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洲塔
发布时间: 2014-10-01 12:00:00
泗洲塔
□ 李宗海
位于嘉善县魏塘镇东门大圣寺内的七级浮屠泗洲塔,乃嘉善著名古迹。
泗洲塔始建于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淳熙十四年,僧清梵建浮图七级,名泗洲塔”,因“初有僧自张泾汇来,天未明,附一渔舟端坐禅定,至寺前,随水气绝。市人救至河浒,夜有光,人咸异之,施财至千缗,寺僧清梵为起塔七层,人以为泗洲菩萨化现,因名泗洲塔”。
泗洲菩萨,据传又叫泗洲佛,说他本为西域僧人,世称“僧伽大师”,是观音的化身。唐高宗时,大师来到长安、洛阳一带化缘,后来又去了吴楚等地,后定居泗洲(今江苏泗县)。唐中宗曾请进宫为之讲道。高僧去逝后,归葬泗洲,并漆身起塔。传说中宗曾问大师:“僧伽大师何人?”答:“观音化身。”从此泗洲僧伽大师的圣名广为传扬。泗洲大圣的奉祀最流行的地区当属福建,当地人们都把它当成保佑男女恋人、佑人得财得子的神。后又被赋予佑人科举成名的神通。
泗洲塔潿属楼阁式佛舍利塔,砖石仿木结构。塔高七层,平面呈正六边形。塔身外有平座挑檐,用砖叠涩出檐,上有木质围廊,围廊下置翘角悬铃的飞檐,内有塔心室,室内有螺旋形台阶直达七层。塔顶置铁制塔刹,由覆盆、仰莲、相轮、宝盖、宝瓶、葫芦、塔尖组成。
生于光绪年间的祖辈,童年时常常登塔远眺而心旷神怡。向北望去,干窑的窑墩一座连着一座,数也数不清;向南看来,嘉兴大桥胥山的亭台楼阁尽收眼底。养于民国初年的父辈,童年时年久失修的宝塔已难以攀登,只能在宝塔周围做做游戏;抗战前夕出生,童年处于沦陷时期的我们这一代,看到的是塔身严重损坏、塔身倾斜,岌岌可危的宝塔。(日军占领嘉善期间,曾用大炮轰击宝塔)宝塔底层是耕井的“宿舍”,高层成了鸟类栖息的楼阁。宝塔地面积起了厚厚一层耕牛以及鸟类的粪便,简直是一座储存有机肥料的仓库。上世纪50年代末,宝塔突然自燃,塔尖塔顶倒塌,看上去像个大烟囱。随后拆除宝塔,泗洲塔寿终正寝,从此消失。
抗战胜利以后,嘉善各界人士曾经筹集资金要修复泗洲塔,其中一位少小离家、出身望族的唐代宰相陆室公陆贽的后裔陆萱生先生,也想为修塔这一功德无量的善事作一点贡献。
陆萱生家住上海碧园路,最早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嘉兴一中前身)执教,后来在上海办信托公司,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最后在“两航”(中国民用航空公司、中央民用航空公司)任职。陆萱生有个心愿,想筹集点资金来修缮泗洲塔,为家乡做件善事,为此多次专程来到嘉善,与有关部门商议修塔事宜。1947年前后的一天,他带了几位工程技术人员,与县政府有关方面商谈修塔事项,一切都很顺利,满以为修塔一事指日可待,参加商谈的人员,无不兴奋不已!然而事与愿违,他修塔的愿望,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修塔最终成了泡影,皆大欢喜成了一场空欢喜。
责编/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