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人的酒文化

发布时间: 2014-09-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景颇人的酒文化

□ 豪子

云南省德宏州的景颇族是一个勤劳淳朴、待客热情的民族,几十万景颇族人主要聚居于滇西南一带。景颇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喝酒,酒与景颇人可谓相伴终生。这种嗜酒习俗世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景颇人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景颇人喝的酒是家家户户都会自制的水酒,它度数不高,近乎于啤酒,其味醇香,清凉可口,可以解渴,但喝多亦醉人。水酒的制作工艺简单,先是把大米淘洗干净,用甑子蒸熟后再晾干,然后拌上酒药,再用芭蕉叶包好后放上几天,待闻到有浓烈的酒香味后再把它放入土罐中密封保存,过个十几天后,再加上一些凉开水就成水酒了。

  关于水酒,景颇人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叫木吉锐纯的妇女,与其子阿崩娃分别居住于恩梅开江两岸。由于江桥隔绝,阿崩娃每天要绕着山水走很远的路才能见到母亲,吃到母亲的乳汁。一天,他请求母亲给他想个断奶的办法,木吉锐纯就给了儿子一包酒药,教给他制作水酒的方法。阿崩娃依照母亲所言,果然制作出了水酒。从此他以水酒当乳,水酒也就世代相传下来,与景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像乳汁一样哺育着景颇人。

  景颇人无论上街赶集、串亲访友还是婚丧节庆,人人的“筒帕”(挎包)里都会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竹制“特勒”(酒筒)。知己相逢、熟人见面、客人来访,他们都会拿出自己的“特勒”递给对方,对方也会掏出自己的“特勒”递过来,先接到“特勒”者斟出一杯酒首先敬给传递者饮下,然后双方对饮,若还有第三者、第四者在场,传递者则会把酒依次敬给他们饮下,然后再彼此共饮。酒成了景颇人一种联络感情必不可少的佳酿,同时也是一种以礼相待的美味。景颇人认为不用水酒待客是一种极不礼貎的行为,有违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会为人所不齿,遭到唾弃。故景颇人见面必饮酒,景颇人个个都是“海量”。

  景颇人喝酒也有一些讲究:熟人相见,要相互敬酒,但不是接过酒来一仰脖子来个“一干而尽”,而是要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后才开始喝,这种礼仪表示敬重对方,而主人也会认为这是看得起自己,此举是相互尊重的一种表示;婚丧节庆的酒宴上,主人不会给客人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席上的长者,请长者代表自己的心意给大家敬上一巡酒,席上每人都有份,包括主人在内,喝完这一巡酒后才能自己随意地喝,但最后酒筒里都要留下一点,不能来个“底朝天”全部喝光,这表示吉祥,寓意年年有余;有时大家聚在一起共饮一杯酒时,要让年纪大的长者先喝,先喝的人喝一口后,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然后再传给别人,这是喝的“同心酒”,表示彼此之间一条心。

  景颇人对待外来客人,无论相识与否都异常尊敬。他们认为凡是来到景颇山寨的人都是看得起景颇民族的人,所以在村口或寨中遇到外来客人,他们都会异常高兴,总是笑脸相迎、礼貌相邀,把客人请到家里,拿出水酒,端上美味,和客人来个一醉方休。这种深情、挚情、盛情,常常使客人恋恋不舍,忘了归路。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