好“系统”要素,构建统战责任体系。一是压实主体责任,明确统战工作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党(工)委主要负责人是统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党的建设和统战工作统筹协调、共同推进。二是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统战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综合考核体系,树立实绩导向,表彰先进。三是建立乡镇(街道)内部考评机制,将统战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干部考核内容及村两委主要干部评比考核体系,层层压实责任。(云和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