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园浙中数第一

发布时间: 2016-04-01 10:10:00    来源: 省统战部

绮园浙中数第一

□袁振培

 

  绮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园肇自清乾隆间,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绮园面积约15亩,为现存浙江文人私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造园设计将苏州园林的雅致与扬州园林的豪放结合起来,形成了雅健而不纤巧,豪放而不生硬的园林特色,成为浙江很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

  绮园处于县城中,却以山水景色为主,富于自然山水的野趣,是一座名不虚传的城市山林。造园以树木山池为主,建筑作为点缀,采取以自然风景为特色。建筑以潭影轩较大,水榭次之,其余仅两座小亭,其他均为山水。起伏的山峦,曲折的溪水,宽广的池塘,森森草木、参天古树环绕簇拥,老藤如龙蛇盘缠,组成一派自然山野风光。拱桥、三跨平板桥、小平板桥有机与长堤融合,显示典型江南水乡田野风光。艺术处理上,南区山主水次,山小而密,水窄而曲,尤其南山磴道仅能侧身而上;北区则水为主,开阔舒展、疏朗透明,以大面积水域经营出旷野空间。假山营造气象万千,横看成岭侧成峰。造景手法上,山水布局有别于江南私家园林。绮园假山前后设有丘壑,迥别苏州园林略其背的做法,用水面积大,聚主散辅,造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园境。植物造景为江南私家园林独见,绮园重于植物造景,天然山林野趣自成,构成一种幽深、雅致、闲适的意境。园中有59科植物115种,多为木本,俨然为植物宝库。其中古树名木44种,为江南私家园林之冠,树龄之古亦为诸家园林所不及。

  绮园景观丰富而有层次,按照入园顺序,可分为十大景观。园门为一披藤萝月洞园门,将城市的喧嚣与静园割离,“别有洞天”。入园第一景是“潭影九曲”,曲桥跨水,轩厅隐林,影潭摇曳。园中突兀一太湖石,中空圆孔,晴晨虹彩流霞似镜,石窈窕如美人,呼“美人照镜石”,是为“美人照镜”。前行堤东,“四剑桥”横卧水上,如瘦削剑的桥墩直插静水,以探其深,俊逸秀美,名曰“四剑探水”。旋入堤北罨画桥东,桥分池水东西,拱与倒影相结合,虚实为双桥,化为落水彩虹,晨曦尤为画境,遂成“晨曦罨画”。堤东湖滨有“滴翠亭”,三面环山,视前堤桥古藤、蔷薇翠柳,景色绮丽。曾于此处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宝钗扑蝶”、“滴翠亭小红私语”等场景,便将原名“醉吟亭”更名为“滴翠亭”,取景为“蝶来滴翠”。越山至巅,丛林中隐一小隐亭,上可揽月,下可罨画,古时立亭可望东海潮夕、浮云海月,景入胸幽雍隐逸,得为“海月小隐”。小隐亭北崖下小岗上有一数百年紫藤盘错,如巨蟒绕树欲上云宵,伴古木顽石,苔藓野草,山野风光尽显,“古藤盘云”为私园独见。山势屈曲回环,峭壁幽谷,潭岛玲珑,石桌古琴,“幽谷听琴”,高山流水有知音,恍若世外桃源。品茗于西南“风荷揽榭”,荷花田叶,碧水携天光云影,纵情揽怀,顿觉心旷神怡。是故海上名士富寿荪有咏:“亭台山石妙玲珑,曲径平桥结构工。堪与苏扬名苑并,绮园合冠浙西东。”

  绮园来历十分有趣,园虽为晚清海盐大商冯缵斋所建,但园的基础却是其岳父黄燮清所经营。黄燮清(1805-1864),海盐武原镇人,是晚清时著名的戏曲家、词人、诗人,尤其是戏曲,被誉为晚清戏曲中兴主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黄燮清有一座祖传的“拙宜园”,至其接手,益加葺治,并在园中新筑倚晴楼,有胜景多处。后黄燮清又购得西邻的“砚园”,剪除荆棘,缭以矮墙,莳花种竹,自号“两园主人”。因屡试不第,仅中举人,便怡情山水,与文人学士交往唱和,一时名扬江南。黄燮清无子,仅有女二。长女黄珏嫁仕,次女黄绣则嫁时海盐酱商冯缵斋。同治咸丰年间太平军起,战乱不断,黄燮清家道中落,无力置嫁妆与次女,便将两园作为嫁妆赠与次女。太平军克海盐后,黄燮清离乡赴武汉,寄居为官大女婿处,其倚睛楼毁于战火,不久病逝。黄燮清次女同年亦逝,女婿冯缵斋将两园继承下来,把其中的古树名木和大量的假山石移来,在其住宅“冯氏三乐堂”东北修建了绮园。为纪念岳父黄燮清和其妻,便取“妆奁绮丽”的意思,名为“绮园”。沪上名士蒋启霆有诗:“绮园名迹溯风流,翁婿递传几度秋。罨画桥边摹粉本,沧桑缅想倚晴楼。”由此,绮园含有历史人文底蕴,其经营布局亦有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