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尼:解读“新儒商精神”

陈仲尼:解读“新儒商精神”

发布时间: 2014-10-08 12:00:00    来源: 情系中华

奋斗不走寻常路

    1966年夏,香港著名纺织厂“大兴纺织”创办人陈元钜喜获麟儿,他为儿子取名“仲尼”。

    “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字,以此为儿子命名,陈元钜可谓用意深远。“父亲给我取名‘仲尼’,是希望我秉承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思想的儒家之道,希望我长大后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核心价值观,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可以说,父亲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成为我奋发向上、不断拼搏进取的最大动力之一。”言及慈父,陈仲尼满怀感激。

    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中小学都注重英文,但陈元钜对儿子的中文教育却毫不松懈。在香港著名的华仁书院中学毕业之后,18岁的陈仲尼只身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修读金融学。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并返回香港发展。随后,陈仲尼加盟花旗银行,他从最基本的训练生做起,从此开启了磨砺自我、打拼事业的历程。4年之后,他已从基层的训练生荣升助理副总裁,获得了许多人所期盼的成功。

    陈仲尼注定是一个独辟蹊径的人。在事业达到一定高度之时,他选择了放弃现有的一切去国外继续深造,追求先进的商学教育。用了一年的时间,陈仲尼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重返香港,开始了经商之路,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1995年,在父亲的创业资金支持下,陈仲尼创立了金鹰控股有限公司,这是他迈出事业的第一步。金鹰控股业务多元,公司拥有本身的投资部门及市场分析员。除香港本土外,金鹰投资遍及美国、欧洲及内地,并取得了很好的回报率。国际大型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瑞信银行,都与金鹰保持长期友好的业务关系。

    2003年,在金融投资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陈仲尼再展鸿图,成立了富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一间经香港证监会发牌,符合《香港证券及期化条例》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富恒旗下拥有一个对冲基金,投资范围涵盖环球股票、国库及定息债券、贵金属和外汇等。对于自己旗下这两大公司——金鹰和富恒,陈仲尼表示,金鹰控股掌握的资金全部是自己的,而富恒基金是代客户管理资金,所以两间公司的业务是绝对分开的,避免有利益冲突。

经营有道展鸿图

    在金融领域打拼多年,陈仲尼已经深深掌握了这一行的精髓。他认为,管理客户的资金,一定要了解他们的目标和能够承受风险的程度,把适合他们的产品意见提供给他们,不能盲目地为客户推荐,要量身定做、因地制宜。所以自富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至今,纵然面对国际金融海啸及国际金融危机倒闭潮,富恒基金的投资回报远胜过同类型基准指数。同时公司内部亦依法设有各监控部门,如审计委员会、监察主任及风险管理主任等,以确保客户的利益。

    “善行者究其事,善学者究其理。”陈仲尼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注重积累、不断完善自我的人。对于企业的管理之道,陈仲尼表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仅凭一己之力去打拼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三赢。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者就应懂得“共患难、同欢乐”的激励之道。

    回顾金鹰和富恒的发展历程,“共患难、同欢乐”这一理念可说是一以贯之。譬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经济低迷,不少企业遭受重创,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时,陈仲尼想到的不光是对自己、对公司负责,还要对员工、对香港负责。于是,他鼓励金鹰控股全体员工千万不要放弃,因为机会往往蕴藏在困难之中,号召大家“共患难、同欢乐”。为此,他一反很多公司通过裁员渡过危机的做法,没有辞退一名员工。“我当时的考虑是,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公司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他们,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而且当时公司虽然艰难,但还没有到亮红灯的地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暂时辛苦一点,相信很快就可以渡过难关。此外,我告诉员工们,共患难也要同欢乐,只要公司好起来,大家就可以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

    接下来,陈仲尼保留实力,潜心研究并寻找机会。就在所有人纷纷从投资市场撤资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调集公司能动用的全部资金果断地购入优质证券、黄金和白银。2009年的升浪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与此同时,陈仲尼没有忘记“同欢乐”的诺言,他大量发放奖金,让公司员工分享利润的甘甜果实之余,亦投入大量资金让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而员工的不断进步自然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热心服务尽责任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向的观念是“学而优则仕”,但随着时空的转变,今日香港似乎是“商而优则仕”。在商业社会取得一定成就之余,下一步就是如何回馈社会。

    陈仲尼说:“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在取得合理盈利之后,要懂得适时回馈社会、回报公众。作为一种国际普遍认同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为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一般来说,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往往秉承“扶弱济贫”的思想,以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来回馈社会。但陈仲尼没有单纯这样做,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方式和途径来履行社会责任。

    陈仲尼曾经担任香港最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两届的总理及一届的顾问。在任期间,他深刻体会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不能偶尔为之,而应当是持之以恒。为此,陈仲尼于2006年成立了“陈仲尼匡苗教育基金”,主要针对教育、青少年发展及公益方面,希望把慈善事业系统化并持久地做下去。同年,他在浙江大学设立了“陈仲尼奖助学金”,每年从该校新生中选拔十名品学兼优且经济困难的同学授予奖学金。这些同学每年每人获资助5000元人民币直至他们本科毕业。

    除了捐资助学之外,陈仲尼本人还花上大半时间,积极参与香港和内地各项公职。他先后出任十多个香港特区政府咨询组织的主席和委员,涉及多个范畴,其中包括香港青年奖励计划理事会主席、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公司法改革常务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顾问委员、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委员、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等。担任两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期间,陈仲尼关心青年人的学业和就业,促进青年人的自身发展。同时,他亦创造平台,让青年人有机会接触及认识国家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家近年的经济发展。

爱国爱港行胜于言

    多年来,陈仲尼不仅关心香港的发展、积极服务社群,同时亦关心国家的发展、支持内地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心系家乡浙江省。除担任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外,他亦被推荐安排担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为浙江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参政议政的角色。

    虽然陈仲尼在香港多个政府和社团机构兼任要职,陈仲尼只是谦恭地一语带过:“回馈社会是我的责任,我只希望为内地及香港略尽绵力。”陈仲尼分别于2007年及2011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及颁授铜紫荆星章,以表扬他公职事业的成就。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陈仲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的见证下,被授予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2010年,陈仲尼获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副主席,这是国家对他的肯定,也是他努力为内地及香港服务的回报。

    近年来,陈仲尼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发起“香港精神”活动,发掘及表扬具有香港精神的生命故事,宏扬逆境自强的香港精神,透过分享人生经历,以生命影响生命,凝聚社会的正能量。此活动自2010年举办以来,获得香港社会广泛正面的评价。

    现在身为人父的陈仲尼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庭,特別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无论工作多忙,都会尽量挤出时间跟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一起。每年的暑假、圣诞节、春节都陪伴在他们身边。陈仲尼工作压力虽大,但每天回家看见两个儿子就感觉到无比的快乐。

    陈仲尼认为,做人应以诚敬为本,自己坚守一个信念做一个好人,为人忠诚敦厚,凡事多替别人想一想,对父母、兄弟讲究孝悌,夫妻间要恩爱,对孩子要关爱,要相互信任。他还把这种精神带到公司,与职员之间也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共谋发展。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陈仲尼既拥有一个融和安乐的家庭,又开拓了一个回馈社会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他透过各种公职活动,春风化雨,悔人不倦地令年轻学子茁壮成长。这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方式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陈仲尼三者得之,乐也如何!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是儒家的真谛。陈仲尼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付出,无愧于仁义之风。陈元钜为儿子取名“仲尼”,而仲尼亦无负老父命名心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