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嘉善东门

发布时间: 2013-12-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繁华的嘉善东门

□李宗海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嘉善最繁华的地段是东门,而东门外那条明清老街——东门大街是嘉善县众多街道中最为繁荣的商贸大街。用条石砌成的石板街内虽然极其狭窄,但街道两边的商店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

  东门大街上有好多家茶馆,著名的有日晖桥头的钱家茶馆、梅祥盛茶馆以及小寺桥头的吴家茶馆、长乐茶馆。每天天还未亮,茶馆早已挑灯开张,不一会,竟然座无虚席,迟来者简直一席难求,茶房泡茶冲水忙得不可开交。茶馆还兼营点心,甜的咸的都有,除了干贝虾仁烧麦、油煎肉团子、重糖猪油豆沙月糕外,还有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的嘉善特色早点——炉饼。一直要到旭日东升,茶喝足了,早点吃饱了,人们才肯离开茶馆,经商的经商,做工的做工,种田的种田,开始一天的营生。

  开往西塘、陶庄等水乡小镇的航船、轮船,都停泊在小寺桥吴家茶馆附近的河埠头,那里成了不是轮船码头的轮船码头。乘船的旅客都在茶馆里候船,直到开船才离开。吴家茶馆也是船工们的家,空闲时就围坐在茶馆里喝茶聊天,靠河边的几张桌子旁总是坐满了带着旧毡帽的、操着绍兴口音的船工,一直要到开船才离去。

  大街的东尽头,开着泰昌米行等好几家米行。大清早,近郊的农民就摇船来粜米了,斛子斛米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寂静。米质好坏、价格高低,一片喧闹声。要是收成好,男人们还会带着老婆来到东门大街上的老字号大纶棉布店上剪点花布。当年的几家绸缎棉布庄也常常搞让利促销,除了打折、大减价以外,还有“足尺加三”(剪一尺加三寸)、送礼品等形式。有的店堂门外还会雇请军乐队(铜管乐队)吹吹打打招揽顾客,小孩子见了最高兴,赖在那里不肯走,大人哄也哄不走。

  几家衣庄专卖典当行放出来的衣服,柜台外的木板上放置着一大叠衣服,伙计一件一件抖开给人看,一边唱着调头给人介绍。农民来买的居多,觉得不但价钿便宜,而且当铺的东西质量不会差(因为差的东西当不掉),做工又考究,买这些衣服最实惠!

  东门还有好几家钱庄,开业时间较长的有王家弄里的达昌钱庄以及开设在李宅的永孚钱庄。商家借款、还款、调剂银根,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东门大街上的摊贩真不少,有摆摊头的,也有流动的。吃喝玩乐,样样都有。馄饨担、汤团担,还有绝迹多年、只有古镇西塘还有卖的水豆腐。而糖拌梅子、薄荷凉菜,现在的青少年见都没见过。套无锡大阿福(泥人),拉洋片看西洋镜,都吸引了不少人。更加有趣的是手摇发电的小电影,在不到半个平米的屏幕上放影戏,人物一跳一跳的真稀奇,孩子们都争着观看,看了一遍又一遍。

  东门有德民医院、惠民医院两家医院及两家诊所。从业的医师都是医科大学毕业生,惠民医院的陈惠民,还取得过博士学位呢。著名中医师陈昌年、张宗良(解放后曾被浙江省中医管理局列为浙江当代中医名人)也在东门诊所就诊。

  东门还有好几所学校。1926年创办的嘉善县立初级中学就建在东门马路口,嘉善简易师范学校在抗战胜利后从浙西迁返嘉善,也在马路口复校。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东门有公义小学、地藏菴小学等4所小学。抗战胜利后,政府接管了私立公义小学,改称魏塘镇第二中心小学。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黄菊以及曾任浙江省副省长的李德葆,都先后就读于公义小学及后来的魏塘镇第二中心小学。他们的祖居都在东门,从小都在这条古老的东门大街生活、长大。(责编 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