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星期天   

杭州弥陀寺记

发布时间: 2014-12-01 12:00:00    来源:浙江省委统战部

杭州弥陀寺记

□龚玉和

  弥陀寺,以弥陀山而得名,坐落在杭州松木场流水桥弄边,距西湖不足二里。

旧籍中的弥陀寺

  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版的《名胜西湖》一书中对弥陀寺有这样的记载:“弥陀山,在昭庆寺之后,高不过十丈,山上有高阁,西一小河环之,南通西湖,北通松木场。弥陀寺在山麓,面对松木场。山门内有小池,上架石桥,通外湖,寺旁多林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初版的《游杭快览》也说:“弥陀山,在昭庆寺后,宝石诸山之支麓也。自葛岭伏入地脉,至桃花港突兀而起。山北,有弥陀寺。光绪初,有外来僧某,于山之阴,以《弥陀经》字摩崖,寻倚壁建弥陀寺。门临溪水,绿树成荫,从石桥一折而入,颇称幽寂。寺后,有哇哇宕,有石池三,中一池石壁高广,云是龙湫,昔谓游其间者,小语小应,疾语疾应,实不尽然。”

  书中还提到一个景点——哇哇宕。“在昭庆寺后,元时改筑杭城,采石于此。凿久成宕,故名。由弥陀山东转而下,有石池凡三,中一池之石壁高广,支龙湫。游其间者,小语小应,疾语疾应,哗然叫笑则笑应满谷,人或曳履而趋,亦若有曳履者蹑其后,真佳境也。山顶有大石棋枰,上刻棋子,当三十一而缺一卒,今废。”《西湖志》也说:“弥陀山,为宝石诸山余脉,至桃花港突兀而起,敞敞若棋盘。清光绪年间,有外来僧在山之阴,以弥陀经字摩崖,并倚壁建弥陀寺。今弥陀经摩崖尚存,寺院已改为民居。”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弥陀寺建于清代光绪初年,寺院后有弥陀经刻于山崖石壁。早年修筑城墙时,人们在此采石,凿久成宕,形成了一个景点,叫做哇哇宕。如在哇哇宕内大声喊叫,空谷有回音,小声小应,大声大应,假若哗然大笑,则笑声洒满山谷。只是近代以来,寺院已经遗弃,改为居民住宅。

近代弥陀寺的变迁

  我们查考了杭州十五中的校史,抗战胜利后,浙江第一师范“明远学社”部分成员在弥陀寺旧址创办了一所学校,称为“明远中学”,即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初办时,共有学生40多名,教工14名),学校借用了弥陀寺的寺舍。

  后来,明远中学搬迁,寺院建筑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宅”。

  不过,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史》记载,1964年,杭州市机械局创办了一所学校,称为“机械技术学校”,原址在新华路,由缝纫机厂仓库改建而成。1967年,该校移址弥陀寺。19698月(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市革委会决定将学校改建成“向阳中学”,转变成为一所普通中学。该校1973年在上天竺恢复,更名为“杭州市机械工业局技工学校”,此乃后话不提。

  由此,弥陀寺建筑由西湖区房管站租给向阳中学校办工厂(向阳晶体管厂);后来,校办工厂停产,又将房舍转租给外来民工。据说,民工在此搞“多种经营”,制作春饼等拿到菜场出售,弥陀寺路部分路段成为自由市场。从2011年开始,清退了屋内的民工,大殿才腾空,做了一些绿化处理。

弥陀寺旧址现状

  201410月,我们一行到访,这里已成为一片工地。

  走进寺院,众人举头望去,殿内空空荡荡;不过,后面几根柱子上,还能见到寺院楹联,细细察看,上首的“光绪十七年”字样清晰可认,别的几根柱子上刷着文革时的标语口号,字迹难以辨识。

  大殿前后种了一些树木,并有矮树围着。旁边有棵高大挺拔的水彬,向导说,这棵树倒是寺院原物。

  在大殿角落里,20077月政府立了块石碑,上书:“杭州市历史建筑,弥陀寺建筑群”。穿过大殿,有块空地,后面有座小山挡住视线,山上郁郁葱葱,从地面到山顶有块平整的石壁,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句。这里就是史书上的“有外来僧在山之阴以弥陀经字摩崖”原址了。

  众人上前细细察看,向导说:“石壁文字是‘金刚波罗蜜经’,高约4米,长约30米,镌刻于光绪四年,距今已有120多年了。”

  大家抬头仰望,摩崖石刻清晰可辩,有许多树枝藤条自上而下悬挂着。摩崖石刻旁,立了块碑记,上书:“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弥陀寺石刻”,立碑时间是200079日。

  我们慢步细察,大殿周边有几座旧楼,前面立了块牌子,写着“流水弄15182028号建筑,建于民国初期,木结构宗教类建筑,原为法雨庵”。向导告诉我们:“此屋原是弥陀寺的藏经阁。”

  而今,流水桥一带的整治完成。不久的将来,历史将要翻开新的篇章,杭州又将向游客展示另一个景点——以弥陀寺为亮点的历史文化景区了。

责编/刘晓燕

新闻资讯|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侨务工作| 机关建设| 专题

版权所有: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   备案号:浙ICP备0602199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2322号

邮编:310025 电话:0571-87051823 邮箱:zjqxzh01@163.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省府7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