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抚育混血养孙14 载,亲情超越血缘感召世人
发布时间: 2014-08-01 12:00:00
七旬老太抚育混血养孙14载,亲情超越血缘感召世人
□ 晨光
14年前,上海阿婆朱水宝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刚出生就被遗弃的“黑孩儿”并抱回了家。为了养孙上学、入户问题,朱水宝操碎了心,但无论境遇多么艰辛,朱水宝对养孙的疼爱一如既往。如今,14年的奔走呼吁,终于等来了一个好的结果。不久前,朱水宝终于为养孙争取到了上海户口和领养证,而这段超越血缘的亲情也得以延续——
买菜捡回个“混血黑孩儿”
2000年8月8日,居住在上海市闵行区的朱水宝像往常一样,去村口集贸市场买菜。路上人不多,快到沪南公路的时候,路边草丛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音虽然微弱,却引起了朱水宝的注意。
朱水宝循声走到草丛深处,果然看到一个竹篮子,竹篮里躺着一个刚出生的男婴,婴儿没穿任何衣服,通体黝黑,额头、身上的痱子密密麻麻,脏兮兮的身上还有股腥味儿。朱水宝没顾得上太多,从篮子里抱起孩子,发现篮子底部还留有字条,上面写着:孩子生于8月1日,求好人收养!朱水宝这才确认,这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婴儿。
朱水宝想到小儿子结婚4年多,儿媳一直没有生育,看着怀里哇哇直哭的婴儿,她有了收养的打算。
朱水宝抱着男婴回到了家。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到来,却在这个家里掀起了一场风波。
朱水宝的丈夫张大军看到妻子抱回一个黑乎乎的婴儿,不由愣住了。弄清朱水宝收养孩子的意图后,他皱着眉说:“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刚出生的孩子能养活吗?”朱水宝笑着说:“既然捡回来了,总不能再送走吧,那样孩子就没命了,咱们还不是没孙子吗?就当捡个孙子吧!”听妻子这样说,张大军不吭声了。
“摆平”了丈夫,朱水宝的心并没有轻松下来,她最担心的是小儿媳胡雅的反应。胡雅是个江西妹子,1997年嫁给了她的小儿子朱中明,婚后4年一直未育,光治病就花了两万多块钱,朱水宝怕儿媳见到这个孩子会受刺激。
那天,胡雅加班到晚上7点才回到家,看到家里挤着很多邻居,大家围在床边七嘴八舌。挤进去一看,只见床上有个黑炭般的婴儿,不由吓了一跳。当明白这个孩子是婆婆捡来让她抚养时,没有心理准备的她一时无法接受。但婆婆的坚决让她只得默认了这个现实。
孩子抱回来一周,尽管家人每次给他洗澡都很用心,可孩子仍旧一点儿也没变白。邻居对这个长着黑皮肤、卷头发的孩子也议论纷纷,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这孩子太黑了,像非洲人,不可能是纯种中国人。
难道宝宝是个外国孩子?带着这样的疑惑,朱水宝把宝宝送到医院检查。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孩子是个混血儿。中国人讲求缘分,朱水宝觉得宝宝既然被她捡了回来,就是和她有缘,自己一定要把他养大成人。想到宝宝是8月1日捡来的,那天是建军节,又是龙年,朱水宝给宝宝取名朱军龙。
自从捡来的宝宝进了家门,朱水宝的生活比以前忙碌了许多。而当了“母亲”的胡雅,也辞去工作,一心一意照顾宝宝,这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因为这个“黑孩儿”的到来变得幸福温馨。
“黑孩儿”入学路一波三折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朱军龙进家门半年以后,胡雅怀孕了。本该欣喜若狂的胡雅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家里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虽说是个捡来的混血儿,但公婆对这个孙子视如己出,而她自己对这个孩子也有了感情。她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怀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因此,她一直犹豫着不敢告诉婆婆。不过,她的异常表现还是被心细的婆婆发觉了。
得知儿媳怀孕后,朱水宝的反应是喜忧参半。当初,因为儿媳迟迟没有生育,她才把宝宝捡回来,没想到仅半年时间,儿媳就怀孕了。她已把宝宝看成了亲孙子,担心儿媳怀上了自己的骨肉后,会嫌弃宝宝,更怕儿媳提出把宝宝转送他人。但儿媳的回答打消了朱水宝的顾虑,婆媳俩商量着把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两个孩子一起养。2002年2月,胡雅生下了一个男孩,朱水宝给他取名朱军虎,小名贝贝。
从此,朱家有了两个孙子——宝宝和贝贝,家里也变得更加热闹起来。随着贝贝渐渐长大,两个孙子开始争吃、争玩,经常是互不相让。朱水宝为两个孙子之间的公平问题伤透了脑筋。买东西时,她会给两个孙子买两份一样的。然而,朱军龙食量奇大,一顿能吃6个鸡蛋,为了让宝宝吃饱,她总会偷偷从亲孙子那里匀些食物给宝宝。遇到两人争执打闹时,朱水宝甚至偏向宝宝。
为了不让朱军龙在身世上有自卑感,朱水宝骗两个孙子,说他们都是捡来的,一个是在马路上捡的,一个是在草堆里捡的。她对两个孩子说,你们一个是宝宝,一个是贝贝,都是奶奶的宝贝,奶奶喜欢你们。
在朱水宝营造的温暖港湾里,朱军龙幸福地成长着。而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多,朱水宝遇到的烦恼也越来越多。
很多次,朱水宝带着朱军龙上街,路人都投来奇怪的目光,不知内情的人都疑惑地问:“这个小孩是你什么人?怎么看都不像中国小孩呀?”当着孙子的面,朱水宝不好实话实说,便敷衍过去。而巷子里的那些孩子,却不愿跟朱军龙一起玩,还给他起了小黑人、黑皮、黑宝宝等绰号,让朱军龙十分难过。
2004年,4岁的朱军龙该进幼儿园了。当朱水宝领着孙子去报名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朱军龙不具备入学资格,因为没有户口。
孙子无法报名上幼儿园,这可急坏了朱水宝。有人向朱水宝提了个建议:如果把宝宝送到儿童福利院,孩子能够在那里接受教育。虽然万分舍不得一手拉扯大的孙子,但为了朱军龙的前程,朱水宝决定把他送到福利院。送走孩子的前天晚上,朱水宝彻夜未眠,流了一夜的泪。
2004年9月13日一大早,朱水宝和丈夫带着朱军龙来到上海市闵行区儿童福利院。朱水宝领着朱军龙走进福利院大门,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又哭又闹,就是不肯进去。为了朱军龙能够读书,老两口狠下心拽着朱军龙往里走。然而,就在朱水宝夫妇准备和朱军龙就此分别的时候,福利院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朱军龙不能进儿童福利院生活,原因是他年龄偏大,身份特殊,不符合相关的入院规定。
无奈,朱水宝只得把朱军龙又带回了家,朱军龙知道自己又能和奶奶天天在一起了,欢呼雀跃起来。朱水宝觉得这也许是天意吧,于是,她更加精心地呵护着宝宝。
两年过后,朱军龙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朱水宝更着急了。事情的进展却让她喜出望外,因为几年来她抚养“小黑人”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很广,有关部门主动帮助朱军龙办妥了入学手续,朱水宝终于松了一口气。
历尽坎坷一纸户口迟来14年
朱军龙入学后,小朋友们不愿和他坐一起,上体育课不愿拉他的手,觉得他很脏很不一样。肤色上的差别,让朱军龙第一次感到了自卑。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和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也不遵守课堂纪律。没多久,他就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朱水宝从老师那里了解情况后,很是着急,特意找到朱军龙的班主任朱静老师,恳求她多想些办法,别当面批评孙子,要顾忌他的自尊心。朱老师很有耐心,有意识地安排了许多游戏,让同学们慢慢接受朱军龙和他的黑色皮肤。渐渐地,朱军龙感受到了上学的乐趣。
让朱水宝牵肠挂肚的还有孙子的名分。为了解决朱军龙的户口,朱水宝一遍遍地跑民政局、公安局,可户口还是办不下来,但她还是一次次地跑,心想说不定对方心一软,事情就解决了。
孙子户口虽没办下来,但朱水宝所在的北蔡镇却认可了她这个人和她的爱心,并特事特办,每季度从原先1桶油补贴上浮为3桶油,逢年过节还会来看望朱军龙,朱军龙上学的一切费用全免,每年额外补贴300元。
奶奶的好,朱军龙都记在心里。一天,他突然搂着奶奶的脖子说:“奶奶,等我赚了钱,就买套别墅,你就呆在别墅里,我下班回来烧饭给你吃,吃完了推你出去逛!”“宝宝,为什么要买大别墅?”“我们一大家所有人都住在一起嘛!”听到这里,朱水宝眼圈红了。
近几年,朱水宝抚养混血儿的事情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全国各地媒体纷至沓来。朱水宝思量再三,决定接受采访。她的想法是,让朱军龙出出名也好,我一天天变老,照顾不了他多长时间了。以后别人认识他,也许会碰上好人帮帮他。于是,面对各家媒体,朱水宝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叙述着孩子的故事。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朱水宝的持续奔走下,朱军龙的户口问题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3年11月,民政部门请朱水宝带着孙子做亲子鉴定,朱水宝看到了希望,因为有人告诉她,这是办户口前的最后一道手续。亲子鉴定过后,又是长达半年的焦灼等待。2014年5月28日,是一个让朱水宝值得庆贺的日子。这天,有关部门领导到她家,亲手给她送上了孙子朱军龙的领养证和上海户口。这段超越血缘的亲情,也有了一条坚强的维系纽带。
责编/韩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