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亚:最像天堂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14-10-01 12:00:00
斯洛文尼亚:最像天堂的地方
□ 杨纪
你不知道的欧洲神奇小国
斯洛文尼亚究竟有多小,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从基本处于中间位置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出发,25分钟车程就可以去爬雪山,30分钟能够到达布莱德湖划船,1个多小时就可以去海滨城市皮兰晒太阳,2至3个小时已然跨出国境,进入意大利了。
刘松龄是清朝乾隆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大使,他是地地道道的斯洛文尼亚人,也是在中国朝廷中任职最久的“洋官员”。他做了20多年观察天象、制定历法的官员,主持设计和制造的天文仪器至今还陈放在北京古观象台上。
斯洛文尼亚人很低调,不会满世界说“喀斯特地貌”一词来自他们国家,虽然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在1818年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那溶洞初为世人所知时,最早来此进行勘探的德国科学家得知这片地貌叫喀斯特(Kras),因为对他们来说很难拼读斯洛文尼亚文字,便稍作改动称之为喀斯特(Karst)。
利比扎马是世界上最优雅的马,它的故乡就在斯洛文尼亚南部喀斯特地区的利比卡庄园,并且只能在这里培育。利比扎马曾是奥地利皇室御用的坐骑,也是西班牙骑术学校专用的马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利比扎马的选手获得了盛装舞步的冠军,如今那套夺冠的服装依旧保存在马场的博物馆里。
布莱德湖,天堂印象
第一眼看到布莱德湖时,太阳正推开一片薄云,重新把夺目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向湖面,湖水瞬间呈现清幽湛蓝。微风轻轻推起一层如丝绸褶皱般的细波纹,向湖的四周扩散开来。湖上慢慢划过的小船和皮筏艇,连同它们在湖水上的倒影一起轻轻地起伏着。空气清凉而湿润,薄如轻纱的水雾已然飘过了半山腰,绕着山林逐渐散去。湖心岛教堂整点的钟声划破了此时的宁静,又悠远地消逝,仿佛不曾来过。童话故事中的仙境就这样出现在面前,我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走进它。
布莱德湖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步行1个半小时就能绕湖一圈,湖心岛更是小巧精致。8世纪,当时的法兰克公国征服了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斯洛文尼亚国家,斯拉夫人开始信奉天主教。中世纪时期,尤其是奥匈帝国时代的布莱德成为皇家的避暑胜地,如今湖畔的不少古典别墅,都是那时所遗留下来的。
乘坐布莱德传统小船,我们向湖心岛划去,明亮的蓝色湖水中倒映着远处的阿尔卑斯雪山和近处苍翠的山林。克莱蒙是我见过最有范儿的船夫,他气定神闲地站在船头,双脚一前一后,修长的身体随着双手划桨的节奏不断前倾,面对我们的镜头不时微笑。
湖心岛的教堂里,游客们正敲响许愿的钟声。15世纪,人们在湖心岛上修建了有99级台阶和52米高塔楼的圣玛利亚教堂。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敲响教堂的许愿钟成为每个到此一游的人必不可少的活动,而斯洛文尼亚,甚至周边其他国家的恋人们更是希望在此举办婚礼。传说终归是传说,而小岛上偶遇的每个笑颜绽放的人,才是最甜美的现实。游人或乘船或独自泛舟而来,拉响钟声,祈祷幸福,为美好的生活。
矗立在布莱德湖畔一处峭壁上的古堡有着谜一样的身世。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谁修建的,最初为世人所知是在1004年,统治这里的德国皇帝亨里克二世把它赐给了布里克森主教区作为封地,此后的数百年里,紧闭的城堡之门维系着教区的尊严,也隔绝了世人对它的了解。如今的城堡只在夜里灯光的映衬下才恢复了神秘的气质,拾阶而上,穿过刻着城徽浮雕的古堡城门,二层的开阔平台拥有俯瞰整个布莱德湖的绝佳位置。
波斯托伊那溶洞,地下世界
波斯托伊那溶洞距离卢布尔雅那54公里。小镇的名声远不比布莱德湖逊色,细算起来,好像它出名得更早。据溶洞旅游处代表彼得的数据显示,波斯托伊那溶洞是世界上访问游客数量最多的地方,截至2011年夏天已达到3.4亿。
彼得60来岁的样子,我们的车还未停稳,他已经远远地伸出右手向我们走来。来之前,向导西蒙娜就友善地提醒我:小心,你会被彼得吓到的。是的,果然不出她的预料。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家脑子里装着的那一串串数字从他的口中蹦出来时,我瞪大了眼睛——彼得记得所有与波斯托伊那溶洞有关的数字:远到溶洞首次被发现的日期——1818年4月14日、每一个重要事件的日子,甚至是每年的游客人数,近到2010年9月18日上午10点,穿过溶洞的皮夫卡河泛滥,一场洪水淹没了景区门口的停车场。
在数字的狂轰滥炸之后,我走进了溶洞,开始了地下世界的探险之旅。整个溶洞全长20多公里,对外开放供参观的仅是其中的5公里。乘坐电力小火车进洞游览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历,速度可真是不慢,洞壁和钟乳石不断在身边闪过,有惊无险,中途首先看到的是“旧洞”。提到“旧洞”,就不能不说一个重要的人物——卢卡·切齐。卢卡是一名当地人,正是他在1818年偶然发现了这里,随后波斯托伊那小镇热闹起来。这一轰动欧洲的重大发现吸引了无数探险者、科学家、艺术家们纷至沓来,“喀斯特地貌”术语也就在那时诞生了。卢卡自此成为了专业的探洞旅游向导。
小火车最终停靠在大山,接下来约1公里的路程将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参观。大山是波斯托伊那溶洞5个子溶洞中最大的一个,名字源于洞中的一座由山顶塌陷而形成的高60米的山峰。向导保罗告诉我,这是多次坍塌形成的,而最近的一次是2万年前,也不过是漫长过程中一次微小的意外。
此时,我又想到了数字达人彼得,才意识到在这里数字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整个溶洞中最年长的钟乳石有50万岁,最年轻的也有5万岁,1万年前才开始形成的石笋就算是年轻人了。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几十年、几百年的光景在这溶洞里甚至连分毫的差别都不及。待其他游客远去,只剩我一人。我小心谨慎地站在这些远古时代上,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一滴滴水声。水,这把柔软细腻而又锋利无比的刻刀,就这样在几十万年里雕刻着并创造着奇迹。波斯托伊那溶洞的另一个奇迹是被叫做“人鱼”的通体雪白的两栖动物。虽然它身长不过十几厘米,却可能已经是百年老人,据说即便不 吃食物,也能够存活几十年。地下世界不仅有着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尚未被发现的生物也不计其数,我们只不过看到了凤毛麟角而已。
距离波斯托伊那溶洞10公里,有一座12世纪建立的古堡——普利雅玛城堡,它与波斯托伊那溶洞的紧密关系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纷繁错杂的洞穴。或许这是欧洲现存最坚固、最难以攻破的城堡,1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成为一道天然屏障,背后是蜿蜒交汇的溶洞隧道。几百年来,更换过几十位主人,都是显赫的贵族或骑士家族。这估计是人类倚仗自然的庇护更坚强生活的有力佐证。
斯洛文尼亚人欣然接受大自然的恩惠,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如一。
责编/韩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