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威尼斯
发布时间: 2013-02-01 12:00:00
走进威尼斯
□张公鹏
意大利的威尼斯被世人称为“水城”,它建筑在120个小岛上,由400多座桥梁连接。在中世纪时,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古都称霸水上,城市繁荣,所以一直以来接受着东方与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最终融合成特有的风情。数百年来引得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水城无论是沦入拿破仑之手还是加入意大利王国,自始至终都以华丽而又优雅的贵妇姿态静观人世间的庸庸扰扰。
水城美桥
威尼斯城内纵横交叉的窄窄的河道数也数不清,河上的桥梁也很多且各具特色。其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便是叹息桥。
“叹息桥”的一边是总督府。据说在14世纪的共和国时代,总督府里可以同时容纳1600位王孙贵胄。“叹息桥”的另一边也是石造的楼房,只是外表一片漆黑,文形的窗口围着粗粗的铁栅。据说这是当年的监狱,重刑犯都会被关进这个监狱的地下室。
连接总督府和旁边地牢的叹息桥是座石拱廊桥,建于1600年,属早期巴洛克风格。桥呈房屋状,顶部被穹隆覆盖,整座桥除了向运河一侧有2扇小窗,其余被封得严严实实。古时死囚被押赴刑场会经过此桥,透过雕花小窗看繁华世界的最后一眼,人生至此已走到尽头,难免令人悲伤地长叹,叹息桥也由此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情侣在桥下拥吻,爱情将会永恒。在叹息桥下,经常能看见坐着“贡多拉”小船的恋人们在桥洞下相拥而吻,期待着爱情的天长地久。沉醉在甜蜜中的男女无暇打量叹息桥,他们的耳畔响着的不是那无奈的叹息,而是彼此的喃喃情话。
9世纪花费巨资建立,于14世纪改建而成的道奇宫,象征着威尼斯共和国的富裕与稳定。在其旁边的雷亚尔托桥是座拱型石桥,造型别致,桥上建有廊屋,13个卷门洞远远望去美极了,白色的雕花栏杆装饰精巧,富有诗意。
轻舟一叶
“贡多拉”小船和船夫是威尼斯的又一大特色,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据有关文献记载,“贡多拉”之名来自7世纪的第一任总督,11世纪末是其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一万只,而如今仅剩几百只。16世纪时,“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绸缎的“贡多拉”外出,借以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奢靡之风,威尼斯元老院颁布了禁令:禁止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庭(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唯一留下来可以装饰的只有船头的嵌板。到了18世纪,“贡多拉”逐渐定型为如今的式样。
“贡多拉”长11米、宽1.5米,底部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整只船呈亮黑色,尖尖的船头高高翘起,船尾有银制的金属“凤尾”,船侧有金色小海马雕像,船内装饰考究华丽,每船只能乘坐6人。
“贡多拉”完全由手工制作,制造一艘“贡多拉”需要花费8种不同木材共280多块木头。为了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安全性,“贡多拉”还必须时常维修。如今威尼斯独有的“贡多拉”制造业,是威尼斯曾经繁荣发达的造船业的缩影。
美丽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威尼斯水城的荣耀,长逾4公里,宽30至70米,平均深度为5米。它以反转的S形把城市分为两部分,一端从罗马广场开始,另一端流入明朗的圣马可水域。威尼斯大运河被誉为威尼斯水上的“香榭丽大道”,至今仍吸引着无数的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
运河两岸是威尼斯上层社会人士在其黄金时期争相建起来的辉煌灿烂的奢侈宫殿、著名教堂、公园。这些建于数百年前的建筑,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风格,外观精致美丽,装饰华丽美观,非亲眼所见不能体味。而建在木桩上的宫殿临水而立,水中倩影纷呈,实在令人回味无穷。
位于运河左岸的“海上海关”建于17世纪中叶,具有塔状的尖顶,顶端有象征好运的金球。右岸是白色的“葛拉西宫”,小巧玲珑;建于16世纪的“孔达里尼宫”,有两个人像柱支撑小阳台,美不胜收;那金碧辉煌的“金宫”,让人不断回头翘望。上百幢精美绝伦的建筑交映生辉,把大运河水岸装饰得异常美丽,令人叫绝。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是威尼斯的心脏,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巨大的广场四周耸立着教堂、钟楼、公爵宫、法官官邸等精美建筑,还有成千上万只鸽子与游人亲密相处。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829年,重建于1043至1071年,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天主教最富丽和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圣马可大教堂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拜占庭式风格的,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整个建筑让人惊叹不已。而圣马可大教堂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内部墙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镶嵌的壁画;一是大门顶上正中部分雕有4匹金色的奔驰着的骏马。教堂外观之大气富丽、装饰之精美亮丽令人惊心动魄。教堂内密密麻麻的拱门、圆顶、马赛克画、彩色大理石装饰品,看得你眼花缭乱。
值得一提的还有公爵宫,它的外部景观早已为人称道,更为奇特的是当年的建筑师们以巧妙的手法颠倒了一切建筑规章,把看似轻巧的众多连接的拱门置于下部,而把厚重的石头砌就的墙壁置于上层,整个建筑看似头重脚轻,实为一绝。
玻璃工艺品
穆拉诺岛在威尼斯以北 1.5公里处,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意大利的玻璃制造中心,也是全世界重要的玻璃艺术重镇之一。在12至13世纪时,因为玻璃制造技术是重要的工业秘密,政府担心秘密外泄,所以只要进入这个岛从事玻璃艺匠工作的人,这一生都将永远无法离开这个岛,一旦发现有人逃离,政府会派杀手追杀。但正因如此,这些玻璃艺匠的家属备受尊重,是当时唯一与贵族拥有平等地位的平民。
在面积仅为1.5平方公里的穆拉诺岛上,约有100家玻璃厂,制造玻璃的工厂与作坊、出售玻璃的商店随处可见。穆拉诺所有玻璃制品全是手工制造,手艺世代相袭,从不外传。近千年来,被视为世界顶尖的威尼斯玻璃工艺品,几乎全部来自穆拉诺,至今仍是。7个多世纪以来,穆拉诺的工匠们不断改进玻璃制作工艺。16世纪时,人们就掌握了使玻璃脱去烟色、着色技术和在玻璃上镀金上釉的方法。现在,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工艺更加精湛,在玻璃材料中加入金属成分,使玻璃制品不易破碎,即使不小心掉在地上,也会完好无损;在玻璃原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石英,制成水晶玻璃,成品晶莹剔透、光泽夺目,透光性极强,更能衬托华丽家居的高贵气质。
我们来到一个玻璃制作场参观。首先制作的是一个玻璃瓶,火红的玻璃原料由技师在一分钟内用铁钳上下左右翻动,瞬间便完成了。过了一会儿,技师灵巧的双手又夹又拉又转,一下就又制成了一匹昂首奋蹄的骏马。据介绍,在威尼斯像这样优秀的技师也已经很少了。我们走进后院漂亮的玻璃制品陈列室,那些带彩的银色饰品,五彩缤纷的酒杯、烟缸,各种形态的“动物”、“花卉”等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当然价格也不菲。
威尼斯之行,我们体验了东西文化的交融,更被威尼斯所感动。
(责编 韩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