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其人其事
发布时间: 2015-02-01 04:31:00
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其人其事
□刘凌斌
朱立伦,台湾地区政治人物,桃园县人,祖籍浙江义乌,2001年当选桃园县长,2005年连任。曾获美国艾森豪威尔杰出奖(2002年)。2008年11月22日,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代会临时会议提名朱立伦与嘉义市长黄敏惠担任国民党新任副主席。2010年11月27日当选新北市市长;2014年11月29日,台湾地区“九合一·地方选举”投票、开票,朱立伦连任新北市长;2015年1月17日成为中国国民党新任党主席;2月10日出任国民党智库“国策研究基金会”董事长。
“史上最弱党主席”
面临诸多挑战
1月17日,新北市长朱立伦当选国民党新主席,既是众望所归,也体现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抱负与担当。不过,朱立伦将面临“府、院、党”分立状况,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与考验。
一是如何化解党内矛盾,维护党内团结。如协调党务与行政、“立法”之间关系;与马英九、王金平(如何妥善处理王金平党籍案)沟通协调;处理好与吴敦义、郝龙斌、黄敏惠等党内中生代(接班世代)、党籍“立委”和执政县市长关系等,无不考验朱立伦的智慧,也关系到其推动的各项改革的成效。
二是如何改革国民党,重塑政党形象。包括广纳贤才,力避用人“小圈子化”;改革党内僵化作风和老人政治,重用年轻人才,培养接班梯队,争取年轻世代支持;推动党产、党务、组织改革,协调与地方派系的关系等。
三是如何加快两岸合作步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所向。朱立伦如何“马规朱随”,继续推动国共关系向前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包括“两岸服贸协议”生效、继续两岸制度化协商、实现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分配公平正义”让基层民众有感、延续国共论坛平台,乃至实现“习朱会”等,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四是如何应对民进党的杯葛,推动“宪政改造”。未来马英九当局的施政乃至朱立伦提出的各项政见,尤其是其抛出的“修宪”议题(将台湾政治体制改为“内阁制”),恐怕会遭到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式的杯葛,身为执政党主席的朱立伦必将面对更为艰巨的挑战。
党务人事布局展现政治手腕
从朱立伦第一波党务高层人事任命来看,既充分展现了其善于沟通协调的政治手腕,又可看出其灵活务实、稳妥推进改革的决心。
一是不再遴聘新的荣誉主席、荣誉副主席。朱立伦以马英九“婉拒”为由,确定不再设荣誉主席、副主席,回归党章制度,尊称前主席,有利于化解外界对国民党大佬政治、老人干政的刻板印象。
二是减少副主席数量。将国民党副主席人数由6人减为2人,延揽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嘉义市长黄敏惠为专任副主席,平衡党内南北、省籍势力。在具体分工方面,郝龙斌负责重建智库,发挥实质功能;黄敏惠负责党组织重整,以达到内造化、志工化、战斗化目标。
三是加强党务与行政、“立法”部门之间协调。朱立伦任命昔日合作伙伴“行政院秘书长”李四川为党秘书长,可强化“中央”行政团队与党中央横向联系;任命台北市区域“立委”赖士葆担任“立院”大党鞭,高雄市区域“立委”黄昭顺与台中市区域“立委”卢秀燕为副秘书长,把党务权力分配给北、中、南的“立委”,可以强化党中央与党籍“立委”配合度,有助化解以往“立委”对抗党中央的困局。
四是稳妥处理王金平党籍案。朱立伦主持的首次中常会上,裁示王金平党籍确认案的上诉回归制度面处理,交国民党考纪会组织改革一并研议,既兼顾了党的考纪制度,又顾忌马英九的感受,让各方都有一个台阶可下。同时,朱立伦任命与王金平关系良好的黄昭顺副秘书长暂代“考纪会”主委一职,营造撤销王金平党籍确认上诉案的气氛,预计未来朱立伦会顺应党内呼声,加强党内团结,最终撤销对王金平党籍确认案的上诉,平息“马王之争”。
五是任命子弟兵担任一级主管。国民党前新北市主委江政彦接党副秘书长暂代“行管会”主委,等于完全掌握党产;“组发会”主委由子弟兵苏俊宾续任,更能尽快熟悉地方组织运作;任命前台北市议员、前台北市教育局长林奕华担任“文传会”主委,将更能精准拿捏马英九当局的政策并配合朱立伦党务决策的宣传。
国民党两岸政策将“稳中求进”
对于朱立伦主导下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将如何继往开来,各界多有期待,以下提出几点观察:
一是朱立伦领导下的国民党,总体上会继续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民党近年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两岸政策是国民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预期,朱立伦应会继续推动国共党际往来和两岸交流合作,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从个人风格推测,朱立伦处理两岸政策议题可能更灵活、务实。从长远来看,可以期待他在两岸事务上会有所突破。
二是在2016年之前,朱立伦对于处理两岸议题会相对谨慎。考察朱立伦的个性与教育成长经验,以其会计师训练出身的背景,加上其处事圆融、政治手腕高明的个性,再加上面临2016年“大选”的压力,受到当前岛内部分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恐中”心态,以及对两岸交流合作疑虑的影响,因此,短期内朱立伦在处理两岸议题方面谨小慎微的可能性较大,立足于求稳,不会刻意去碰触两岸敏感议题,以避免给民进党以攻击的机会。
三是延续国共平台,伺机实现“习朱会”。朱立伦参选时表示(两岸间)所有的、必要的会议或是论坛,该举办的一定会举办,表明他认可过去6年间国共交流的各项平台和管道,并且希望这些平台继续发挥作用,预计国共之间高层交流会持续下去,国共平台的作用相比马英九时期会更加强化,对两岸关系及国民党本身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拥有丰富经营两岸关系经验的郝龙斌与黄敏惠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扮演国共高层沟通的重要角色。由于朱立伦兼有国民党主席和新北市长的双重身份,来往两岸比较便利,其所处位置与马英九不同、比较灵活,对于各方关注的“习朱会”而言,未来无论是经由政党交流平台,或是城市交流平台,都有现成的管道与模式,也没有身份与称呼的难题,具有现实可行性。
四是更加关注两岸和平红利的分配问题。朱立伦已经感受到了在“九合一”选举中反映出的汹涌的民意脉动,表示在迅速的两岸交流发展过程中,由于两个社会差异非常大,密切的频繁往来,对台湾整体社会心理层面冲击,以及经济交流在公平正义分配上的疑虑,是目前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国民党一定会诚恳检讨。同时呼吁大陆共同面对这两个问题,让未来的两岸关系能“行稳致远”。预计未来国民党在推动两岸交流时会向基层倾斜,会更加注重让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带来的和平红利有感,这与大陆对台政策更加重视“三中一青”,更加“向下沉”的调整方向不谋而合,必将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