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祖居地清漾村和他的宗亲们
发布时间: 2013-12-01 12:00:00
2009年5月22日,“毛泽东祖居地在浙江江山”的新闻发布会在衢江之畔举行。中华毛氏联谊研究会会长毛炳汉第一次向毛泽东嫡孙毛新宇证实:“江山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这一说法符合历史事实,且理由充分。”从此,江山市清漾村这个千年古村落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走进了世人的视野。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那么毛泽东与清漾村及他的祖先们,有哪些具体的联系呢?
毛泽东与祖居地清漾村和他的宗亲们
□余人
毛泽东与毛子水
同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
从江山城出发,驱车往东南方向行驶19公里,20分钟就到了毛泽东的祖居地石门镇清漾村。“东藏古刹仙居寺,南屏奇峰三片石,西有天成神仙床,北依平岗索赋岭。”这首诗写出了石门古镇地理位置之优越和山水风光之秀美。其镇内有天斧神工的石大门,古藤倒悬,草木萋萋,水帘如瀑,正对着千年古刹仙居寺,蔚为壮观,因此得其名为石门。镇内还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江郎山和“商前达坪遗址”、“西周土墩墓群”等名胜古迹,真可谓是一方风水宝地。清漾村的北、东、南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的山岭蜿蜒起伏、曲折盘旋,犹如一条青龙,古老的清漾塔坐镇其上;村西土地平旷,田畴万顷;村庄就像一颗明珠,刚好镶嵌于山口,一条“文”字形的文川溪穿村而过,魁梧的千年老樟屹立村头。整个地理环境恰如一幅游龙戏珠之图画,布局精到,风水极佳,令人艳羡。
走进清漾村的牌楼,顺着村道往右行,一会儿就到了清漾祖宅的大门口。站在小石子铺设的门头埂上,便见一幢门顶飞檐翘角、两边筑有马鞍形防火防风墙的江南古宅矗立眼前。最吸引人眼球的当然是高悬在门顶的一块匾额,上面“清漾祖宅”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应老家在清漾的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毛子水教授要求题写的。大门两边的门柱上,写有好几幅对联,其中有一幅系宋代杭州市“市长”苏轼所题:上联为“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灿”,下联为“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
在近代的清漾毛氏中,毛子水是仅次于毛泽东的一个知名人物。比较巧的是,他与毛泽东是同年诞生的,而且同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但却失之交臂。
毛子水于1893年4月11日出生在清漾村的一个毛氏家庭里,他从小好学聪慧,读书成癖,6岁时即入村塾,先后阅读了《四书五经》《左传》等古书。1913年,20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预科,4年后升入本科却被分配在理科班攻读数学。这对于平常喜爱文科的他多少有点不对口,他只好在学习之余拜章太炎、胡适为宗师,广交文科志同道合之学友,在读数学之余,抽出一部分精力来选修文科的书籍,直到最后把大部分精力都转到文科上。
而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韶山一个毛氏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在老家读完小学和初中后,便到长沙读高中,并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人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后来蔡和森等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便在1918年8月经老师和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推荐,从湖南来到北京,在李大钊负责的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毛子水发起创办《新潮》,并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论著,成为当时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1920年,毛子水毕业后因成绩优异,便被校长胡适聘用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1922年冬,毛子水经北大历史系考选后,与姚从吾等人同赴德国入柏林大学专治科学史。第二年进入柏林大学理科研究所研修数学、物理,继而专攻科学史。1930年春,毛子水学成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主讲科学史、文化史等课程。1932年又受胡适之命,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让毛子水与毛泽东失之交臂的是,毛泽东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回到湖南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清漾村是毛氏家族的
藏龙卧虎之地
清漾毛氏祖宅始建于梁大同年间(535年-546年),分前、中、后3堂,建筑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在清漾祖宅内有江南毛氏始祖毛宝的画像,还有一些对联、石碑和史料介绍,其中的中堂前柱上联是北宋宰相寇准的格言:“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下联是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格言:“读书为起家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循礼为保家之本。”中堂中柱的上联是:“崇教学,重农桑,和亲友,睦乡党,风清俗美”;下联是:“完粮差,戒争讼,黜淫邪,薄势利,身泰心安。”这些对联在今天看来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所以清漾村被人们称为“贵而不富”的古村落。
清漾毛氏祖宅由于年份久远和年久失修,曾于1994年倒塌。由于当时还没有发现毛氏族谱,加上村里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清漾祖宅内的一些牌匾曾被当地农民拿去当床板或拦水板。幸好1999年从《清漾毛氏族谱》中发现清漾村与毛泽东有血脉联系,2003年在江山市政府及毛氏后人毛永国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毛江森等有关人士那里募捐到30多万元资金,并从江山市区因城建拆迁的王家宗祠处运来一批旧梁柱、砖瓦等材料,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于当年8月修复而成,有些牌匾等也被找回来或重新复制。经上级部门批准,清漾毛氏祖宅成了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修复了毛泽东陈列馆、毛氏祖祠、毛子水故居纪念馆。
走进重修的清漾毛氏祖宅,里面有许多毛氏家族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以发现,清漾村是毛氏家族的藏龙卧虎之地。除了毛泽东和毛子水,在清漾毛氏后裔中,曾出过江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毛自知,还有毛让、毛延邺、毛可游、毛文典、毛晃、毛友、毛天叙、毛恺这8个尚书,更多的是出过毛维藩、毛维瞻、毛规、毛抗、毛国华等80多个进士,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在清代纪昀等人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清漾先人毛滂的《东堂集》和《东堂词》、毛千干的《樵隐词》、毛晃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和《禹贡指南》、毛居正的《六经正误》这6部著作,都被编入其中。
而在近代毛氏后裔中,还有民国初年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夫人、国民政府一大代表、著名慈善家毛彦文,曾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和鲁迅、蔡元培等人摄过影的老一辈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毛松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常委、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著名考古学家毛昭晰,中科院院士、浙江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甲肝活疫苗的发明者毛江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台湾“中研院”院士毛河光等著名人士。
在《清漾毛氏族谱》内发现了
韶山毛氏踪迹
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湖南韶山。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当年因战乱由江西吉水辗转迁至湖南,传至毛泽东已有二十代。而毛氏定居江西吉水之前的先祖情况却没找到记载。1999年夏天,一个偶然的事件让毛氏家族源流得以大白于天下。
当时在江山史志办帮助修志的毛氏后人、离休干部毛永国,偶然听说早年从清漾村迁居到本市峡口镇广渡村的毛氏后裔中,有人想把一部66卷本的《清漾毛氏族谱》以3000元的价格卖给兰溪市一位姓毛的人。这部族谱是清漾毛氏27世孙毛渐于宋元丰六年(1803年)始纂的,后经历代毛氏后裔续修,形成了天、春、夏、秋、冬、地、内、外集,详细记录清漾毛氏迁徙、繁衍情况。毛永国听说后,心里很焦急,立即把此事向江山市档案馆领导反映,要求买下这套《清漾毛氏族谱》,后经多方协调帮助,由江山一位民营企业家出资买下这部族谱并捐给江山市档案馆。毛永国等人看过《清漾毛氏族谱》后,便精心绘制出《毛氏111代世系衍脉图》,一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2000年4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衢州市社科联的郑艮安的专著《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江山》,进一步证实了毛氏主系在江山清漾,毛泽东与江山清漾村血脉相连的关系。2002年3月8日,国家档案局请专家鉴定了首批48件国家级珍贵遗产档案,《清漾毛氏族谱》名列其中。2006年11月29日,由江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毛春卿等人组成的江山毛氏文化研究课题组,前往江西吉水、湖南韶山,查阅了当地的毛氏族谱87卷、相关文史资料100多册,走访了当地的许多毛氏后裔和韶山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等十多个相关单位和30多位专家,最后经考证得出结论:整个江西、湖南的毛氏,百分之八九十是江山清漾毛氏的后裔。同年12月5日,在毛泽东故乡韶山村举行了隆重仪式,中共十大、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雨时,将新修的《韶山毛氏族谱》及《毛泽东家族世系图》赠送给了江山毛氏文化研究课题组。毛雨时还表示:“韶山、江山毛氏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希望乡亲间加强来往。”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毛泽东的祖籍在江山。2006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3周年纪念日,毛雨时应邀从韶山来到江山清漾村问祖省亲,受到毛氏宗亲、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少将和夫人刘滨也多次到过清漾村认祖归宗。
韶山毛氏发端于
陕西辗转到湖南
从清漾毛氏祖宅和毛氏祖祠的许多图片、资料中不难发现:毛泽东不仅出生地韶山与江山巧合,而且在1934年革命困难时期,他带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从那里开始走向胜利,最终在1949年实现全国(除台湾等极少数地区外)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位于黄河岸边的陕西,也正是毛泽东祖先的最早发祥地。
据《清漾毛氏族谱》等史料记载:毛氏之姓,源自周文王第十子毛伯,以封地为姓,最早居住在长江以北陕西省岐山、扶风一带,是为“北毛”。“北毛”繁衍至五十二世时,因战乱南渡,迁居江南。“南毛”的始祖叫毛宝。毛宝之孙毛璩时为东晋州陵侯,因平定桓玄有功,朝廷追封其为归乡公,食邑信安(今衢州)。从此在衢州繁衍生息,世称“三衢毛氏”。毛宝八世孙毛元琼字公远,号清漾,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年-546年)由衢州迁居须江(今江山市)江郎山北麓。后来,其子孙以毛元琼之号命名村庄,清漾村因清漾公而得名。清漾毛氏自此为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江南毛氏的主系。
北宋时,时任工部尚书的清漾人毛让,于962年迁居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龙城,成为江西吉水毛氏始祖。元朝末年,吉水仙茶乡人毛太华赴云南从军,明朝初年因军功从云南来到湖南定居,为韶山毛氏始祖。据《韶山毛氏族谱》载:“渊源,遵照老谱,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也就是说,韶山毛氏是由江西吉水迁至,而江西吉水毛氏又是从衢州清漾迁至。至此,浙江衢州、江西吉水、湖南韶山,三地毛氏的来龙去脉便已一目了然。
毛泽东的曾祖父叫毛祖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毛恩农,次子叫毛恩普,一直居住在韶山滴水洞黄田坳下靠种田为生。后来由于家中人丁增多,滴水洞一带的田地已不够种,毛祖人便在光绪初年买下了韶山嘴下的一片田地。因韶山嘴离滴水洞有七八里地,管理不便,1878年,毛祖人又买下了上屋场东头5间半土砖茅屋(现为毛泽东故居),叫毛恩农、毛恩普抓阄分居,结果被次子毛恩普抓到。毛恩普便与妻子罗氏带着儿子毛顺生和两个女儿来到上屋场居住。毛顺生15岁那年与18岁的湘乡县农民文芝仪之女文七妹结婚,婚后生下的长子、次子均夭折,直到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降生在这个家庭里,正好与韶山毛氏的祖先毛太华相隔19代。毛泽东不仅为毛氏家族,也为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责编 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