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捷克——6位派驻国中文学校任教老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3-02-22 09:15:01    来源: 省侨办

  编者按:从去年开始,省侨办受国务院侨办委托,陆续从杭州采荷三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温岭中学、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4所大、中、小学校选派了6位教师赴泰国、菲律宾、厄瓜多尔和捷克4个国家的中文学校从事华文教育工作。这6位教师有的出国任教已近一年,有的才刚刚踏上异国他乡。在当地,他们秉承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不适、文化差异等困难,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浇灌着中华文明之花。

  侨网会陆续刊载6位教师在派驻国中文学校任教的点点滴滴。

初识捷克

  (一)千塔之城“布拉格”

  飞机上往下看,一色的红房顶,在丘陵状的地形上有序地排列,波浪似的高高低低,房子的前前后后皆是绿色,看不见烟囱似的高房。不新不旧的建筑,老得很有味道。

  布拉格没有经历战乱之苦,城市保存得很好。各种建筑风格都有。哥特式、巴洛克……我喜欢这种各类风格俱存,一步一景的城市。

  几百年的建筑,隔几年就要粉刷一下,看上去很干净,很美。黄色的墙面最多,淡黄、桔黄、土黄、褐黄,还有蓝色、红色……像个童话世界。窗台门面上的石雕充满艺术色彩,西方的雕塑在这里用得恰到好处。

  “我了解我亲爱的母亲布拉格,直到她的内心深处……在心里一直有一块最隐秘的地方来倾听这些旧房子里讲述的很多秘密。”

  2012年的冬天,我们来到了布拉格,来看这里的千座塔楼,来倾听这些老房子讲述的秘密……

  (二)布拉格我们的家

  刚走出机场通道,就听见“王老师你好”!啊,见到中国人,见到戴校长,真好!

  一路驱车,来到布拉格十区——我们的住处。这里是戴校长家,一幢三层小别墅,土黄的外墙,一个几百平米的院子。房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列为布拉格文化保护遗产,无论是粉刷外墙,还是屋内改装,都需要向政府申请。

  戴校长一家住在三楼,我和童心住在二楼。整层楼房都有暖气。我们各自一间,共用一个浴室洗衣房,一个卫生间。只要不出门,在家可以穿短袖、穿衬衫,穿一件薄薄的毛衣均可,穿两条裤子稍显太热。

  房间摆设简单、实用、干净。一张床、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张办公皮椅子、一张软皮沙发、一个小型衣柜,还有一张四人桌子,供吃点心用。床上被子比国内薄,中华学校的住校生用过的半新被套套着,挺干净。

  这里的自来水价格比国内贵十倍,加上污水处理的费用,一般是国内用水的二十倍价格。我们一改国内大手大脚的用水习惯,尽量少开水龙头,重复使用。

  (三)简单宽敞的地铁

  捷克很小,布拉格不大,人口不多,地铁也简单,只有三条——A线、B线、C线,为了让大家顺利区分,A线绿色,B线黄色,C线红色,坐起来很简单。

  我们买了一张月票,670捷克克朗,相当于100多元人民币,可以坐地铁,坐轨道电车,坐火车。进入地铁站,不用拿着月票,因为没有人检票,没有机器刷卡,偶尔有地铁工作人员来抽查。如果不买月票,坐车挺贵,十多元人民币一张地铁票。一个星期以来,我们被抽查一次,逃票轻而易举。据说,真有人逃票,有些捷克当地人抗议票价太贵,也有些外地游客也属逃票之列。尽管如此,地铁站的管理还是非常宽松,基本无人管理。

  无论何时坐地铁,大都有座位。地铁里面很干净,见不到瓜皮果壳废纸,也没有人随地吐痰。每个人都有序地排队上车,没有人拥挤。有些人上车后,旁边有座位,也喜欢站着。地铁里面很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很多人拿着报纸、书,一边坐车一边阅读。厚厚的书,有的读了几页,有的读了大半本。

  相比巴黎人的“微笑”礼仪,捷克人稍显冷漠,他们不会抬头与你微笑对视,陌生人只是陌生人。

  (四)布拉格中华国际学校

  我们的上课时间是下午2:20——5:35。因为孩子们上午在捷克当地学校学习,下午放学后,再到中华国际学校学习。学校租用布拉格一所高中的校舍。这所高中相当于北京最好的中学,学校的走廊上挂满了著名的校友,有文学家、科学家等等。

  学生从一年级到八年级,以及部分成人。大部分是华人的孩子,能用中文流畅地交流。个别混血儿听不懂,旁边的同学立马用捷语为他翻译,算得上一个奇观,很是有趣。

  我教二年级数学、四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班有六个学生,但是开课一周,每天都来学的只有四个,另两个来上过一天的课。相对国内四五十个学生的大班教学,这里的教学方式可以比较灵活,每个孩子都可以关注到,每人都有很多的锻炼机会。由于捷克学校的数学学得比较浅,所以他们的数学能力相对国内的孩子要弱一些。交班老师已经把“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完,让我给他们复习一遍。两位数的加减算式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应用题形式,有两个孩子就加减不分了。我很想出成试卷给他们复习,但交班老师建议让他们抄写应用题的题目,说可以借此练写汉字,因为他们接触汉字的机会不多。因此,一节课的题目量不大。

  我的四年级语文班的学生最多,共十人。交班老师说,这是一个困难班,有好几个学生语文能力不强,很多字不认识,回家也不肯做作业。因此,我很重视这个班级的教学。每次上课都精心准备,包括奖励小礼物。几次课下来,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学习状态很好,听课很认真,只要我一张嘴,孩子们的眼睛都看着我,可专注了!我给他们的本子上打颗星星,画张笑脸,他们就很受鼓舞,小礼物还没派上用场。当然,确实也有问题。有一户“留”姓孩子,共三个,一个哥哥十岁,两个双胞胎妹妹,九岁,注意力不集中,会偷懒,抽读课文,好多字不认识。第二天,哥哥感冒不来了。第三天,三个都没来上学。

  我的五年级语文班共8人,语文水平很不错,学习很主动,上课各个都投入,特别好教。有一个孩子,大约15岁,中文学得迟,有些害羞。为了鼓励他,我常发感慨: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依旧执着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这种精神真让人叹服!

  孩子们很可爱,有礼貌,而且爱学习。他们的学习任务其实比较重,既要完成当地学校的学习,又要补充中文的学习。等到中华国际学校放学,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他们换好棉靴,套上羽绒服,匆匆赶回家,完成两个学校的家庭作业。

  到布拉格第五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房前屋后都变白了。太阳出来,雪依旧在飘落,难得一见的太阳雪。想堆个雪人,还不够厚实,打雪仗、捏个雪球刚好。

  此时的布拉格,更像是童话世界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