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北漂”的香港人
发布时间: 2013-09-01 12:00:00
再次“北漂”的香港人
□雷顺莉
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是最大障碍
与20年前港商成群结队开着货柜车北上深圳、东莞开工厂不同,如今再次北上的香港人更有“技术含量”:“我们是食脑的”(依靠脑力赚钱),而且基本都是坐飞机来内地,带着他们对国际市场的理解和创意再次北上,希望能够乘着国内制造业升级的机会分一杯羹。
梁国柱是香港凯华创建广告公司展览服务公司的创意总监,也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成立于2007年,按照梁国柱的介绍,公司从成立开始就把目标市场对准了内地,因此,他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内地,开始慢慢适应内地做生意的节奏和门路。
作为一个香港人,粤语和英语是梁国柱最熟悉的语言,但既然公司已经决定长久地与内地市场打交道,沟通以及彼此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是达成合作的第一步。于是,普通话成了横在梁国柱前面的第一只拦路虎。“对于普通话,一开始是听不懂,更不会说”,为此,梁国柱特意报班学习普通话,并且现在也要求自己的香港办事处的员工的普通话要处于能够沟通的水平。
作为一间广告创意公司,公司的卖点就是让别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和想法,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很多时候梁国柱觉得有趣的创意点没办法向内地的客户表达清楚,尤其是广州以外的客户,“所以那时候很难谈到一单生意,虽然内地的市场确实很大”。
更让梁国柱感觉苦恼的是,在有的项目上,本来已经按照双方沟通的结果在执行了,但出来的结果客户却不满意。原因就是在沟通的时候,双方都没有很透彻地理解彼此的用意和想法。而现在,梁国柱已经对内地客户的口味非常熟悉,并且普通话的流利程度已经明显高于自己的同行。
据梁国柱介绍,去年公司参加了香港贸发局组织的杭州展览活动,虽然没有在活动现场找到更多的内地客户,但是最大的收获在于认识了很多杭州制造业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活动,比自己单枪匹马在内地市场到处登门拜访乐观很多。因此,今年梁国柱依然参加了贸发局在广州举办的“转型升级博览”展会,旨在通过在广州的活动觅得更多珠三角地区的客户。“其实我自己对这次广州的活动比较看好,是由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工厂近年来也在逐步升级转型,品牌意识开始增强,政府也在主导企业外销转内销,扩大内需”。
梁国柱认为香港现在的定位就是一个服务业的平台,在香港纯粹为了本土企业服务的市场已经饱和了,但面向澳门、欧洲以及内地客户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尤其是内地市场的需求,这是香港服务业未来最看好的市场,“现在香港的企业,谁也不敢说自己与内地经济没有一丝关系。”
服务业占据香港GDP的90%
在香港,与梁国柱一样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司总共有36000个,从业人员超过19万,2011年的生产总增值额达到了900亿元。根据创意香港助理总监郑慧凤的介绍,香港特区政府将文化和创意产业列为本港六项优势产业之一,文化创意占香港的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8%增加到2011年的4.7%,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在香港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具有优势的领域有电影、设计、动漫、电玩游戏、数码娱乐、广告、音乐等。
香港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获得国际组织的认同。根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全球创新指数,2012年香港排名全球第八位,亚洲经济体排名第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国际经济报告指出,2010年香港的创意出口总量全球排名第四,金额超过330亿美元。
据香港公开数据显示,包括金融服务、地产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11个门类的服务业,占香港GDP的90%左右。伴随着香港制造业逐步向广东东莞、深圳、佛山等地的转移,服务业的客户也逐步拓展到了大陆、澳门以及欧美等地的制造业客户。
对于内地市场消化服务业的能力,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叶泽恩认为,随着不少内地企业积极扩展业务,部分希望采用香港设计公司的服务,重新设计包装旗下品牌,以迎合国际市场的趋势。他们相信香港设计公司能引入国际元素,而且收费较外国设计公司更为合理。
特区政府的远虑
服务业是必须要与制造业相对接的一种经济形态,不能与制造业相结合的服务业,就好似空中花园,看上去很美但却不现实。从服务业在香港GDP比重的占比来看,要使其成为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与内地的制造业结合是稳中求胜又充满试探性的一招棋。为了与内地制造业相结合,为了香港为数众多的服务业公司能够很好地享用内地市场这顿大餐,香港特区政府也在积极部署,希望香港的服务业在与内地客户合作时显得更加从容。
香港设计中心现在每个月都会有一些针对内地的工作方法的讨论,召集香港更多的设计师深入去探讨,“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建立我们的教育网络,我们也刚刚完成了和全球20多家设计学院共同合作的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并且我们也会安排我们的一些学生去内地实地考察,去了解发展中的中国。”香港设计中心行政总裁利德裕介绍道。
创意香港和特区政府都设有一些培育计划。2011年6月,创意智优计划和设计智优计划合并,经过立法会批准,增拨了3亿港元给创意智优计划。除此之外,还有数码港培育计划等。
2012年创意香港举办了“香港设计年”,今年6月又再次举办了“动漫香港、创意启航”活动。创意香港还改造了一个“原创坊”,这个地方有130间办公室,是用于出租给新晋的创意工作者,同时这个原创坊也会给创意人才提供帮助和指导,最终目标是设立自主的自创品牌。
成功的大黄鸭
在市场需求的吸引和政府、社会组织的培育下,最近几年,港人北漂水土不服的情况少了,成功的案例则越来越多,许夏林和他的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Semk Products Limited行政董事及设计师的许夏林,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经营自己的原创品牌B.Duck。许夏林的生意最近变得异常火爆,原由是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漂浮的大黄鸭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走红,点燃了鸭子玩具的消费。作为一名卡通形象设计师,许夏林从2005年开始就决定要设计出一只属于自己品牌的鸭子,在此之前,他也尝试过猪、猫等小动物形象的设计,但都不如小黄鸭带来的市场反响好,因此,许夏林就决定把公司所有产品都设计为鸭子的形象。因为对鸭子的偏爱,许夏林特意做了与自己设计的鸭子形象相同的发型,并且将此发型保持了8年。
2007年到2008年的时候,许夏林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以OEM为主,但从2008年开始就停止做贴牌的业务了,“因为你生产得再好,质量再好,也是在帮别人在代工。而自己做品牌利润空间更大,还可以把很多自己的想法放进去,这也是做品牌最好玩的地方。”今年的出货来看,内地市场是许夏林公司最主要的市场,B.Duck直营店总共有150多家,而内地跟香港加起来总共有30多家,比重在慢慢扩大,许夏林也越来越重视内地市场。
作为一家香港的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洽合作似乎显得更加顺理成章,在2009年进入内地市场以前,许夏林一直都在欧洲、日本、韩国打拼,他很熟悉什么样的设计适合什么样的市场,例如粉红色的鸭子在日本市场比较畅销,严谨守旧的德国人自然喜欢黑色的鸭子。在进入内地市场以后,主打人群是女性和儿童,因此,温和的黄色鸭子会受到青睐。
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叶泽恩认为,目前香港服务业逐步转战内地市场,绝对不是因为香港服务业正面对困局,反之,综合各方数据及各服务业的概况,现在正是香港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大好良机。香港是亚洲营商中心,不但是内地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的桥梁,也是东盟及东南亚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最佳伙伴。这些国家在发展基建、电讯及通信等设施上,都会用到香港的服务业。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