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浙江医疗队在菲律宾的灾后救援

——访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卫生厅巡视员、 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队长叶真

发布时间: 2013-12-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一支浙江医疗队

在菲律宾的灾后救援

——访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卫生厅巡视员、

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队长叶真

□王幼君

前不久,菲律宾遭袭“海燕”风灾,浙江随后接命筹备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赴菲律宾展开紧急救援。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派遣国家应急医疗队开展国际救援。这支50人的队伍中包括8位党外人士,他们风雨同舟,以令菲律宾民众和国际友人叹为观止的“中国速度”直奔重灾区救死扶伤,历经15个昼夜完成援菲使命。正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副队长陈正方所言:“我们这支队伍,无论党员还是党外干部,都一样优秀,出色的表现让人欣慰。正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队员,我们才能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顺利归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医疗队队长、浙江省卫生厅巡视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叶真。

 

接命部署 整装待发

2013118日,超强台风“海燕”横扫菲律宾中部多个省份,狂风裹挟暴雨而来,菲律宾遭受重创。11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态,中国政府愿意向菲律宾派遣紧急援助医疗队。1118日,外交部再次表示,医疗队已整装待发,随时可前往救灾。而在外交部表态之前,浙江早已接到命令,救援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接到命令当天,省卫生厅党组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厅长杨敬迅疾部署医疗队赴菲筹备工作。根据以往灾害性应急救援的经验,以及对菲律宾当地灾情、气候和医疗条件等情况的预估,议定派出应急管理、儿科、妇产科、呼吸科、内科、骨科、传染科、卫生防疫等15个专业的专家,队伍中以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专家为主。会上,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省卫生厅巡视员叶真主动请缨带队出征。

  次日一早,省卫生厅就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交了医疗队人员名单和救援物资清单。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省知联会理事蔡文伟担任医疗队副队长,负责物资采购和后勤保障工作。接下来短短几天,医疗队高效地完成了救援物资的准备,蔡文伟这位“内管家”可谓功不可没。会议结束已是凌晨三四点,蔡文伟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借助省人民医院今年组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班子成员进行分工部署。发电机、帐篷、医疗设备、药品、食品、打印材料以及各种耗材等,事无巨细统统落实专人采购,在待命期间继续查漏补缺,以求万全。“我们这支队伍前不久刚经历过余姚水灾的救援,根据50人的队伍规模,基本能准确预估物资的用量。”蔡文伟说。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带去的2000本病历本最后用去了1831本,矿泉水在最后一天刚好喝完。

省卫生厅对救援任务的主动争取,省人民医院、浙一医院、省疾控中心三支核心主力的高效筹备,加之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省献血管理中心等单位的积极响应,让国家卫生计生委最终决定由浙江这支50人的专家队伍扛起“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的大旗,担负赴菲救援使命。

21日晚7点,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在杭州萧山机场集结。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副主任张国新担任领队,负责总协调;队长叶真担负全队总指挥任务。简短的欢送仪式后,医疗队携10吨救援物资乘包机飞往菲律宾。

力克万难 直奔一线

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当晚11点,飞机降落在菲律宾宿务(Cube)的麦克塔国际机场。迎接他们的除了中国驻菲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吴政平外,还有当地一位叫何安顿的华侨志愿者。何老先生帮助大家订了附近的宾馆,简单就餐后时间已过凌晨,队员们抓紧时间休息。次日上午,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马克卿赶来欢迎医疗队的到来,经过大使馆与菲律宾卫生部协商,医疗队被派往莱特省拜拜市(Baybay)。由于当地陆地交通瘫痪,医疗队选择渡海前往拜拜市。

22日晚上9点多,当地下起了暴雨,此时10吨的物资终于完成了从机场到码头的卸运装船工作,队员们在泥泞中赶赴码头。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原本预订的一艘载重千吨的轮船被船主私自换成了一艘不足百吨的小船。装满物资的小船已无法容纳50人,更没有任何安全保障。风雨飘摇中,一面是前途未卜、危险重重的茫茫大海,一面是等候多时、急欲奔赴灾区的队员。“大家一心奔向前方,迫切希望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所以我们决定继续协调,想办法尽快赶赴灾区。”叶真回忆道。经过4个多小时的等待,吴政平几经协调,一艘载重2000吨的货船被调遣过来。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船上仅有5件救生衣,远远达不到所需。“事关每个人的安全,大家可以选择坐车回宾馆,等待第二天坐快艇渡海,或者克服困难,立刻出发。”吴政平陈述情况后请大家举手表决。“今天就出发。”在场的队员们没有丝毫的瞻前顾后、犹豫踟蹰,纷纷举起了手。23日凌晨240分,两艘船一同起航。货船条件简陋,人困马乏的队员们只得挤在逼仄潮湿的三层驾驶塔楼里,随便找个地方倚靠。

经过近13个小时的海上颠簸,23日下午230分,船终于靠岸,到达预定目的地拜拜市。谁知事情又起波折,大家在查看现场情况后,发现拜拜市的受灾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当地医疗状况良好、秩序井然,这让满怀希望、艰难跋涉而来的专业救援队没了用武之地。“我们要到真正的灾区去,到更艰苦、更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叶真的想法与大家不谋而合。在与当地政府部门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商后,医疗队于当天下午5点再次启程,赶赴重灾区阿布约镇(Abuyog)。

安营扎寨 艰苦救援

  由于路面交通受阻,原本半个多小时的路程耗费了近2个小时。23日晚上7时许,医疗队终于携12车物资摸黑抵达阿布约。阿布约中心医院因台风影响已人去楼空,本在此救援的南非医疗队即将结束任务回国,中国医生们的到来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医疗队选择在中心医院附近的一块荒地上安营扎寨。搬卸物资、搭建帐篷、分类储物、发电通讯……拿惯了手术刀的大医生这一刻都成了搬运工。经过4个小时的忙碌,队员们终于在暴雨来临前搭建好了营地。然而,蚊蝇肆虐、潮湿闷热的环境和轰鸣作响的发电机却让已经疲累不堪的队员们想睡都睡不着。凌晨2点,暴雨骤降,压倒了两顶帐篷,刚要入睡的队员们又冲入雨中抢救物资、加固帐篷、巡视营地……

24日清晨5点,几乎已经不眠不休三个昼夜的队员们开始清点物资,按照野战医院模式搭建医疗帐篷和办公帐篷,驻地外渐渐围满了看病的人群。8点半,医疗队撑起雨篷、摆好桌椅,准时开诊了。这样的“中国速度”让目睹他们连夜奋战的南非医疗队医生纷纷竖起了敬佩的大拇指。

此时,菲律宾正值酷暑和暴雨交替的季节,白天,帐篷内是42摄氏度的高温,帐篷外是焦灼的烈日。无党派人士、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严建平一天看病下来,手臂上都晒脱了皮。队员们饱受日晒雨淋、蚊虫叮咬之苦,几天下来普遍患上了皮疹皮炎,几位医务人员也相继累病了。相比后勤保障完备的南非医疗队,中国医疗队的队员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驻地里,物品采购、烧饭洗碗、卫生清洁等后勤工作都靠大家轮流来做。

当地中资企业“神舟矿业”的企业代表林先生在得知中国医疗队到来的消息后,给医疗队带来了汽油、大米等必需品。发电机运作起来,也有米下锅了,这给初来乍到的医疗队解了燃眉之急。

救援期间,当地天主教教会用扩音喇叭不间断地在街上向当地居民宣传中国医生正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消息;加上当地医疗服务奇缺,一些疑难杂症长期得不到救治,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有些人甚至从几十公里外赶来。首日救援,医疗队就接诊183位病人,提供医疗服务215人次,这让获悉情况的菲律宾卫生部副部长大为折服,惊呼:“Its amazing!(太惊人了)”

跨国合作 联合诊疗

25日晚上7点,正是医疗队快要开饭的时间,国际红十字会的美国医生caleb hernandez来到营地寻求中国医生的帮助。一位71岁的老太太已经腹痛4天,没有外科经验的美国医生在对她进行血糖和尿常规检测后,束手无策。医疗队立刻派遣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医疗队副队长余新乐,省人民医院的金涛、侯春杰、王卫忠及浙一医院的沈倩云等几位医生组队前往。中美医生联合诊治后,认为患者患阑尾炎可能性很大。由于没有胰岛素,救治存在很大风险,医疗组和美国红十字会医生建议患者去拜拜市医院治疗。但是因没有医疗保险,难以支付高昂的费用,患者家属得知后拒绝前往拜拜市就医,患者只得留在当地治疗。几位医生经研究后决定给患者输液,采取保守治疗。次日早上,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这次国际医疗会诊也让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和国际红十字会建立了合作机制。

26日,医疗队进驻阿布约中心医院,医疗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大量的自带设备投入使用,基本上达到了一家二级医院的医疗水平。队员们也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各医学专业的技术骨干们团结协作,施展出高超的医术。

这天上午,一对90多岁的菲律宾老夫妇结伴来医院就诊。老先生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不仅并发严重的糖尿病足,小腿肿胀、皮肤破溃,还伴随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浙一医院的多位主任医师同是民主党派成员,骨科主任医师、民革成员徐三中接诊后,联系普外科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沈倩云和传染内科主任医师、民进成员杨益大,心内科主任医师、农工党成员张芙荣,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章宏,呼吸科主任医师陈水芳,实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集体讨论,整合内外角度作出全面合理的最佳治疗方案。老太太则患有高血压、肺部感染,并伴随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杨益大、张芙荣、章宏、陈水芳等几位主任医师的共同诊治下,立即建立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案。

随后几天,省人民医院与浙一医院两支主力队伍整合技术力量,团结协作,频频施展精彩的多医院跨学科专家联合诊治,在异国他乡实现医学实践的新突破。

捐物善后 载誉归来

  经过10天救援,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共计接诊1831人,提供门诊2144人次,B超检查270次,心电图检查121次,化学检验224人次。带来的物资全部用于医疗救援。124号,医疗队在离开前举行了捐赠仪式,将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发电机等设备和部分生活物资捐给了拜拜市众议院及阿布约当地医院和学校,以进一步支持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参加仪式的菲律宾国会众议员卡洛斯表示,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不远千里来到阿布约,给当地百姓提供医疗帮助,阿布约镇居民将永远铭记这份情谊。

  125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医疗队一行人启程离开阿布约,当地居民获悉后,纷纷赶往驻地送行,在驻地大门处挂起了手书“Thank you China”的横幅。淳朴的菲律宾人民还将写有祝福和感谢的纸条塞到医疗队队员手中。126日晚,国家卫生计生委、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等单位代表到杭州萧山机场迎接凯旋而归的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派医疗队赴国外参与国际救援,对浙江来说也是第一次。其急难险重程度比以往任何一次国内紧急救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没有全队上下通力协作的团结精神、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我们的任务很难完成。”叶真表示,“国外援助有很多不确定性,要将50人的队伍平安带回来,压力确实很大。但这是国家赋予浙江的使命,能承担国家的紧急救援任务,我感到非常光荣。”

在菲律宾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发来短信,为医疗队及时开展工作,中国医生们展现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而感到高兴。并请队长叶真转达了对全体队员的问候和敬意。(本文图片由浙江省卫生厅提供)(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