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思想库发挥影响力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 2013-12-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作为扩大两岸互信的一部分,台湾思想库(智库)在两岸的政治协商与对话中发挥着重要的“二轨”作用。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智库外交”受到大陆、台湾以及欧美的高度重视。台湾当局表示,可以通过两岸智库的先期交往促进彼此沟通。

  台湾思想库是台湾当局幕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与欧美智库的密切联系影响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因此,加强对台湾思想库政策思想的研究,厘清其对台湾“外交”政策和大陆政策所起的作用非常必要。

台湾思想库发挥影响力的三个维度

□刘文忠

深深打上台湾的烙印

  在美国宾州大学出台的《2012年全球思想库排名》中,在上榜的52个智库中,台湾的思想库占23个。台湾主要的思想库包括中央研究院、台湾综合研究院、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智库、“陆委会”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华欧亚教育基金会、“国策”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以及散布在台湾的“大陆研究中心”、“基金会”等。

  受台湾岛内社会发展与政局的影响,台湾思想库具有智库的普遍特征和类型,但也深深打上台湾的烙印,呈现出许多新形式,例如基金会模式、办公室模式(谢长廷办公室、蔡英文办公室)、媒体聚集模式。

  台湾思想库与台湾当局幕僚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其中的台湾智库与“国安智库”遥相呼应。一些知名思想库与欧美智库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台湾思想库在两岸关系中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也取决于台湾思想库与欧美智库、大陆智库的互动结构。

与岛内幕僚体系互动的维度

  台湾思想库的大陆研究与台湾思想库的大陆政策是紧密关联的,其对大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其产出大陆政策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库逐渐成为政治人物等待时机的寄寓所在,而中国大陆研究一直是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这些未来政治人物的大陆认知,影响着对大陆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决策。

  台湾思想库本身在台湾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一度在对大陆政策的形成、两岸关系的政策制定、影响和改变台湾选举、预见和精准分析台湾选举结果等领导拥有不凡的知名度。台湾的几家思想库招揽了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百余名的工作人员,研究范围覆盖国际战略格局、地区安全、国别政级及单项课题,其年度报告受到“国内外”决策层及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当前,台湾思想库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参与岛内政治。

  第一,产出思想与理念,释放政治信号。台湾思想库通过主旨演讲、学术交流与合作、出版物、论文、专案,释放政治信号,为一些重要的大陆政策出台先行试探;或者通过就某“对外政策”问题直接上书“总统”,担任台湾当局决策者的顾问,与决策者或民意代表保持密切关系等,影响台湾当局的决策。

  第二,发挥“旋转门”作用。台湾思想库中不仅有许多通晓国际问题的学者,也有很多卸任政府官员,他们在台湾政界拥有深厚的人脉,熟悉官僚政治,其观点对决策层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学者或卸任官员很可能将来走上或重返政坛,直接成为决策者。

  第三,发挥“第二管道”作用。台湾思想库常与欧美智库或民间组织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或双边问题举办研讨会或对话会,参加者既有知名学者,也有卸任政要,还有以民间身份参加的政府官员,具有半官方色彩,颇具政策影响力。台湾思想库通过人员交往、国际研讨或正式结成思想库网络,就某一区域性、跨国性课题开展合作研究,扮演“外交安全”思想接触的第二轨道,在两岸关系及其多边关系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第四,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台湾思想库通过举办报告会、培训班、讲座或吹风会以及出版书刊、发表媒体评论或访谈等,引导或塑造公众舆论,对决策施加影响。

与欧美智库互动的维度

  智库作为权力与知识的结合体,在中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早在1971年中国刚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就提出“一个中国,但不是现在”的主张,该主张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美相互依赖的加深,美国一些前政策官员和学者开始借助智库“外脑”,提出重新思考美国对台政策问题。正因如此,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化、亚太格局的演变,台湾思想库发展呈现出更多的国际化趋势,与欧美智库的关系日益密切。

台湾思想库借助“二轨外交”,影响着美国政策的对华决策。台湾当局在美国各地开设了办事处,组建了福摩萨公共事务协会、世界台湾人协会、台湾进出口协会、北美台湾医学协会、北美台湾人基督教堂委员会、台湾籍美国公民联合会、台湾国际联盟、台湾国际研究会中心等驻美台湾思想库。以上机构团体不仅在美国开展学术合作计划,举办讲座,为美国智库和大学的研究、出访提供赞助和捐款,还在美国政界展开游说活动,接受美国政要,从而影响美国政策的对华决策。

  目前,对美国对华政策有着重要影响的前30家智库中,基本上都与台湾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直接接受台湾捐款的至少有10家。那些受益于台湾的美国智库、专家学者对台湾自然更为亲近,不自觉地表达出倾向于台湾的观点。

  与此相应,美国在台湾也资助成立思想库,如2011年在台湾资助成立“麦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两岸和平机制。美国智库一直辗转于香港、台湾,收集中国大陆的信息资料,并通过与台湾思想库的密切合作,在两岸关系政策的制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大陆思想库互动的维度

  目前,两岸智库的互动机制包括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等,但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深度、广度、参与度还有待加强。台湾思想库与大陆智库定期沟通,例如201211月由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举办的“两岸-甲子”学术研讨会,20138月在杭州召开的第七届两岸发展论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两岸智库之间的直接对话。但是这种互动还不能常态化。如果在定期沟通的基础上,两岸智库可就某些问题进行对话,并尝试邀请美国智库参加,重新启动“21模式”,这将有利于缓释政治风险。

  台湾思想库可以被看作是观察台湾对大陆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为巩固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探讨两岸智库、欧美智库间的多边互动和对话机制,深入分析台湾思想库的大陆研究和大陆政策,从整体和个别的视角透视台湾思想库的全貌。建立多边智库对话机制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对缓释两岸政治摩擦风险,提升解决两岸政治冲突的技术水平会大有裨益。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