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5专题专栏/col/col1228965088/index.html统战电子书库/col/col1228965158/index.html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回眸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问题。 1924年下半年革命运动迅速发展的形势表明,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为领导制定新的工作方针和政策,迎接和准备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曾准备在当年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党成立之初,每年都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但因这一年是党成立后事务比较繁忙的一年,于是时间后延,至翌年即1925年1月大会始得在上海召开。 “四大”实际上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现在的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项英、李大钊、周恩来、李立三、罗章龙、朱锦棠、李维汉、王荷波、彭述之、任弼时、邓中夏、何今亮(即汪寿华)、张太雷、向忠发、尹宽、陈乔年、沈玄庐(不久被开除出党)等20名代表,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工人占20%,知识分子占80%。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维金斯基也在会上作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并向大会提出了一份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名义谴责托洛茨基的决议案。 出席1924年6、7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中共代表,向大会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何今亮等先后在大会上讲了话。各区、各地方委员会的代表向大会报告了本地区的工作情况。 大会闭幕的前一天,正值列宁逝世一周年,大会为此发表了《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表示要高举列宁主义的旗帜,“与全世界的工农阶级联合起来去消灭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并指出:“只有列宁主义才是我们解放自己的唯一武器,才是消灭帝国主义和一切压迫阶级的唯一武器。” 大会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等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棠5人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5年1月22日大会闭幕的当天,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总书记。并决定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具体分工:陈独秀任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委员,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罗章龙、王荷波任铁路总工会负责人,张太雷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负责人。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分派驻各地的有: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李维汉驻长沙,项英驻汉口,邓培驻唐山,朱锦棠驻安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大会。它明确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问题,是中共以前历次代表大会所没有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原则问题,这是党的“四大”突出的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大”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解决。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国革命处于紧急关头时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这时,党员人数比北伐战争前有了很大增长,已有57963人。 大会的开幕式是在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礼堂举行的。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夏曦、苏兆征、杨之华、王亚漳、顾顺章、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杨匏安、王荷波等80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金斯基及职工国际代表团参加了大会。国民党代表徐谦、孙科、谭延闿等也应邀出席。陈独秀主持开幕式,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讲了话。 大会的正式会议是在汉口济生三马路黄陂同乡会馆举行的。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李维汉、罗章龙、瞿秋白、顾顺章、张金保、张国焘、谭平山等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蔡和森为大会秘书长。 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陈独秀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时间长达5个小时。 与会的许多代表对陈独秀的政治报告很不满意,针对这个报告签名发言者达38人,并对报告连续进行了几天的讨论。 第二项议程是,1927年5月4日,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报告。 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中央委员会。由于陈独秀对他的错误作了一些检讨,并且表示接受大家的批评,拥护大会的决议案,所以仍被选进中央领导机关。当选的中央委员有: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瞿秋白、张国焘、刘少奇、苏兆征、张太雷、任弼时、陈延年、罗亦农、贺昌、向忠发、彭湃、项英、彭公达、赵世炎、恽代英、谭平山、罗章龙等29人。中央候补委员有:毛泽东、陈潭秋、陆沉、李晨瀛、袁达时、林育南、吴汝铭等11人。 在随后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苏兆征等9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由蔡和森代理秘书长的职务)。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六大”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当时许多从事实际工作,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同志未能与会,其中包括毛泽东同志。 早在1927年8月7日中央紧急会议上通过的《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就提出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应在6个月内准备召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下午1时,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郊外兹维尼果罗德镇塞列布若耶别墅中开幕。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代表党员13万多人。由于环境恶劣,代表不能集中选举,其中多数是党中央指定的。因此,许多从事实际工作、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和在党内享有威信的同志,如毛泽东、朱德、恽代英、陈潭秋、李富春等,都未能出席大会,这对大会的领导工作是有一定影响的。 84名正式代表的成分是:工人44人,占51%强;农民6人,占7%强;知识分子34人,占45%弱。 大会开始后,代表们高唱国际歌,通过大会主席团和秘书处名单。大会主席团是:曾文甫、项英、徐锡根、余茂怀、关向应、向忠发、王凤飞、李立三、王灼、蔡和森、杨殷、邓中夏、胡福田、周秀珠、毛岸青、王藻文、苏兆征、周恩来、瞿秋白、斯大林、布哈林。大会秘书长是周恩来。 从6月19日起,六大开始正式议程。当天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共任务》的报告。 6月20日,瞿秋白作了《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报告总结了1925—1927年中国革命运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党在今后的任务。 7月9日和10日,大会通过了各项决议案,主要有:《政治议决案》、《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关于组织问题草案之决议》、《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关于共产青年运动的工作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党纲的决议案》等。 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大会选举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7月11日,大会举行闭幕式。六大共历时24天。 但是,“六大”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对中间阶级的两面性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正确的政策;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估计不足;片面强调“指导机关工人化”,因此,大会虽然着重地批评“左”倾盲动主义,但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