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罗田:大别山深处的美丽田园

发布时间: 2016-07-01 10:15:00    来源: 省统战部

诗意罗田:

大别山深处的美丽田园

□张德强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部,是大别山主峰所在地,面积2144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连绵的山脉、纵横的沟壑,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罗田境内群山环抱,重峦叠嶂。雄伟的高山之下,河流蜿蜒曲折,山水和谐交融,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而隐秘在山水间的古镇九资河,竟是26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鸠鹚国”,向人们静静述说着往事……

天堂隐秀万山间

由武汉上武英高速,过新洲,入浠水,青山渐入迷人眼,车行一小时后抵达罗田县境,道路两旁,山渐渐多起来,八百里大别山山野之风扑面而来!

大别山名,据传源自西汉。昔年,汉武帝刘彻封禅天柱,途经此境,月余未出此山,不禁深为感慨:“此山之大,别于天下。”大别山之名,由是而出。它横跨鄂豫皖三省,绵延数十余县,而其主峰之一的罗田“天堂寨”,因其高耸于天,云雾缭绕,唐宋年间,曾被命名为“多云山”。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在此占山为王,聚寨屯兵以反元,自称“天完皇帝”。山顶有一天然水塘,泉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溢不涸,义军称之为“天塘”,所建山寨因此得名为“天塘寨”。“天堂寨”即由此谐音而来。现留下走马场、无敌碑、神谷仓等遗址仍依稀可辨。

天堂寨既有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秀。站在海拔1729米的顶峰,北望中原,看眼前群山巍峨、林海起伏,山风吹过,响起阵阵涛声,如鼓角相闻,顿生“一览众山小”的英雄豪情。南眺荆楚,天地茫茫之中,九资河澄净如练,如玉带起舞于群山之间,尽显柔情。

不过,想要登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是看那沿着刀砍一般的山壁,曲折而上的层层石阶,就足以让人腿软。尤其是天堂寨主峰之一的哲人峰,一侧是削平的崖壁,栈道就架设在崖壁间,呈“之”字形蜿蜒上升,直到峰顶,十分险峻。不过,从栈道一路拾级而上,那些隐藏在山林间的奇景会慢慢映入眼帘,这也是天堂寨对勇敢者的奖励。

如果觉得哲人峰栈道的险峻不够过瘾,还可以挑战一下天堂寨白马峰的栈道。这段栈道全长3366米,落差近800米,全部采用木板铺就,倚山势悬空而建。无论是栈道长度、落差还是山体陡峭程度,都是华东地区所独有的。

除了险峰,奇石也是天堂寨的特色景观之一,天堂寨主峰西侧30公里的薄刀峰就是奇石最为集中的地方。薄刀峰主峰之巅有一座石亭,相传为王母娘娘云游此地时命随从所建,历代兵家都曾抢占此处作为瞭望哨卡,名曰“鹤皋亭”。亭下约150米处,6块形如蟾蜍的石头正张开大口,对着前面一棵虬枝曲干、形如飞凤的古松。前人将此景命名为“金蟾戏凤”。

离鹤皋亭不远的卧龙岗,也是怪石嶙峋,据说此地也有一处王母娘娘留下的神迹——天池。这是一个在椭圆形巨石上形成的浴盆状水池,一米见方,旁边长着两棵亭亭如盖的黄山松。相传,王母娘娘在鹤皋亭稍事休息后就前往卧龙岗游览,却觉得大汗淋漓,想要梳洗一番,于是便以神力凿出“浴盆”,引来山间清泉。神奇的是,这个高出地面四五米的“浴盆”,至今仍有泉水喷涌而出,且四季不断。

山水交融如画卷

在天堂寨险峻的白马峰下,全长6公里的白马大峡谷里藏着最美的瀑布群。沿着谷底的小路进谷,一路上都是潺潺流淌的小河小溪,还有各式各样的石桥、木桥和索桥。山路蜿蜒而上,藏在林间的瀑布也露出了芳容。

进山的第一道瀑布——九影瀑布,是白马大峡谷中落差最大的瀑布,足有71米。水流从青褐色的山壁倾泻而下,在崖底形成一个足有50平方米的深潭。幸运的话,还能在潭中看到珍稀动物大鲵。

再往上走是情人瀑,这道瀑布顺着一片坡度较缓的山壁流下,虽无一般瀑布的雄伟壮观,却有一股温婉柔情。其后还有宽约10米,高度仅次于九影瀑布的泻玉瀑,其潺潺的水流陡然落下,在淡紫色的崖壁上如滚珠泻玉,“叮叮咚咚”地洒落在崖底石坪上,溅出更多的玉屑细珠。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天堂寨的山水奇景。每年4月,当地都会举办瀑布文化旅游节活动。届时,在九影瀑布下,随着遮挡瀑布的幕布徐徐拉开,多名勇士从瀑布顶端飞降而下,宣布了狂欢节的开幕。随后,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祭山、祈福活动,重走刘邓大军行军路、溯瀑接力登山比赛、攀岩大赛等活动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除了千姿百态的瀑布,在罗田,还有一处与水有关的绝美景致,那就是“水上红叶”。这里的水指的是位于天堂寨山脚凤山镇的凤凰关水库,红叶则是指乌桕树叶。秋风吹来,乌桕树叶从绿色变为微黄、金黄、深红直到火红。这个时候,凤凰关水库蓄水量加大,水位抬升,原本位于田埂上的乌桕树便被水淹没,只有一树红叶还在水面摇曳,形成难得一见的“水上红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人和摄影爱好者。

千年古镇九资河

罗田的九资河镇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周围环绕着天堂寨等八大景区。九资河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九资河镇原名“鸠鹚”,是位于吴、楚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它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亭台千座,楼榭万幢,车流如水,美女如云”之誉。因地处要冲,“鸠鹚”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书《左传》记载,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吴,回程途中灭了鸠鹚国,把这里变成楚国边境上的一个小镇,“鸠鹚”的名字也逐渐音变为更为简单的“九资”,并流传至今。

由于曾是吴楚边陲、兵家要地、商贸重镇,至今我们仍可以从古镇那些保留完好的建筑中,感受到曾经的辉煌与繁荣。

九资河镇最著名的古建筑,当属位于官基坪村的罗家大院。这是一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建筑,原名“新屋塆”,因大院四周曾遍植紫薇,又被当地人称为“紫薇山庄”。大院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东西长48米,南北宽168米,气势恢弘。由于这座大院是由江西移民所建,所以在建筑风格上具有江西围屋的特点。而为了解决雨水内涝的问题,主人将宅院修在了比周围地面略高的基台上,并在房屋前后开掘了排水沟,房屋内部还有天井排水系统,很好地保护了整座建筑,使之不受暴雨的冲击。

除了罗家大院,九资河镇保留完好的古建筑还有戏楼,这跟当地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余三胜有关。余三胜是九资河镇七娘山村人,这位乾隆年间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自幼学习徽调、汉剧,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乾隆皇帝亲封为“戏状元”。所以,在他的故乡,戏曲文化十分盛行,古戏楼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今在这里,东腔戏、畈歌、舞龙狮、皮影戏等戏曲遗风仍然可见。

欣赏了九资河镇的美景,领略了古建筑的魅力,来古镇还有一大乐事,那就是品尝当地美食,其中最值得一试的是“吊锅宴”。吊锅是当地人在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餐饮方式。当地农户在屋内一角挖一个火塘,在屋梁上吊下木钩,再在木钩上悬挂一铁锅或铜锅,家人或来客围坐于火塘旁,烤火、吃菜、喝酒、叙话“融于一炉”。那些农家自产的蔬菜、腊肉,还有野味,都是在城里难得一尝的美味。如果再来一碗由高粱米饭和南瓜汤合煮而成的“红军饭”,这顿饭便又加上了忆苦思甜的味道。

沿九资河环形山路驱车而上,“跃上葱茏四百旋”,车窗外,“满眼风光多闪烁”。远处,云雾缭绕,林木葱笼,田园秀丽迷人,峭岩幽壑时时可见,宛如唐宋文人的山水国画,美得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