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 ——浙江海外联谊会五年历程回眸
发布时间: 2013-12-01 12:00:00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浙江海外联谊会五年历程回眸
□本刊记者 徐忠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地区,闻名于世的钱塘江穿过浙江东西全境。身处海边江边的浙江人自古就有“弄潮儿”的精神,他们飘洋过海,到境外和国外创业或定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已达150多万人,为了加强与他们的联谊,浙江海外联谊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10月25日上午,一批港澳台和海外的嘉宾来到浙江世贸中心国际会议厅,出席浙江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大会。自1987年10月28日,浙江海外联谊会在杭州正式成立以来,已度过了26年的时光。回顾过去的历程,浙江海外联谊会一次又一次谱写了新的篇章。
亮点纷呈话海联
创新海联工作平台,是浙江海外联谊会五年多来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在开展传统联络联谊工作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方式,举办了多项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1988年11月成立之时,同学人数有3800人,他们遵循“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团结教育黄埔同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广泛联络港澳台及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为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埔同学日益高龄化、减员化——他们的年龄已在90岁以上,总人数已减至400人以下。如何让反“独”促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浙江海外联谊会经请示中央统战部和浙江省委,于2008年6月30日筹备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统促会——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由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担任会长。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后,汇集了浙江各行各业的代表人士和世界各地的浙江籍爱国侨领,为浙江开拓了海联工作的新平台,并为全国其他省市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2009年10月,浙江海外联谊会与浙江统促会、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等单位在浙江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中华和合文化论坛,邀请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冯之浚、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石齐平作专题演讲,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与海外各界代表人士200多人出席,论坛共征集论文70多篇。论坛以“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合作双赢、和谐共处”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积极促进五大关系和谐,受到了与会嘉宾的充分肯定。
为加强港澳和海外浙籍同乡会建设,培养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爱国爱乡骨干,帮助他们准确地了解国情和省情,浙江海外联谊会自2009年6月后分别举办了港澳和海外浙籍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为他们授课,在五年间已举办了6期,参加学习者达到211人次。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新的联谊平台。
浙江海外联谊会还为对台代表人士搭建了多种形式的联谊平台。2011年5月,浙江海外联谊会在临安的钱王祠成功举行了“台湾三钱(指钱纯、钱煦、钱复三兄弟)认祖归宗仪式,此举在岛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12年5月在浙首次举办“黄埔情”两岸高尔夫球邀请赛,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和两岸数十名老将军在杭州、富阳、绍兴等地开展了高尔夫球友谊比赛,既提高了球艺,又增进了友谊;2013年夏天,浙江海外联谊会与浙江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促进会、浙江统促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浙台基层交流周”系列活动,邀请了124名台湾各地基层单位的代表到杭州、温州、丽水参观,让他们真正了解大陆及浙江省的新发展,增强台湾基层代表对大陆的认同感。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浙江海外联谊会始终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让老树开出新花,充分赋予传统联谊活动的新活力。
五年来,浙江海外联谊会邀请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多次前往港澳地区参加苏浙沪各界人士庆祝“国庆”活动、同乡会纪念或庆祝活动,拜访浙籍代表人士,与他们亲切交谈联谊。在浙江海外联谊会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在港澳台和海外已成立了82家各级浙籍同乡会。在每年年底或年初,浙江海外联谊会还在与港澳相邻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举行迎春团拜会,邀请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海联会的领导出席致辞,让出席迎春团拜会的浙籍港澳同胞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为了让台湾的年轻一代全面了解祖国和浙江省的情况,浙江海联会与浙江台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百名台湾大学生浙江夏令营”活动,在每年的夏天邀请百名台湾大学生来浙江参观,与浙江有关大学的学生联谊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台湾学生回去后,还在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会会刊《台浙天地》上撰文,称赞这一活动搞得好。此外,浙江海外联谊会还多次举行了“三胞茶话会”,慰问黄埔军校同学会困难同学,给他们发放专项慰问金等,让他们感受到政府部门对他们的关怀。
通过“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一批海外中青年来浙参访,加深他们对中华历史文化和祖居地的认同感,增进爱国爱乡的情怀。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底,浙江海联会先后接待海外、境外各界重要组团和代表人士计295批7008人次。同时,还坚持“走出去”,与浙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沟通交流,增进友谊,以扩大浙江海联会的影响,从而拓展了联络空间。
服务大局显身手
浙江海外联谊会紧紧围绕全国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工作中心,努力服务大局,坚持以联谊活动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0年浙江省分别在香港、澳门举办了“港澳·浙江周”活动。浙江海联会作为组委会成员单位参加了组织活动,并出面邀请一些港澳台和海联会理事参加活动的开幕式等相关活动,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首届和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中,浙江海联会作为组委会的主要成员单位之一,积极参加组委会的工作,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周密组织实施,热情邀请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著名浙商出席开幕式和世界浙商论坛。其中,首届世界浙商大会邀请到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517名浙商代表参会;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邀请到62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海外浙商代表580人参会,为世界浙商大会的圆满召开作出了贡献。
浙江海外联谊会的理事大多是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他们在经商等方面有经验、有资金、有项目。为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浙江海外联谊会积极配合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引智引资方面做好牵线人的工作,使一批在境外、海外创业的浙商,带着资金、项目、技术,回到国内、省内投资办企业。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浙江海联会向理事们发出《我为应对金融危机献一策的倡议书》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收到理事们从世界各地寄来的建议信,他们根据自己多年从商的经验,了解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具体情况,在信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浙江海外联谊会将他们的许多建议整理成5期《我为应对金融危机献一策信息专报》,上报浙江省委、省政府和中央统战部,为中央和浙江省的领导决策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意见。
五年多来,浙江海联会积极引导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各界人士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浙江经济建设、扶贫济款、捐资助学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多来,全省各级海联会已引荐捐赠项目637个,捐赠金额高达10.2亿元人民币;建造海联希望小学两所;引进投资折合人民币288.8亿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2人次,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好评。
扬帆启程再远航
浙江海外联谊会领导班子成员在开展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强基固本才能使海联会组织有活力,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海联工作。五年多来,他们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健全组织架构,优化理事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延长工作手臂,使浙江海联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
第四届浙江海联会在换届之初,只有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与海外的理事381名,他们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经过浙江海联会五年多时间的优化理事结构,经四届理事会三次增补,目前浙江海联会理事已增加到433人,其中港澳台和海外的理事就达325人,占总人数的75%;他们当中大多数是爱国同乡社团、商会、侨团的负责人或骨干,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7%,专业人士的比例与上一届相比大幅增加。所以,整个理事队伍的力量是显著增强了。
针对理事中有些年纪较大、年轻人偏少的情况,为了让浙江的海联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浙江海外联谊会重点加强了对青年理事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对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二三代的团结和培养的力度。早在2009年,浙江海外联谊会就专门成立了青年委员会。首届青年委员会就吸收委员74人,其中港澳台和海外青年委员占96%。这些年轻委员的培养,为浙江海联会储备了一批年轻的力量,也使浙江海外联谊会更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扩大浙江海外联谊会与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影响,营造一个宣传交流的新平台,2010年6月,“两会”依托《情系中华》杂志,增加了海外内容,刊登与“两会”工作相关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广大浙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心系祖国,情满浙江”的风采。特别是从2011年1月开始的每期封面人物刊登港澳台和海外浙籍代表人士、侨团人士的大照片,内页的“赤子情怀”专栏用较大篇幅同时刊登他们的事迹;侨团巡礼专栏每期推介一个浙江爱国社团,并配发相关照片。这些精彩的图片与文章,已在浙江各界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架起了一座互动的桥梁。“两会”会刊创刊以来已刊印30多期,累计已向境外、海外寄发9100多份,并产生了良好影响。此外,还完成了浙江海外联谊会资料库软件设计工作,实现了电子化管理。
我们衷心祝愿浙江海外联谊会在新的航程中一帆风顺,再创辉煌!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