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基层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17-02-01 02:32:00
县级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基础,是基层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县级统一战线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对象越来越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中央、浙江省委、丽水市委、缙云县委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浙江省委《实施细则》、丽水市委《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县级统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缙云统一战线基本情况
缙云统战资源比较丰富,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全省对台工作重点县。有民主党派支部3个(民建、民进、九三学社),民主党派成员108人;全县有50名党外领导干部,其中,担任副处级以上干部有4人,正科级干部9人,副科级干部37人,全县有13个乡镇、街道共配备了17名党外领导干部,配备率达72.2%,安监、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党外干部担任。有党外知识分子1万余人,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1个,壶镇、五云、新建等11个基层知联分会,理事394名;有侨联、台联、海联会、留联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等统战团体;有华侨3736人、华人5999人、港澳同胞390人、归侨侨眷3830人、台胞10134人、海外留学人员521人;有少数民族户籍人口2072人,畲族少数民族行政村、自然村各1个,外来少数民族群众7000余人;五大宗教在全县有佛教、基督教、道教分布。县工商联(总商会)有会员3094个,基层商会(协会、联合会)31个,其中异地商会17个,县内基层商会6个,行业商会(协会)6个、联合会2个。
二、缙云县加强县级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实践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缙云县基层统战工作按照中央、省委、丽水市委的部署及省委、丽水市委统战部门的工作要求,在县委高度重视,围绕基层统战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创新思维破解基层工作难题,以务实作风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推动基层统战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明显实效。县工商联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仙都黄帝祠宇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外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的做法得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批示,基层协商民主案例入选国内首部关于基层协商民主成果汇编,创新项目《缙云县依托黄帝文化打造“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入围浙江省推荐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项目。
(一)县委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县委全面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统战工作的领导。2015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先后18次就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工商联、侨联、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明确意见要求。中央、浙江省委、丽水市委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缙云县委第一时间高规格召开统战工作会议,并对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完善了“县委书记亲自抓、常委部长具体负责、政府领导联系协助”的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同时将统战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今年换届,五云、壶镇、新建3个统战工作重点乡镇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其他15个乡镇(街道)配备宣统委员,在重点企业、村(社区)建立统战工作联络员,全县形成了上下齐抓、协调推进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县级统战工作的保障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出台系列相关文件,为做好统战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县委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统战部门工作环境,帮助统战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统战部的工作提供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统战部部长由县委常委担任。统战部、侨办、民族宗教事务局实行合署办公,增加县民宗局副科职数1名,同时,落实县侨联事业编制3名,其中副科职数、股级职数各1名。批准成立民族宗教事务中心,落实事业编制2名。充分保证统战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解决办公经费、办公用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基层统战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为适应统一战线向基层延伸的需要,抓基层、打基础,全县先后开展了统战工作基础建设年、强化年、规范年、提升年和创新年“五年”活动,下移重心、延伸触角,扩大基层统战工作覆盖面。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统战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项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共同参与、各负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认真执行落实统战工作各项制度。建立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工作机制,对台工作、侨务工作、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宗教事务管理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机制、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工作机制等,基本形成信息渠道畅通、分析研判准确、工作部署及时、检查督促有力的工作机制体系。全县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集中整治规范管理工作,纳入“三改一拆”整体工作框架。
(四)基层统战工作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彰显。发挥各地各类商会、侨团、同乡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浙商(丽商)进园区”、“侨商看缙云”、异地商会家乡行等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资活动,2012年以来,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6亿多元。发挥工商联执委企业和异地商会作用,积极参与“五水共治”,为全县“五水共治”捐款1000多万元,近5年来,工商联会员企业各类捐款达6500多万元。充分发挥宗教工作协调小组作用,有效维护处置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三、当前县级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短板
(一)重视统战工作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对统战工作重视程度存在不平衡。部分乡镇(街道)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还没有把统战理念当作普遍的执政、治理的理念,没有把统战工作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相比中央规定的“四个纳入”、“三个带头”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统一战线相关政策文件贯彻落实不到位。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各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但各种制度、机制由于缺乏刚性约束,往往很多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加以落实。
(二)统战工作创新意识不强。缙云县统战资源比较丰富,但近年来统战工作创新不多。主要是对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情况把握不准。统战工作往往满足于应付面上工作,在新形势下,缺乏工作经验,缺乏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对新问题调研不足,对新情况把握不准,致使统战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缺乏创新载体,有时感到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想创新又苦于难觅到好的工作载体,影响了面上工作的总体成效。
(三)统战工作网络不够健全。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点多、面广、量大,亟需健全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工作网络。但统战工作还较多地停留在县级层面,对村级、社区的统战工作触及不深,基层统战工作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统战社团建设也还有很大空间,许多统战资源丰富的领域、行业、部门还没有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或统战社团。
(四)统战部门力量配备薄弱。统战工作力量配备捉襟见肘,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困境,工作疲于应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缙云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侨办三部门合署办公,有编制10个,与组织、宣传等部门力量配置有较大差距,设综合办公室、干部党派科、民族宗教科、经济和对外联络科4个职能科室,其中有2个科室没干部,民宗局只有局长和副局长,侨办没有专职干部,除了确保完成基础性、日常性和重点工作,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显得“力不从心”。
(五)部分统战干部能力素质不足。一是在工作上有等靠思想。统战干部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模糊,具体工作深入研究不够,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特点、面临的形势把握不准,工作方法单一,等上级安排任务、靠上级帮助支持等思想严重。二是业务不精。从事统战工作的干部都是半路出家,且年纪偏大,缺少系统学习和培训,存在不了解统战工作、不懂统战政策法规、不善于联谊交友等问题。
四、对加强县级基层统战工作建设的几点思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做好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要以中央和浙江省委、丽水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要求为指导,突出主线、落实责任、建好队伍、完善机制,不断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一)突出“一条主线”,持续抓好统一战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县级层面的贯彻落实。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依托,是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的“终端”。当前,作为县级统战部门,要紧紧抓统战工作重要窗口期,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及中央、省委、丽水市委对统一战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督查这条主线,通过各种学习宣传形式,帮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统战知识、增强统战意识,着力营造出良好的基层统战工作氛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确保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县级层面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对县级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党委及其主要负责人,要真正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把统战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要亲自谋划、推动统战工作,在重大关键问题上还要亲自上阵、挂帅出征。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统战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充分行使职权,不断树立统战工作权威。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发挥好“三个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了解、重视、支持并参与统战工作。要把重不重视统战工作、善不善于做统战工作,作为检验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政治上是否成熟、能力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把统战工作履职尽责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强化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
二是落实统战部门主体责任。统战部作为县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面履行好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重要职能。切实加强对乡镇(街道)、社区和各有关团体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统战干部的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协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及其他统战组织,加强对基层对口工作和统战社团的指导,帮助其开展各类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统战工作的实效。统战部长作为“领头雁”,要履行牵头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责,树立“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意识和“舍我其谁”的勇气,把高的标准树起来、严的要求挺起来、实的作风强起来,敢于开拓、争创一流,不断创造统战工作新业绩。
(三)建好“两支队伍”,为做好县级基层统战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一要强化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统战干部是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主力军”,要以对党的统战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省委统战部提出的统战干部“七要七禁”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统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络联谊,当好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贴心人、娘家人。
二要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县级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抓好党外人才发现、培养、选用等工作,更好地建设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重视抓好“六新”成员中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工作,完善代表人士和党外后备人选信息库。要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制度,造就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党外人才。要加强实践锻炼和多岗锻炼,积极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基层一线和重点工程挂职锻炼,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四)做好“三篇文章”,不断提升县级基层统战工作水平。
一是做好“大”字文章。目前,县级统战工作已日趋社会化,承担统战工作的各种社会团体和部门正在逐渐增多,基层统战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独自包揽统战工作的做法,必须树立大统战的理念,构建大统战的格局,积极协同和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展统战工作。二是做好“新”字文章。面对当前统一战线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县级统战工作必须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思路、实现新作为。三是做好“实”字文章。统战工作必须虚与实中找到结合点,努力开展统一战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求实效。
(五)完善“四项机制”,不断创新基层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要充分发挥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对统一战线贯彻落实上级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推进统战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完善组织部、统战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组织和统战部门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有关联合工作程序,为推进党外干部工作规范化提供组织保证。健全落实党的统战宣传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党的宣传资源与阵地,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大力开展统战政策宣传。
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是统战部主要职能。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统一战线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越深入,利益冲突往往越尖锐。这就要求基层统战部门,既要及时准确地反映统一战线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提出协调利益关系的政策建议,又要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引导统战成员合理表达诉求、有序参与政治协商,引导统战成员参与、理解和支持改革,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
三是完善工作网络机制。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契机,延伸统战工作触角,真正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上下贯通的统战工作网络,落实三级宗教工作网络二级责任制,形成主体在县、延伸到乡镇(街道)、落实到村(社区)、规范到点的工作网络机制,乡镇(街道)要建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或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配齐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各村(社区)要配备统战工作联系员或宗教工作联络员,聘请基层统战工作积极分子或大学生村官担任统战工作联络员,以弥补基层统战工作力量的不足。推进统战工作进社区、进社团、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积极推动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领域、行业组建统战社团,夯实统战工作的根基。
四是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对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省委《实施细则》和市委《实施办法》,制定出台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对县级统战部门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干部使用等方面的落实和倾斜力度,解决具体困难,保证人财物与工作任务相适应,为统战部门更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完善考核机制,要结合统战工作任务,制定更为具体细致的考核量化指标,加强对乡镇和县属部门的考核,切忌统战工作成为被考核单位的“软任务”,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完善督查机制,以党委名义定期组织督促和检查,推动基层党委进一步重视统战工作,推动基层统战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推动统战工作系列重要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