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深港边界线

发布时间: 2013-02-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探秘深港边界线

□董瑞丰

  两米多高的铁丝网,隔出了深圳最安静的公路之一。这条东起盐田避风塘,西至南头大新码头,延绵80余公里的边防公路大约就是深港边界所在。从地图上看,不过一条弯弯的细线,深圳在这头,香港在那头。

  1997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这条细线被视为“拒腐防变”最前沿。深圳边防武警身背长枪,五步设一岗,十步置一哨,与港英警察面对面,或冷眼相对,或视而不见。当对面的警徽换上紫荆花后,戒备气氛逐渐消散,定期会晤、交流边界情报成为惯例。几年前,香港警方还把自己架设的92路监控镜头共享给深圳,逢年过节,即便是基层的警官,双方也会通个电话互致问候。

虽然已成国境内的一条特殊边防线,窗口意义依然重大。驻防于此的广东公安边防六支队负责人对笔者说,深港一线作为落实“一国两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尤其要传承好“爱民固边”的政治传统。

边防换上了短枪

  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的“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泥而成,原名“鹭鹚径”。1898年刻立的“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树于街中心,将原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当地居民“同祖同根,一街相通”,借助深港交融优势,商户鳞次栉比。国门初开,内地游客一度蜂拥至此。商品炫目,暴利惑人,驻守部队面临巨大考验却面不变色,数十年间未曾发生一起涉外或政治事件,因此被授予“沙头角模范中队”称号。

然而,两边驻防人员的关系却并非一直顺风顺水。紧张防备的情绪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缓解,但也就限于有时见了面点点头,很少有语言方面的交流。深圳摄影家何煌友1985年曾拍下一幅照片:这边,两名边防武警战士斜挎长枪肃穆立正;那边,两名香港警察背着手正在巡查。界碑立在小街中间,双方没有交集。

  到了2009年,气氛已经大不同,边防早换配了短枪和警棍,新兵虽然仍是挑政治素质拔尖的,但与对面的关系已是一日千里。从总队到支队再到中队,与香港警方全方位建立了联勤互动机制,每周固定会晤,相互通报近期情况。前两年,应内地边防的请求,香港警方还把他们在沙头角边界架设的监控镜头通过八路光纤与内地共享。“视频更高清,能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死角。”沙头角模范中队中队长关进兴说。这边也投桃报李。香港每有重大安保活动抽调警力,边界若是巡防力量不足,就会给内地发出通报,倚仗这边多加防备,便利显而易见。关进兴说,“中英街”的游客有时误闯了管制区,以前需要层层报告,一直到北京的有关部门来协调送返,“现在只要连级中队一个电话就可以了”。

反偷渡,反走私

边防线虽在国境之内,守卫任务却不小,主要是反偷渡和反走私。

成群结队逃港的老百姓早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身负案底或别有用心者,以及南亚的若干借境偷渡客。广东公安边防六支队十中队驻守的防区,深港紧邻,一马平川,从翻铁丝网到跑过边界“用不了两分钟”,因此备受偷渡客青睐。

十中队是连续几年的执法值勤标兵单位,加巡逻、加暗哨,每年都能堵截几十号偷渡人员。偶有越过边界来不及抓捕的,一个电话打到对面,香港边界警区指挥中心马上可以派人赶到现场。

相比偷渡客,走私人员的构成会“本土化”一些。边界居民血缘相连,往来频密,一些犯罪团伙暗中加以利用,走私手法花样百出。十中队协助破获过的走私案,上天入地的都有。

  20087月,走私团伙在深港两地民房地下五六米处,打通一条直径12厘米、长约600米的PVC管道,越过深圳河,利用电动转轮机带动管道内的高强度纤维绳,把电子产品走私过来。“从地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技术相当先进”,中队长战庆贺说,那边放,这边收,收完以后,用包子笼一装,上面是叉烧包,下面是手机,走私人员扮作送外卖的,踩着自行车往外运。公安边防根据群众举报,联合海关缉私一举破获,案值800多万元。香港边界警方和香港海关根据我方提供的线索,也查获了案值700余万港元的货物。

201110月,又有一起高空飞线走私案,堪称离奇。某夜,战庆贺用望远镜观察区域,就在视野所及,看到一个大包生生地从香港那边“飞”到了深圳这边的高楼上。此前曾收到过类似举报。于是,两地警方顺藤摸瓜,原来走私团伙在深圳一座高层公寓的阳台上,用梯子和强力牛皮筋组装了一个巨大弹弓,一到夜深,就从楼上打出一条电线粗细的纤维绳到边界对面。对面顺着光标找着绳索后,将之固定在大树上。这边再安一个大滑轮,一边摇着,货物一边就从香港沿着绳索“飞”了过来。双方通力协作,结果人赃并获。

  如此日复一日斗智斗勇,警务合作自然更上一层楼,也凸显出守卫这条边界线的意义。

警民协手共建好家园

为了更好地守卫这条边界,两边警务合作下了大气力。

六支队副支队长彭俊辉说,在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层面,每季度与香港要举行粤港反偷渡交流会,高层时而互访;支队、中队以下,每周三固定与香港边界警署进行工作会晤,相互通报近期小结、当周动态。鉴于香港警方处置突发事件等警务实战能力较为先进,经公安部批准,广东公安边防多次组织人员赴港参加培训。

彭俊辉介绍,深港两地还建立了及时传真的通报机制。香港警方只要在边界抓获犯罪嫌疑人,会第一时间传真一份审讯简报到我方机要室,详细列明疑犯是哪里人、何种职业、何处偷渡过去、为何偷渡等情况。既方便了疑犯遣返的后续审问,也便于我方及时联动深挖犯罪团伙。

合作守卫之外,对于公安边防来说,“爱民”亦是职责所系。沙头角模范中队的荣誉室陈放着一面香港边民送来的锦旗,上书四个大字“爱民固边”。

不过地处边界,总有一些内地难以想象的难处。比如“中英街”曾长期实行宵禁,晚上12时至第二天早上6时,人员不许进出中英街关口。驻守的沙头角模范中队把当地居民的呼声汇总,再三向上打报告,宵禁制度于2003年取消。

模范中队又为当地居民开通了专门通道,六支队的办证中心为居民亲自上门采集指纹。在中英街生活多年的八旬老翁何集庆说,“只要手指在指纹识别机上一按,一两秒就可以通关。多开了几个通道,我们是方便了,可把中队官兵累坏了,咱们的小战士一天要站十几个小时”。

一点一滴,实实在在,住在边界的香港居民也得到实惠。六支队负责人说,爱民固边,就是要访民知民、亲民助民、安民富民,一句话,警民携手共建好家园。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