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发布时间: 2014-10-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把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 耿相魁

  当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这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的发展平台和历史机遇,建议我省用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新区的政策优惠,把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1.实现港口政策的创新突破,打造海上丝路的经贸特区。一是创新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的财税政策。争取中央对新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开发建设的专项补助,加速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建设。二是借鉴他处港域政策创新。在滨海、两江新区与鹿特丹港及洋山、东疆、曹妃甸等保税港区大宗物资储备项目政策基础上,首先提高税收返还,加快储运基地和直通码头保税仓库建设,重点发展以现货和当业者为主体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其次制定更加开放和自由的金融政策。允许岛内内外资银行设立离岸外汇账户,外商利润、股息、红利可自由出入境,进出口贸易项下外汇收支无需办理收付汇核销手续。再次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入民间资本和国外战略投资,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额度,支持地方性银行开发航运金融产品;对新区注册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营业收入3年免征营业税,此后按2%征收;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中单列或大幅度提高新区使用份额等。三是创新航运注册和财税政策。争取船舶保税注册政策,试行国际船舶特殊登记制度,引导“方便旗”船舶移籍新区;取消航运经纪公司设立限制,准许40万吨及以上货轮停靠指定码头;开展内外贸联营或一体化试点,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允许国内船泊企业兼营国际业务;新区注册的大宗商品交易免征或全额返还营业税,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四是创新临港制造业税收政策。新区制造业的原料进口、加工内销减按15%征税,新能源和海洋环保企业增值税全额退还,产品内销按实际状况减半征税。五是资质审批和经济管理政策。重大项目实行国家备案制,使新区享受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商品和资质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

  2.强化航道锚地规划建设,打造海上丝路的重要通道。一是重视航道锚地资源保护,尽早颁布相关文件和规定。二是加快深水航道锚地建设,做到锚地同港口规模、泊位相适应,并重点开发深水航道锚地。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并扩大开放范围,建议由新区港航部门牵头筹集,按企业对航道锚地需求情况承担相应投资,修造船企业参照执行;协调军地和国防建设,尽快开放佛渡锚地,建设虾峙门外海候港锚地,扩大马峙锚地等。四是健全协调组织机制,统筹城乡航渔,避免双屿港水道、洋山水道渔业涨网作业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事件。五是提升航运三产服务功能,协调集装箱运输,发展海铁联运,延伸码头堆场到内陆城市的集装箱货运站和中转站;打造航运服务园区,集聚航运服务机构和组织,引进服务及相关产业,形成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开发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海事服务产业,全方位延长航运服务产业链。

  3.强力提升物流规模和质量,打造海上丝路的物流天堂。一是强化国际物流岛建设。以规划为导向,强化港航宣传推介与物流招商,重点发展转口贸易、水水中转、水陆中转和海海联运,建设国际大众物品中转站和仓储基地。努力争取外资航运总部、地区总部等落户,吸引国内外航运物流企业及涉港服务机构进驻,打造港航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对台运输和国际运输业务,支持企业重组和上市,推动船舶交易园区建设。二是拓展港口航运货源腹地。建立配套货运物流中心,构成物流网络;加快货物中转和配送效率,尤其要加强海路运输、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有效衔接与协调,把铁路上岛、海底隧道等列入日程,构建以港口为点、沿岸为线、向内地辐射为网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和四通八达的港区集疏运网络。三是实现向商贸型综合物流转变。首先推进港贸联动。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国内外贸易商提供综合性的便利服务,重点发展现货贸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交割及物流分拨配送等,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建设;探索中远期和期货交易,从国外寡头企业手中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确保物流及高端港航服务增值,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大宗物资集散地和物流增值服务集聚区。其次推进港航联动。建立健全重点港口企业联动承诺机制,提升民营船业市场竞争力;开发大港口项目并组织货源,建立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供应商有机合作机制。再次建设港工对接和联动平台。从长江流域和华东沿海大宗商品强劲需求切入,提升重点港区货物仓储和堆存能力,增强储运配置物流功能,形成辐射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产业集群。四是拓展国际业务空间。引进大型国际贸易商和物流供应商,扩大货物吞吐量,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

  4.加强旅游文化产品宣传,打造海上丝路的游娱胜地。一是突出独特海洋文化底蕴宣传。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历史宗教文化、海洋民风民俗、航海和海盗故事、海市蜃楼、征服海洋的传奇人物故事等,还包括海洋诗词歌赋、戏剧小说、渔民绘画等,更包括古代高级政府官员贬谪的海岛、海滨,曾经的重要军事据点、重大历史事件等。二是突出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宣传。如历史艺术文化可突出“海岛河姆渡文化”、鸦片战争纪念馆、名人遗迹故居、明清街区、定海古城、海防古城文物等;海洋佛教文化突出普陀山观音道场、佛教传说故事、宗教历史建筑等;经济交流文化突出徐福东渡、鉴真东渡、遣唐使往来、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华夏文化海上驿站等;海岛民俗文化突出渔船、渔具、渔民服饰、渔民画和“渔”味饮食等;海鲜饮食文化突出全国最大的渔场,“中国海鲜之都”等;特色节庆文化突出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南海观音文化节、沈家门渔港民间文化大会、桃花岛金庸武侠文化节、岱山徐福东渡节、嵊泗贻贝文化节、国际海钓节、中国海洋文化节等。三是突出旅游特色和旅游区宣传。突出推介以“海天佛国、海洋文化、海鲜美食、海滨休闲”为特色,集佛教朝拜、山海观光、海鲜美食、滨海运动、环境疗养、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项旅游功能于一体的观音文化体验区、港城景观浏览区、经典岛村乐居区、滨海综合度假区、岛屿会所休闲区、海岛生态示范区六大类特色旅游区;宣传邮轮旅游基地、游艇旅游基地、海钓旅游基地、康体旅游基地、禅修旅游基地五大类旅游基地。

  5.创新融资平台和投资体系,打造海上丝路的金融中心。一是打造超前的投融资平台。创立海洋股份制商业开发银行,重点开展航运金融业务、对外贸易融资、外汇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等创新业务;创立海洋发展基金,由新区海洋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委直接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参股,吸引省、市国资与国家开发银行参与,引入各种社会资本,尤其是境外资本,为新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创立新区海洋发展基金,每年从新区财政收入中拨出1%1.5%,并争取省和国家财政资金配套,重点用于鼓励海洋科技创新,支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是创立融资租赁及信托机构。吸引国内外大型租赁公司落户新区,发挥融资租赁机构杠杆作用;落实融资租赁进出口货物退税政策,打造全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务聚集高地;与信托投资公司结合创新“信托+融资租赁”模式,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大宗商品、船舶等领域贸易融资方式与金融传统船舶产品,设立船舶按揭、融资租赁、并购贷款等船舶融资产品;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创新赊销结算方式。四是创新融资渠道与融资工具。开发蓝色信贷融资,创新融资质押形式;推行债券类融资,定向发行新区建设债券;鼓励涉海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制定上市培育专项规划,构建涉海企业上市梯队。五是创新其他海洋类保险业务。创新仓储保险、保赔保险等航运保险产品,培育航运保险中介市场,创建陆、海、空运输同时保险的综合运输保险体系;创新“养殖户投保+政府补贴+商业公司承保”模式,全面推广现代海水养殖保险模式;明确指定政策性保险机构,设置海洋生态损害责任险种;支持设立各种保险营业机构,引进国内大型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吸引国际知名航运金融保险参股,培育引进船舶保险公估机构,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成立地方政策性保险公司,适度通过商业化运作承担再保险、海洋生态环境责任保险等业务。六是创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与更新长效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担保体系。七是创新投资管理体制。落实省级审批权限,建立透明、便捷、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拓宽社会投资领域,使民资与外资享有同等待遇;重大重点项目实行联系人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建立推进保障机制。

  6.推动国际人文交流,打造海上丝路的合作中心。一是加强与海上丝路国家城市的人文交流。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组织优秀文艺节目相互访问演出,推进青年、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媒体等的友好交流,使人文领域起到经贸联系的润滑剂和纽带作用。二是构筑中日韩台舟山群岛新区合作交流中心。充分利用海运网络中心和西北太平洋主要海洋国家和地区五边形核心的优势地位,打造以环东海经济合作圈为核心的升级版——中国海上丝路自贸区;打造泛太平洋远洋渔船母港基地,把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到一个新台阶,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三是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利用新区外华侨、台湾老兵等优势,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扩大开放、擦亮新区牌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海洋产业发展和港口质量提升为重点,打造面向国际、服务华侨、拉动新区的重大战略平台,把海外华侨资本和企业吸引过来,形成华侨资本集聚区,构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中心,打造长三角经济增长极。

  (作者为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