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滚灯放异彩

发布时间: 2016-01-01 10:08:00    来源: 省统战部

海盐滚灯放异彩

□袁振培

江南灯会处处有,灯会中有一种灯叫滚灯,流传于长三角东南沿海一带,而在杭州湾北岸海盐流行的滚灯则与众不同,十分独特。据记载,海盐滚灯早在明代已经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海盐文学家彭孙贻曾为海盐滚灯风俗题诗,作了生动的描绘:

初惊丰隆呼阿香,火轮旋爇天中央。

更讶地灵戏击鞠,赤球蹴起扶桑谷。

规里星桥闪不停,寰中银瓮流何速。

蹋灯壮士夸身手,腾掷纵横无不有。

为了让人们对海盐滚灯有直观形象,彭孙贻并作了诗前小序:“儿童缚竹为轮,展转相环,旋转翻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可见海盐滚灯结构奇妙,可滚可压可抛可掷,而且灯中烛火始终不灭,其运行充满阳刚之气。

海盐滚灯制作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由12根粗壮的竹片扎成球体,球分为两层,大球里面悬空一小球,大小球不会碰撞。大球是空壳,玩灯人能随心所欲抓住大球上的一根竹片,滚动、高举或抛掷滚灯。小球则用红绸或黑绸包饰,小球内装有能上下左右转动的活动支架,上插蜡烛,不论滚灯怎样滚动,蜡烛始终直立,烛火始终不灭。滚灯分小中大三种,包红绸的称红心灯,亦称文灯,比较轻巧,包黑绸的称黑心灯,又称武灯、英雄灯,灯中还挂有一个铁锤,灯重30多公斤。红心灯一般上街表演,黑心灯则炫耀尚武。

海盐为何产生滚灯?这与民间灯会习俗有关,“正月正,正月半夜出马灯”,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庆祥和,遇到年景丰收,常有集会迎花灯。灯会一般在庙会中举行,有时也单独举办,既娱神又娱人,以求得免灾驱祸,五谷丰登。灯会中最精彩的则是滚灯,由于明代倭寇经常侵袭、骚扰和抢劫海盐地区,海盐军民被迫奋起反抗,因此形成了海盐民间习武强身的习俗,应运而生的滚灯,正好成了习武强身的器具。

海盐灯会遍及城乡,民国期间海盐灯会以澉浦最盛。澉浦灯会又叫“出灯”,年初五的夜间就开始了,出小灯上街,俗称“试灯”。之后,各种灯彩蒸蒸日上,至正月半为最,灯彩来自澉浦、六里、长川坝,甚至有平湖、海宁的灯彩前来迎展。这种出灯活动,延续到清明节方止,足见热闹之盛。灯会上最令人注目的是滚灯,滚灯排在各色灯彩队前面开路引道,由数十名扎头巾、穿短装壮士舞灯挥迎主导前进。一个滚灯直径1米多,重10~30公斤,每个壮士挥手飞舞翻滚,非有大力不可,况还要做套路动作和技巧造型,其阳刚之气之美,使人肃然起敬。舞滚灯有九套二十七个动作,如“金鸡独立”、“乌龙扫地”、“燕子飞”、“老僧托钵”、“张飞跨马”等,这些动作武功与舞技结合,难度大,平时非苦练不能,必须体质强功夫硬。最激动人心的是出黑心灯,一般每个重达30公斤,由三四十个强壮青年护灯舞灯,表演各种滚灯技巧,显示功夫,此时如有其他村坊好胜逞强,则会插入和对方表演功夫,并伺机抢灯,被抢方则反击抢方,如此你来我往多个回合,十分强悍,热火朝天,是为“抢灯习俗”,非常有趣,体现了一种尚武英雄的精神,所以黑心灯又称“英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