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与他的咏西湖诗

发布时间: 2016-01-01 10:07:00    来源: 省统战部

柳亚子与他的咏西湖诗

□伏琛

柳亚子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吴江距杭州不远。作为诗人,他曾八至杭州,三临西湖孤山苏曼殊墓,两度访问为纪念秋瑾烈士而筑的秋社,两次在杭州举行南社雅集,先后写了《浙游杂诗》《杭州杂诗》。从他的这些经历中,人们约略可以知道,这位“诗篇长留人间,不随流水以逝”的爱国诗人,与杭州、西湖的关系。西湖秀美的景色使他魂绕梦萦,他的诗也为名湖增添了无限丽色。

  190911月,柳亚子发起南社,举行第一次雅集于苏州虎丘;次年春就在杭州西湖金沙港之唐庄举行第二次雅集。

西湖的湖光山色,在柳亚子的笔下,自然分外妖娆。1913年早春他偕夫人郑佩宜访陈去病、徐自华于秋社,后曾遍游湖上诸山,赋《雪后游湖》诗:“六条垂柳未成丝,镜里偏饶雪后姿。踏破琼瑶天不管,万山无语我来时。”然而他绝不是个淡泊为怀的山水诗人,在凭吊秋瑾的《过秋墓作》一诗中,他慨叹道:“大好中原坐付人,钱繆赵构只称臣。西湖云气今休闲,立马吴山少此君!”这既是对鉴湖女侠的高度歌颂,也是对当时屈从于袁世凯的革命党中的变节者们的鞭笞。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夕,柳亚子曾重游西湖,在韬光庵赋题壁诗一首:“青天日党旗翻,侥幸余生此地闲。乞借晴游悭未得,郤来冒雨看青山。”隔了一个月,蒋介石的部下、驻上海东路军政治部主任陈群奉命通缉柳亚子,派兵至柳亚子寓居黎里的故宅指名查捕。柳亚子避匿楼上的复壁中。当时他写下绝命词:“曾无富贵娱杨恽,偏有文章杀弥衡。长啸一声归去也,世间竖子竟成名!”然而这次牢狱之灾毕竟被他逃脱,次晨他化装为渔人到了上海,隔了五天悄悄登上轮船流亡日本,寓居东京近郊将近一年。其后国内情势稍稍缓解,柳亚子开始在上海定居,不时漫游江浙。

有一次,何香凝自浙江上虞函邀柳亚子游白马湖,他漫游了宁波、绍兴,第六次至杭州,第三次到苏曼殊墓。所写《浙游杂诗》中有这样的名句:“一角西湖弔曼殊,死生契阔感何如!塔铭更念诸贞壮,旅骨申江亦早枯。”到了19341月,他第七次游西湖,旅游中作《杭州杂诗》58首。其中一首是写诗人:想去访郁达夫夫妇的“风雨茅庐”,而“忘其寓址,不果。”此行留下了一首七绝:“欲访诗人郁达夫,云封仙境恨模糊。卓家窈窕应无恙,近日西湖烂醉无?”他也曾游了六和塔,面对天水相接的浩荡江流,吟出了“到此始嫌西子小,射潮强弩忆钱镠”之句。

  1935年秋日,柳亚子第八次游杭州,观海宁潮,赋《浙江观潮》长诗,面对“船分日色红半帆”、“犇雷掣电不可遇”的惊人景色,诗人从“奔腾滂湃势震荡”的浪涛声中,侧耳听得“难以为情”的呜呜咽咽之声,又听得“锵锵似有环珮声”,由此他厉声疾呼:“潮来潮落心未死,秋风秋雨恨岂平”,从而把伍子胥的亡国恨和秋瑾誓死革命的悲愤相联系,作出了“犁庭再歌胡无人”的预言。

柳亚子是近代中国的大诗才,他幼时深爱明季顾炎武、夏完淳的诗,又颇推崇南宋辛弃疾的词,承继了这些诗人的爱国思想;他又十分欢喜龚自珍的诗,在诗的艺术技巧上颇受定庵的影响。早年柳亚子提倡“不事王侯”的“布衣之诗”,后力主“诗人要有气节,诗人要有思想”,加以他“敢于坚持真理,爱憎分明”(吴玉章语),诗又多写近世人物与当代时事,因此茅盾把他的诗称为“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长时期的历史”的史诗。这是确恰的评论。从柳亚子歌咏西湖的诗篇中,我们多少也可以领略到他的诗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