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浙江经济的腾飞 ——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见闻

发布时间: 2013-11-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美丽的西子湖畔桂花盛开,浙江人迎来从世界各地赶回来的2000多位浙商代表参加两年一度的世界浙商盛会。世界浙商大会是浙江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浙商精英聚会,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重要战略平台。20131026日上午,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内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浙商代表与浙江省的领导汇聚一堂,共话桑梓之情,为浙江经济的腾飞共谋发展大计。

 

最厚重的投资协议

达到646亿元

  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签约了。伴随着一阵阵轻松愉快的音乐声,只见一批又一批的浙商走上主席台,在大红本的投资协议上挥笔签下了大名。

  两年前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成功举办,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平台,一大批浙商带着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回到故乡,创新创业。

  两年来,广大浙商情牵故乡、造福桑梓,回归创业渐入佳境;广大浙商正合着浙江经济发展的节拍,为浙江经济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互动发展、融合发展,共同描绘了创业创新的美好画卷;广大浙商加快全球化步伐,不但“走出去”,而且产业层次正在“走上去”。两年来,浙江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效率,投资环境更优化、民间活力再增强,全省上下“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努力实现了8%以上的增长目标;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四换三名”工程推进转型升级;“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平台,产业集聚区和都市区将成为转型升级新引擎;全省正朝着天蓝水清的目标,治水治气、治城治乡,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浙江。

  今年,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的举行让广大浙商再次聚首。这是为了再一次汇聚浙商能量,携手再出发,进一步打造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升级版。激励广大浙商立足浙江不动摇,坚持实业不动摇,坚持创新不动摇,努力谱写“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新篇章。

  于是,在这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情系桑梓的浙商们当场签约43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达646亿元,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协议呀!

含金量最高的

“功勋浙商奖”

  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举行了优秀浙商颁奖典礼,夏宝龙、李强、乔传秀、王辉忠等与会领导为获得功勋浙商奖、杰出浙商奖、创业创新奖、浙商新星奖的73名浙商颁奖。其中,宁波籍的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著名浙商曹其镛,因长期热心支持浙江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等公益事业,荣获唯一的“功勋浙商奖”,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亲自为其颁奖,这块金牌被认为是份量最重的。

  曹其镛为何能获得这块“最重的金牌”?这与其多年来所做的贡献密不可分。曹其镛是浙江大学校董,其父曹光彪更是浙江大学的荣誉博士,当年率先捐建了体育馆、科技楼。20028月,曹光彪又捐资2000万港币,在浙大设立了“浙江大学曹光彪高科技人才基金”,支持浙大面向海内外引进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

  受父亲影响,曹其镛也一直关心和支持家乡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经常为浙江有关单位和地方给予经济资助或捐献贵重物资。20127月,曹其镛和夫人罗碧珍在浙江省领导的牵线下,作出了一个义举,他们把160多件、价值2亿多元的宋元明清时期的珍藏漆器,无偿地捐赠给浙江博物馆,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观赏。

  曹其镛的这些义举自然得到了浙江省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称赞,获得“功勋浙商奖”是受之无愧的。

青年浙商从“红顶商人”

谈到“幸福经济”

  1027日上午,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洲际酒店内,正在举行一场世界杰出青年浙商圆桌会。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汤黎路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陈仲尼、宗馥莉、楼明、王祖安、屠红燕、林东等一批海内外杰出青年浙商围坐在一起,探讨新生代浙商如何扬弃老一辈浙商在特定环境下创造的价值观、演进路径、商道模式等,摆脱困局,重构面向未来的新格局。大家抢话筒、谈观点,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经,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大家也非常有收获。

  世界青年浙商们在讨论历史上的浙商演进问题时,对浙江“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个商界历史人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说:“胡雪岩跟湖商都是靠丝绸起家,他的失败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作为地方商人,他用私人钱庄搞蚕茧垄断,而当时的对手西方洋商则已经有商业银行,他在经营方式上就竞争不过人家。其次他是个‘红顶商人’,搞政商勾结,而缺乏企业的主体意识,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是受之与人的。所以,我们当今的青年浙商更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国际化的视野,从更高的角度来开展经营。”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则认为胡雪岩犯的是资金链断裂的错误,古今企业都绕不开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吸取教训,让企业健康发展。

  卖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卖油条的不吃自己炸的油条,新生代企业家如何引领幸福经济?这是圆桌会议的第二大主题。

  东风裕隆杭州公司总经理、台湾来的新浙商吴新发举手发言,他说:“这种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不敢使用的怪像,是因为每个人都要从中获得利益,却没有规范好而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政府要建立规范的规则,让整个产业链规范,每个环节的人都获取应得的利益。”

  荷兰得力浦集团董事长傅旭敏说:“作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在老板和员工之间把幸福比例平衡好,只有把这个比例平衡好,才叫做幸福经济。我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招工难的现象很普遍,而我的企业先把幸福经济摆在第一位,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组织员工培训,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不怕招不到员工,技术人员也不会离职,实现良性循环。”

  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明在讨论小结时认为:“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美好的事物,还是会有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来降低幸福感。我们开创幸福经济,就是要把幸福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需要的不仅是口号,还有路径的安排,有顶层制度的设计。作为新生代企业家,应秉承善念,从自身做起,做好企业,通过自身影响力的发挥引领幸福经济不断迈进。

88岁回乡创业的

“制冷大王”的新希望

  1027日,在之江饭店会议楼新闻发布厅里,由浙江工商大学和浙商博物馆主办的世界浙商文化论坛正在热烈进行着。作为第二届世界浙商论坛新设的重要专题活动之一,世界浙商文化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00余名知名浙商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和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蒋承勇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法国华商会会长、浙江侨联副主席、浙江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卓旭光,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就自身的创业史发表演讲,发表了对浙商文化的体会。

  在所有演讲者中,东阳籍台商陈和贵是最特别的一位。陈和贵今年已经88岁了,主业为制冷设备的他如今已是台湾的“制冷大王”,但他一直心系家乡,在86岁时回老家创办实业,成就了一生“三次创业”的传奇。

  早年,陈和贵在台湾创办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事业发展成熟后,又回到大陆,先后在河北和浙江创办了石家庄国祥和浙江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台资空调厂商,我是到大陆投资的第一人。2003年,我们的浙江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在上海上市,也是大陆首家被获准A股上市的台资公司,这是我创造的第二个第一。”陈和贵自豪地说。陈和贵祖籍是东阳,他由此对东阳情有独钟,86岁时回乡创业,成立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并在今年元旦正式开始生产,这也成就了他的第三个第一。“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我的产品成为中国大陆的优良产品,思科国祥也能成为一家创新公司。”陈和贵说。

宗庆后与女儿宗馥莉

成颁奖“上台父女兵”

  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的开幕式颁奖仪式上,李达三等老一辈著名浙商上台为年轻的获奖浙商颁奖。很巧的是,给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宗馥莉颁发“浙商新星奖”的正是她的父亲、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当宗庆后给女儿颁奖那一刻,在场的浙商几乎都站了起来,为这对颁奖“上台父女兵”热烈鼓掌。

  颁奖结束时,主持人有意让宗馥莉留在台上,并在采访时问她:“刚刚父亲对你说了什么?”宗馥莉快人快语地回答:“他叫我一起吃午饭。”这一句率真的回答又引起了现场一阵笑声。可见这对父女平时都忙于工作,连在一起吃饭的时间也不多。

  对于主持人接着提出的“新一代浙商如何接班的问题”,宗馥莉坦言:“我们做好自己就好了。”这句话让宗庆后的脸上露出微笑。从他的眼神里,我们读出了一个父亲的自豪。当主持人再请宗馥莉谈获奖感受时,她说这个奖很重,再加上是像李达三这些老浙商为我们这些年轻企业家颁奖,更是觉得这个奖很重很有意义。

银泰和“菜鸟”

将在浙江投资超300亿元

  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无疑是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的一个焦点人物,他不仅作为浙商省外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而且还是下午的浙商论坛上演讲的重要嘉宾。演讲中,他向大家宣布,在今后的3年内,银泰集团和由阿里牵头、银泰集团和复星集团等企业参与组建的菜鸟网络公司,将在浙江投资300亿元,这一消息无疑让与会的浙江父老乡亲为之一振。

  全称为菜鸟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现已经落户于下沙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菜鸟网络公司是一个物流平台,迎合了电商时代的需求,它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中国智能骨干网”,任何一个电商包裹24小时内送达。它会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建立中央仓储,在20多个城市建中转仓,此外,还要在全国建立2000多个城市物流仓储网络。杭州项目正是“中国智能骨干网”的关键节点。它将实现产业链条向上游创意设计、定制化生产延伸,从原有降低库存、降低成本的吸引点转变为提升产品附加值,从物流驱动型向产业驱动型发展。

马云敦请相关银行“用好牌照”

  1026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浙商论坛上,马云虽然话语不多,却切中要害,并因“炮轰银行”的言论成为浙商论坛的焦点人物之一。

  马云在谈及金融改革时直言银行没有发挥好手中牌照的作用,他直言:“如果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还能够支撑30年以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他甚至表示希望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去改造银行业。

  日前,“支付宝”控股天弘基金引发金融业震动,许多银行甚至认为这是与银行“抢饭碗”的行为。与此同时,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金融理财产品。在业界看来,这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整合大幕即将拉开。对这一新举措,马云认为,中国不缺银行,但“缺乏一个对十年以后中国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在他看来,阿里巴巴并非在做金融,而是在建立一个可靠的信用系统。“互联网拥有着大量的数据,今天中国缺的是银行改造。中国缺的是一套动态的、准确的信用体系,而我们正在做这样一套信用体系。在我们眼里,企业没有大小、国有民营之分,只有有信用和没信用之分。”

  马云认为,现在银行还是属于垄断行业,属于少数由国家发“牌照”的行业,所以有些银行对企业不是重在服务,而是注重利益回报。这种局面要扭转,银行要“用好牌照”,对企业要坚持服务第一,利益在后。(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