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 在舟山群岛新区“赶海潮”

发布时间: 2013-06-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浙商:

在舟山群岛新区“赶海潮”

□本刊记者 徐忠友

有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在20世纪中期就预言:“21世纪经济最大的发展区域在海洋,最亮的经济增长点是海洋经济。”20113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20116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国务院批复下达后不久,一批又一批被称为改革开放“弄潮儿”的浙商迈开双腿奔向舟山群岛新区,张开双臂热情拥抱海洋经济。

 

  翻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的海上,是我国沿海“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相当于我国海岛总数的20%,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产海盐,繁衍生息。

  新中国成立后,舟山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拼搏,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如今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由于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拥有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还蕴藏着佛教圣地普陀山、黄金海岸朱家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辟两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旅游风景区。舟山还是浙江省最大和全国重要的造船基地。正因为这里有许许多多新的商机,一批浙商便来到这里投资兴业,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舟山籍浙商“赶”回老家

撒下“第一网”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众多到舟山“赶海潮”的浙商中,舟山本地的商人抢得了先机,成为打“第一网鱼”的人。

  在前不久举行的“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中,当车队开上舟山的跨海大桥时,一批舟山籍的商人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车外海风阵阵,桥下潮水奔腾:“产业回归、助推发展”;“智力回归、广纳英才”;“资源回归、增添动力”;“财富回归、造福桑梓”,“爱心回归、惠及民生”的话语在他们耳边回荡。

  陈建铭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浙江舟山籍商人,从1992年开始,他陆续成立了舟山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盛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兴铭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打拼,陈建铭创办的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三盛宏业)已经形成以房地产、海洋运输、生物科技、建设产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海洋运输业务“中昌海运”于2011年在A股完成借壳上市。

  20117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领导对外宣布“舟山已成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消息后,陈建铭心情非常激动,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便下决心将公司的发展重心由外地转向故里舟山。在舟山群岛新区正式被国务院获批一个月后,陈建铭和200多位海内外浙商齐聚舟山,与舟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总投资282.02亿元的21个新项目。在这个“百亿投资计划”中,投资的主要领域为海洋及港口工程、临港工业及新能源、环保与信息技术、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物流及大宗货物交易储运、围海造田等基础设施等领域,基本都与海洋经济关系紧密,海水综合利用、港航金融和信息服务业等四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就将达到2100亿元。先前以房地产业务起家的陈建铭,旗下的舟山中昌房产就签下了在普陀东港投资建造一座4万多平方米的五星级宾馆的投资协议,总投资接近7亿元。在海运物流上同样实力雄厚的中昌海运,已投资约4亿元准备打造两条47000吨的运输船,同时还正在洽谈规模更为庞大的六横岛围海造田、物流基地项目。如今,三盛宏业在舟山的企业共有近十家,以房地产、海洋运输业为主,在舟山的累计投资额达82亿元。

  此外,同为舟山商人的上海亿洲航道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仕能,同样十分看好舟山临港、临海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总投资接近8亿元的海洋工程船项目进展顺利。在世界上都算得上领先的1.7万立方米超容量大型挖泥疏浚船,目前已从岱山岛驶出作业,而作业需求订单也早已经排队上门。还有上海舟山籍商人王忠法投资的30万吨化纤维生产项目、上海舟商王元万投资的中奥能源油品储运扩建工程项目、姜银台投资的银岱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上海舟商企业上海大润港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航道工程项目等都已在舟山顺利推进。2012年以来浙商直接回归项目到位资金27.05亿元,占省外投资总额的26.36%,与以往相比比例明显增加。

省内知名浙商

在舟山群岛新区“弄大潮”

  舟山海洋经济好比一个香饽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浙商纷纷逐鹿这个巨大的、充满前景的新市场,他们当中还包含了一批企业规模大、社会影响大的著名浙商。

  说到知名浙商到舟山投资者,最早的是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早在2003年,他就意识到海洋经济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变化,并及时对公司的发展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在前几年舟山跨海大桥尚未通车的时候,楼忠福就选择到舟山投资发展能源业。2004年,广厦集团在舟山注册成立广厦舟山能源集团。楼忠福说,这是因为舟山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海洋优势。目前,广厦在舟山已进行了三期投资,据统计,在舟山的三期总投资额已达到138亿元。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上,浙江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与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人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富通集团将在舟山投资建设海洋工程电缆项目,这个项目主要包括海底光电缆、高压和超高压大长距离电缆、船用电缆、海上钻井平台电缆等特种线缆以及相关配套的海洋工程用缆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

  富通集团是中国光纤、光缆和光纤预制棒产业的领军企业,拥有25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国内乃至全球确立了相关的产业、市场和技术优势。签订协议后,富通集团已经设立了以海洋工程电缆为主导的综合线缆企业,立足富通在线缆产品领域内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结合浙江舟山群岛的地域等优势,瞄准包括海底光电缆、高压和超高压长距离电缆等产品事业,为富通集团未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线缆企业集团奠定基础。富通舟山海洋工程电缆项目本可以选择在省内和省外多地落户,但富通集团董事会以及项目工作组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论证,在确保技术的前提下,最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浙江的舟山。

  以医药为核心的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投资高新技术领域。就在前不久,华立与中国石油合作建设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粮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在舟山六横岛上马,项目总投资达到42.5亿人民币。作为民营企业,进军能源行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谈到这个项目,公司董事长汪力成感慨万千:“我们投资的这个项目,是国家严控的项目,需要得到国家核准,正是由于舟山新区的建设,让我们找到了这个商机。”目前,华立集团与中石油的燃料乙醇项目已经基本审批完毕,并且已经上马动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著名浙商投资舟山海洋经济区建设,除了看到巨大的发展商机以及新区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和政策优势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到“浙商回归工程”中。自201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特别是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后,全省相继出台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引导浙商回归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都掀起了促进浙商回归发展的高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建沂等浙商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浙商回归的承诺。浙商们表示:“我们这些在浙江大地成长起来的浙商,得益于浙江这方水土的养育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的培育,才造就了浙商今天的事业快速发展。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怀抱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扎根浙江、反哺家乡、造福桑梓。与此同时,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还想方设法为浙商回归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像舟山群岛建设就是浙商最大最好的一个创业平台。今后我们浙商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良好的平台,如何更好地扎根浙江,以自身的发展来回报浙江、造福家乡,在‘浙商回归工程’中有所作为。

浙商们纷纷“跳”进

舟山海洋中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后,地处浙江省中部的温州、金华、衢州、丽水等经营理念超前、投资经验丰富的民营企业家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迅速迈出了投资的步伐,一跃“跳”进舟山海洋新区建设中。

  东阳是浙江的“百工之乡”,长期从事建筑业的东阳商人深知,要建舟山海洋经济新区,要去很多人、要办很多厂,那就要建很多厂房、住房、办公用房等建筑设施,这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李效民是东阳“跳”进舟山海洋经济新区中的第一人。作为安徽川田投资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他一口气在舟山收购、投资了7家公司,这7家公司的业务涉及水泥、管桩生产,仓储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其中安徽川田投资控股集团100%全资收购了舟山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舟山宇锦水泥有限公司。

  一举抛出这样大手笔的投资,李效民也是“蓄谋已久”的。早在前些年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他就认识到舟山城市经济建设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2011630日,舟山又被列为我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特区,他更是明确了目标,决心抓着这个有利时机,全力进军与舟山的海洋经济有密切关系的建筑领域。他经过科学分析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舟山的基础设施投资将非常巨大,这为他所经营的水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据舟山规划部门测算,在“十二五”期间,舟山市的商品混凝土总量将达到600万立方米,而截至2010年,舟山全市的商品混凝土拥有生产能力总量不足240万立方米,再加上政府没有新增相关生产企业的设想,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给相关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保障。

  舟山宇锦水泥有限公司现拥有一座5000吨级码头和1000米深海岸线,距离定海城区10公里,码头可与岱山、嵊泗、宁波、上海等地通航,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为了进一步发挥海洋优势,李效民的公司正在修建两座分别为3万吨级和5万吨级的码头,再新增300亩沿海工业用地用作大宗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水泥、钢铁物流仓储业。按照规划,物流仓储今年11月份将投产,两座码头也将于明年四五月份投入使用。李效民算了一笔账,一座5万吨级码头可同时停驻355万吨左右的大货轮,届时码头年吞吐量、营业规模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还有衢州、丽水等内陆地区的一些浙商,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纷纷在舟山开店办厂或建设新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经营业绩。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浪花四射”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舟山市和舟山新区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浙商的支持下,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浪花四射”。422日上午,舟山群岛新区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定海、普陀、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等6个地点同时举行,总投资达377.4亿元的4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在这些开工的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格外引人注目,22个开工项目的总投资就达205.9亿元。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舟山电网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并有助于实现海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靠接入。舟山远洋水产品产业集聚区、金塘螺杆产业基地等传统优势产业项目,也被列入技改提升的范围。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这类项目涉及道路、码头、电力、促淤围垦等。其中,小干岛西部围涂工程是小干商务区建设的配套工程,将成为舟山打造“海中城、城中海”的重要节点,在不久的将来,小干岛将成为舟山的“陆家嘴”。同时,这也是群岛新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按照新区三年投资总额达3000亿元的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将使舟山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4亿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重大平台建设、海上花园城建设、改善民生五大行动。

  目前,在新区北部,3万吨级散货码头和5万吨级兼靠7万吨级集装箱船公用码头已建好,码头后方总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陆域堆场也已建成。还有在综合商务区域内联检大楼附属楼也已竣工,还有许多配套的基础设施工程也已陆续完工。

  由此记者预见,在3年以后,一个全新的舟山群岛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并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