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产业多元:再难也要尝试
发布时间: 2014-05-01 12:00:00
近年,关于如何突破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困局,推动本澳多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澳门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继早前政府公布将引荐30间公司进驻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后,不久前,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说,承认政府有意向中山翠亨谋地发展一事,有关澳门产业多元化的话题再度成为本澳舆论的关注焦点。
澳门产业多元:再难也要尝试
□ 崔隽
多元未见 仍显单一
在澳葡政府政策扶持下,澳门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经济结构开始变化,上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到上世纪80年代一度呈现出口加工业、旅游娱乐业、建筑地产业和金融业四大经济支柱并存的态势,然而好景不长,受全球纺织品及成衣配额制取消、人力资源挚肘等影响,澳门经济持续下滑,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澳门工业几乎全线撤离。
1999年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积极进取,开放赌权引进外资,恰逢内地自由行开放的东风,澳门遇上有史以来的发展契机,自此澳门赌业持续做大做强,更创下每年收入3000多亿的奇迹,同时带动了澳门旅游酒店零售业大发“自由行”之财。博彩业造就新澳门的同时,令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更加紧拙,亦加速了澳门传统行业的极速溃退,这就是今天大家所见到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堪人力和财力的双重打击面临破产边缘,商业区和旅游景点附近的传统老店踪迹越来越难寻觅,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典当店、珠宝店、化妆品店等专向游客而开的新兴生意。
多年来,澳门博彩业发展一路高歌,财源滚滚,占总体GDP的七成以上,令人瞠目结舌,反观非博彩旅游产业却一路萎缩,形成此消彼长的无奈现实,所有有识之士担忧澳门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实上,推动本澳经济多元化发展,不只是中央政府对此一直耳提面命,来自本澳社会有关的呼吁更是不绝于耳。更为社会舆论所争议的是,以博彩业为龙头产业的经济格局极依赖外向型经济,在政府一再倾斜政策下,博彩业这一元经济却如虎添翼般做大做强,以单一的博彩产业为龙头的格局能持续多久,这也是为什么本澳社会和中央各级官员担忧所在。
横琴协助澳门产业多元
2009年,中央推出面积106平方公里的棋琴发展规划时,划拨了5平方公里给粤澳合作产业园区,以协助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目标。随着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展开招商工作,如今筹备多年的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亦为本澳社会各界所憧憬,未来究竟横琴能否力推澳门产业多元呢?也正是当下全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议题。
据悉,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去年展开招商共收到89份投资计划,项目涉及旅游休闲、物流商贸、科教研发、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医药卫生、金融服务等行业。按横琴管委会所要求入园门槛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并且只有商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科教研发五类项目可进入,而且项目用地起拍价按楼面价格计算,按逐次递增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也难怪有澳门社会人士质疑,横琴制定如此高的标准,对于本澳多数中小企业来讲都是毫无意义的。
不久前谭伯源多次表示:政府将于月内推荐30个项目,投资粤澳合作产业园区,有望实现“政府推动、企业主体、以大带小”的模式,推动澳门多元经济发展。事实上,这30家本澳企业能否真正成功入园,除了前提条件是资产过亿元,已让本澳社会尤其商界不满,还要看横琴管委会是否准许其入园,如横琴管委会主任牛劲说,最重要的是项目的具体规划和内容。此番表态让人难免猜测纷纷,当中似乎隐含着种种的不确定性。可见所谓的粤澳合作,澳门政府和澳门企业都处于下风,可以说是非常地被动。
笔者认为,在融合区域发展方面,特区应把视野放得更广、看得更远。当下,若澳门政府能顺应中央的明示,在真诚地与横琴方合作的同时,亦转而与门槛更低、政策更优惠的广州南沙、中山翠亨进行合作,以解决本澳土地资源短缺的不足,以及推动本澳产业经济多元发展,特别是给澳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从而拓展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此不失为一个最实在的,而且双方都乐意接受的途径,对于最终力推本澳产业多元化之路而言,也是难得一见的曙光。
借鉴跨境工业区的失败经验
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两地合作的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最早是由澳门和珠海两地政府牵头,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旨在应对2005年全球纺织品及成衣配额制度取消对澳门带来的冲击,宗旨是以发展工业为主,兼顾物流、中转贸易、产品展销等功能。
然而,现实中的尴尬却是,珠澳跨境工业区实行24小时通关、专用口岸以及保税区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并未能实现其成立时的初衷。不可否认的是,跨境工业区成立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政策优惠的层面,对当时的澳门中小企业制造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绝处逢生的转机,无奈失败已成不可否认的事实。关于多年来本澳社会人士所提“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呼吁,是否已有成效?这可从当年政府所建的跨境工业区大楼大部分厂房人去楼空得知答案与否,至于其他的建设用地仍是未见开发,一派萧条景象,也是令人唏嘘。
如今,两地政府对工业区重视程度日趋淡化,跨境工业区似乎己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管是澳门还是珠海政府及商界,对名存实亡的跨境工业区也不再有兴趣出谋划策。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政府在筹展粤澳合作产业园之际,更应借此机遇总结跨境工业区的失败,从中吸取经验,以免日后重蹈覆辙。
由澳门政府推动本澳产业多元发展,不仅关系到本澳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的高度。未来,政府能否如各界所期望,真正借区域合作这一途径来力推澳门的产业多元化呢?在这一过程中,万事开头难,但是即便是再难,也要尝试去做。否则,长此以往,只会裹足不前,更难以实现多元之路,最惨重的是,博彩这一元却占尽天时地利而独大的局面持续存在,这样不但可能令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落空,也令广大市民失望,失去民心,政治上官员又失威,更何谈可持续打造和谐稳定社会的目标。
责编/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