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根永结同心 —江山市借助“同名”乡村关系推动基层对台交流合作新突破
发布时间: 2014-08-01 12:00:00
同名同根 永结同心——江山市借助“同名”乡村关系推动基层对台交流合作新突破
□ 周献泉
2005年,中央提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要求各地“加强台湾中南部地区民众工作”,工作重心“向南移”、“向下沉”。江山市作为浙江省对台工作重点县,两岸交流人员和工作重点一直都是1949年江山籍近5000名去台人员及后代,他们大部分都居住或工作在台北,而去台人员相当于外来人员,在台湾人际关系单纯,没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限于江山市在台人员分布和人脉资源情况,要想“向南、向下”,必须独辟蹊径。经调查搜索发现,江山与台湾有不少的“同名”乡村存在,比如两地都有“凤林镇”、“日月村”等。于是,江山市大胆提出建立以“村对村,镇对镇”同名友好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两地基层间直接交流。
按图索骥找同名。由于两岸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大都采用寓意、传说故事、象形等取地名方法,必然会出现相同地名的情况。在这些同名乡村中,两地的凤林镇最有共同之处,一是两镇地名寓意相同,都有寓“凤栖吾林”、望后辈成龙成凤之意;二是两镇产业相近,台湾凤林镇主要产业为农业,农产品以大米、牛奶为主,有花莲县米仓之称。江山市凤林镇以水稻为主,辅以油菜、玉米等。
一纸契约定亲情。江山市委统战部和台办求助旅台浙江和江山同乡会,找到江山籍台胞、台湾“立法院”顾问、财团法人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真相电视台创办人——周荃,借助她在台湾的影响力,她多次与台湾凤林镇领导沟通联系,表明同名合作想法,探讨合作可行性,最终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相互参访等达成共识。2009年9月,江山市凤林镇等相关负责人赴台湾凤林镇,签订《同名友好乡镇合作意向书》,在经济、文化、农业合作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每年双方公务或民间互访至少一次,该《意向书》经该镇镇民代表、里(村)长满票表决通过,两地正式结为同名友好镇,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首个与台湾正式结成“同名友好镇”的基层组织。
有来有往多交流。签订《同名友好乡镇合作意向书》,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要最终实现增进互相了解,建立深厚友谊,还得你来我往多走动,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心灵才会越走越近。一是在合作共赢上。由于台湾凤林镇所在花莲县有太鲁阁国家公园等8个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达,而江山市提出建设浙闽赣三省边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发展思路。为此,江山市想通过与花莲县建立旅游合作关系,作为对接台湾、融入海西的切入点。为此,2010年6月,时任江山市委书记傅根友率团以“探亲会友,交流合作”为主题,与花莲县签订《建立以文化旅游交流为重点的各项交流与合作关系协议书》,合作交流从镇级层面上升到县级层面,签订了3个重大投资项目协议,在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全面深化合作。二是在示范带动上,仅仅依靠一个点与台湾基层开展交流还是不够的,需要点上做出样板,面上遍地开花,这样才能全方位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江山市把“凤林模式”成为一个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样板。
一是开创两岸交流新模式。创造性地与台湾建立以“村对村,镇对镇,县对县”基层立体合作交流新模式。新模式改变以往对台交流合作对象仅限于江山籍台胞小范围,想见、能见到的台湾同胞也就是江山籍台胞,现在除了江山籍老乡,还能交到“圈子外”朋友;改变以往赴台考察主要是探亲访友,现在可以跟花莲县、凤林镇、日月村基层组织会谈交流;改变以往赴台考察多在台北、途经台中南,现在可以到台中南停下来交流,传递的友谊范围也从台北向台中南扩展。
二是推动两岸交流重心下移。“同名”友好结对的模式,打破对台工作依靠血缘、地缘、商缘、业缘的束缚,只要有一个与台湾共同的名字,无论台北、台中还是台东、台南,都可以开展对台基层交流合作,特别对台没有人脉资源县市区,找到对台工作新途径。全国有2862个县35473个乡镇68万个行政村,而台湾总共不到1万个乡镇市区和村里。如果从同名的角度的考量,那么“向南移、向下沉”问题将迎难而解。
三是拓展两岸合作新平台。“同名”友好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江山市拓展对台经贸、文化、旅游合作新平台。在经济合作方面。2010年6月,在台湾花莲签订了台南兰花公司投资油茶项目、台商毛正投资增裕实业项目签约、与台湾昇汉旅游集团东森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推广协议等3个重大投资项目协议后,由台南兰花公司投资油茶项目已落户江山市凤林镇政棠村和游溪村、南坞村,投资4000万元,种植油茶5000亩。台商毛正投资的江山市增裕实业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年产500万个金属筒体项目。文化交流方面,2011年10月,在江山市举行海峡两岸“江郎骄子”书画展,江台两地的“江郎骄子”们展出《赤壁》《和乐图》等14幅国画和22幅书法作品,江山市也展出36幅书画作品。旅游方面,两地自签订旅游合作推广协议后,开通“江郎山号”旅游专列,赴台考察和旅游人数也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就有1200多人,达到历史新高。
(作者系江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侨办主任)
本栏责编/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