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燕归来
发布时间: 2014-02-01 12:00:00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王水宝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风和日丽,花开草长,那“似曾相识”的燕子,翱翔在白云蓝天之下,穿梭在红花绿柳间,忽高忽低,矫健轻盈,使得春天凭添了更多的诗情画意,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人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春泥”的诗句来。
2000多年前,《诗经》中就已有了关于燕子的歌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子,体态娇小,上体呈兰黑色,腹部泛一乳白,额上一抹淡红,尾羽似一把锋利的剪刀,通体油黑,显得是那样的高贵典雅、清新脱俗,还时不时地发出轻轻的“呢喃”之声,给人以温馨缠绵之感。燕子是人们的亲密朋友,在鸟类中,燕子是唯一喜欢到人家堂屋上筑巢的飞禽,但燕子择屋不嫌贫穷,不贪富贵,不恋雕梁,不求华厦,品行十分高尚,宋代梅尧臣就有“前村春社毕,今日燕来飞。将补旧巢阙,不嫌贫屋归”的诗句歌之颂之。人们也都喜欢燕子到家里来与家人同居一室,“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以前在江浙一带,家家户户都为能有燕子来家筑巢而自豪,“燕子来巢,吉祥之兆”,认为这是给全家带来了祥瑞、福运。所以,大人是绝不允许小孩碰一下燕子的。燕子虽然栖身在屋梁上,但它从不骚扰主人,与主人和睦相处,情深意笃,就连乳燕排泄粪便,只要被老燕瞧见,都会俯冲过去用嘴接住,衔出户外,不让粪便落在主人堂屋内,怪不得燕子被称为“仁义之物”。
燕子十分恋旧,意有连续三五年准时返回老巢的习性。在陶渊明的一首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燕子还十分尽责,它每日飞进飞出,衔泥啄草筑巢,待爱巢筑成后,雌燕就伏在窝里孵卵,雄燕便在外觅食,待乳燕出世后,老燕便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养儿育女之中。夫妻双双为饥馑的儿女四处奔波觅食,忙忙碌碌,含辛茹苦,把一条条捉到的小虫,嘴对嘴地塞进嗷嗷待哺的、镶着嫩黄边的雏燕小嘴里……如此日复一日,栉风沐雨,在“喳喳”声中,直到雏燕自己能飞翔觅食为止。“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千来往,犹恐巢中饥。”这首诗真实地道出了老燕为哺育雏燕所付出的辛劳和切切的关怀之情。
“桃红又是一年春”,又到了“微雨燕双飞”的时节了,每当我望着呢喃的春燕,总会激起我思绪荡漾,撩起无限的遐想……呵!自去自来堂上燕。
责编/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