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论

发布时间: 2014-11-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透析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论

□王建民

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强烈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呼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以降低风险,维护所谓台湾的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这种思维与主张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是用政治思维来看台湾的经济发展,看两岸经济关系,也因此压缩了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

“防范对陆依赖”成蓝绿新共识

  长期以来,绿营一直有“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认识与担心,因此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反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避免两岸经济的紧密化,即台湾经济对大陆的所谓过度依赖,以维持所谓的台湾经济自主性。

  绿营反对台湾经济依赖大陆的主张不足为奇,这是其“台独”政治主张与逻辑思维的必然结果。令人不解的是,近年来,一向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蓝营重要人士也不断提出这样或类似观点。

  在这种思潮的作用下,台湾当局在前不久举行的“经贸国是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发表“两岸风险红皮书”制度,强化两岸经贸风险控管。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决定要编制“两岸风险红皮书”,不仅是李登辉当年臭名昭著的“戒急用忍”政策的回潮,而且首次得到蓝营的肯定,有了难得的蓝绿共识。只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设计与共识,可能会延缓两岸经济合作进程,让台湾经济发展错失大好商机。

  台湾当局计划建立“两岸风险红皮书”制度,是长期以来台湾内部经济上“防范大陆”旧思维的延续。自两岸贸易往来恢复之后,台湾就开始从战略的角度思考,研究所谓的两岸贸易“风险指标”与“警界线”。早在1988年,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就委托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两岸贸易风险指标,制订了两岸经贸风险预警机制。后来,李登辉又提出所谓的“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重点是遏制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快速发展。民进党执政时期,则采取“有效开放、积极管理”政策,也是强调要加强风险管理。只是在庞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下,这些保守、落伍、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未能发挥作用,两岸经贸关系依然获得快速发展,2013年两岸贸易总额接近2000亿美元,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如今,台湾对两岸经贸关系风险管控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民间、尤其是企业界强烈呼吁台当局开放,而台当局则相对保守,对所谓的违规台商采取处罚政策,甚至祭出刑法,可以说是当局的政策开放跟不上两岸经贸关系形势的变化,造成政策跟着形势走,逼迫不断开放。今天的形势则是,马当局较为积极,主张与推动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但绿营势力反对声音增大,民间社会的“惧中”与“恐中”意识上升,反对扩大开放两岸经贸合作的声音增大,尤其是2014年春爆发的反服贸太阳花学运,逼迫马当局被迫接受制订“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未来所有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立法、审查增加了难度。在民间社会压力下,台湾财经主管部门的两岸经贸政策开始变得保守,因此才做出设置“两岸风险红皮书”的决策。

完全是政治思维的结果

  台湾岛内出现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完全是一种误导与错误认知,经不起实事求是与科学的分析与论证。事实上,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度并不高。

  所谓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其实主要是指两岸贸易依存度,包括贸易总额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其中以出口依存度,即台湾对大陆出口额所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重要,也常被使用。目前,台湾媒体、学者甚至有关部门普遍或异口同声地表示,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达到了40%。这不是事实,是以讹传讹。依据台湾“海关”统计,2013年,两岸贸易总额为1194.6亿美元,占台湾贸易总额的21.5%。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770.1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6.8%;台湾从大陆进口额为424.6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5.8%。

  那么,外界为何会有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达40%的概念与说法?关键就在于台湾财经主管部门错误地把香港计算在内,即台湾对香港与大陆出口比重之和约等于40%。在世界银行与国际经济统计中,香港、澳门均是作为单独的经济体进行统计。岛内外很多学者甚至官员(包括某些大陆官员在内)不了解内情,经常使用这一错误数字。事实上,2013年,台湾对香港出口比重为12.1%,加上对大陆出口比重26.8%,两者合计占了台湾出口比重的38.9%,于是有了所谓的对大陆市场依赖达40%的错误说法。

  其实,台湾岛内担忧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完全是政治思维作祟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整合的结果,就是促进各经济体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消除各种贸易障碍,提升区内经济相互依存,全球皆如此。况且,目前两岸在持续商谈货物贸易协议,台湾希望大陆开放更大的市场,期望对台湾具有竞争力的石化、面板、机床等行业实施更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这必然会增加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提高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这一结果反过来会加重台湾岛内对大陆过度依赖的担忧。说到底,还是政治思维在作祟。如果台湾认同两岸一家、两岸一国,或者认同未来两岸统一,那么就不会担心两岸经济相互依存升高或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显然,台湾的政治考量、尤其是分离主义思考才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这种矛盾的思维反映了台湾在经济上的自私心理与政治上对大陆的排拒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困扰着台湾,制约着两岸经济合作,也制约着台湾经济发展。

美国为何一再警告台湾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也格外受到美国的关注。美国表面上表示乐见两岸关系的改善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正面看待两岸签署ECFA,实际上,美国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立场与态度都是以是否有利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优先考虑。最近以来,美国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表达出了某种担忧与“关心”,一再警告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要台湾自我控管。这一论调与近年美国出现的所谓台湾“脱美倾中”声音是一致的。

  近来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政要与学者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尤其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表达关切。不久前,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接受台湾《商业周刊》专访时公开表示,“台湾要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取得平衡”,并以乌克兰经济依赖俄罗斯为例说明经济依赖对政治自主性的影响。希拉里还警告台湾,“若台湾依赖中国太深,这会让你们变得脆弱;台湾与中国相处时,要小心一点,精明一点”。

 731,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接见台北美国商会代表时,美国商会会长范炘表示,“台湾能否加入大型区域经济组织,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很重要,对美国而言,希望台湾勿过度依赖某一区块经济,以免未来发展失衡,因此美商会会致力推动台湾加入TPP”。这是美国商界公开表态,希望台湾在经济上不要过度依赖大陆、支持台湾加入美国主导的TPP

  台湾与大陆作为整个中国的一部分,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与相互依赖增加是应当的,也是自然的,本身不存在是否过度依赖问题。美国一再强调与担心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是美国“以台制华”战略受到两岸关系发展、尤其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挑战的直接反映,折射出美国不愿看到两岸经济相互依赖增强,担心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增加让台湾失去政治上的自主性,担心美国失去对台湾的长期控制。

  同时,阻碍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组成部分。其实,美国不仅警告台湾在经济上不要过度依赖大陆,而且也向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盟友施压,避免这些盟友在经济上纷纷倒向中国。由此可以发现,美国不断警告台湾经济不要过度依赖大陆,要求其自行制定“底线”,核心就是要持续在经济政治上控制台湾,遏制中国大陆。

  (摘自2014年《世界知识》第21期,原标题为《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迷思》,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