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扶贫前路宽 ——台盟浙江省委会长年开展涉台助推科学发展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13-11-01 12:00:00
年复一年,每到夏季8月,浙西南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山间田野上便总会出现一波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客人,他们不顾炎热,时而细心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看有无病虫害;时而向农户现场示范先进的耕种技术。还开设讲座,介绍现代农业新知识、新理念。
这些特殊的客人便是台盟浙江省委会自2007年以来,在浙江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积极发挥本党派与岛内联系密切等对台交流人脉资源优势,邀请来的台湾农业专家。多年来,台盟省委会正是通过这一引智的方法,以举办海峡两岸(浙江·景宁)山区经济发展研讨会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以及助推科学发展服务活动,为促进浙西南贫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及县域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牵线搭桥,
把台湾专家请进大山深处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空气、水资源、林业等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因受制于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简陋、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等客观条件,使得农业整体水平较低,经济发展在全省属欠发达贫困地区。而台湾现代农业发展比浙江早了近30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岛内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重大措施,走上了一条小型的“精致农业”技术路线,并将传统农作制度中的优势和现代投入相结合,进行了成功的技术改造,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升级。因而借鉴台湾精致农业经验,对于促进我省欠发达山区生态农业向精致型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2011年6月,时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赴台访问时就曾说过,“我们要学习台湾精准农业经验,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台盟浙江省委会本着做好扶贫工作,助推欠发达山区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深化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发挥台盟优势等为出发点,于2007年8月起,前后共邀请了近50位台湾农业专家和浙江大学教授汇集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召开研讨会及考察与讲座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把脉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为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献计出力。受邀台湾专家涉及农业经营管理、蔬菜园艺、果树栽培、茭白种笋种植、茶叶种植加工、中药栽培农产品营销、美丽乡村建设及休闲观光等十余个不同学科。
台盟省委会领导还亲自出面邀请台湾专家,并陪同专家长途乘车前往景宁等地,使台湾专家深受感动,充分感受到大陆同胞的情谊,激发了他们为浙江农业发展献计的热情。
自2009年起,参加研讨会的台湾专家还应邀到缙云县开展农技辅导活动,扩大了扶贫覆盖面。在台盟省委会领导与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等陪同下,台湾专家常常在烈日下爬上高高的山坡,考察油茶、茶叶种植情况,踩着高低不平的田间小道,观察水塘里种植的茭白等,几乎走遍了两县茶叶、茭白、果树、中草药等各类农作物种植基地,热心传授知识,手把手教农户掌握先进农业科技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台盟省委会共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县举办了20场农技知识辅导讲座。台湾专家通过幻灯片,将岛内现代精致农产品一件件展示出来,同时详细介绍包含其中的农业科技知识,引起了听众极大兴趣。如在大陆不起眼的茭白,在台湾被称作“美人蹆”,由于种植方法先进,长得又白又嫩,口感脆脆的,采来便能生吃,同时采用光照控制成熟期等方法,可以反季节上市,解决了丰产不增收的难题,这让山里人大开眼界。
创新形式,深化引智扶贫品牌
为加深对台湾农业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互动交流合作,2012年10月,台盟省委会以主委张泽熙为团长,带领由景宁、缙云两县农业、林业、乡镇机关及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行14人组成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台湾专题考察现代农业和有关农业合作等问题。短短7天时间里,考察团相继访问了南投县埔里镇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丰年芝菇类生态农场、南投县茶农,从生产到销售,全方位考察台湾农业发展现状;拜会屏东县农会创意农情市集、台东县农会、台东县卑南乡斑鸠番茄荔枝产销班等台湾农业组织,了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台湾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参观花莲温伯力农产品公司、台东县东游季温泉度假村、台东原生态应用植物园、宜兰县罗东林业文化园区,实地察看相关产业联动和一体发展产生的良好效应;与屏东科技大学进行座谈互动交流,了解台湾高校教育服务社会民生的理念、做法等。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科普、体验、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使农业更为贴近生活,为生活增光添色。赴台期间,成员们看到,在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内,可以近距离看到育种和机载化播种,还有生态教育农园,不仅可以观赏到缤纷花香蝶舞,还能在亲子戏水区玩耍。在丰年芝菇类生态农场,除了设置解说牌外,还配有讲解员,宣传介绍生产知识。大家纷纷表示,台湾农业的发展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2013年8月,台盟省委会根据当下浙江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专门召开了“海峡两岸(浙江·景宁)山区经济发展暨美丽乡村与蕈菌养生研讨会”,邀请了5位台湾农业专家教授赴景宁、缙云开展农技讲座与指导。台湾专家认为,浙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今后应该继续朝着特色化、体验化、知识化、区域化、精致化、健康化等方向进行统筹发展,尽早打造自身的优势品牌。台湾专家还深入讲解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模式和操作经验。特别是结合自身多年来经营食用菌农场的生产、销售经验,和景宁当地的生产企业和农户分享了台湾现代菌菇养殖业的经营理念、种植技巧和营销手法。
拓展思路,
引智扶贫道路越走越宽
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出现大量死猪漂浮于水面,经查实,死猪的源头是浙江嘉兴地区,据有关媒体调查,仅嘉兴市新丰镇竹林村今年以来死猪数量就超过了2万头。8月10日至12日,台盟省委会借邀请台湾农业专家赴景宁参加“海峡两岸(浙江·景宁)山区经济发展暨美丽乡村与蕈菌养生研讨会”的有利时机,围绕嘉善当地经济发展难题,特地邀请了有关病死猪处理、休闲观光等台湾专家先期抵达嘉善开展技术辅导。两天中,台湾农业专家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分赴大云十里水乡、碧云花园、拳王农庄等5个休闲农业基地开展考察、指导、培训。
病死猪处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嘉善。目前嘉善主要采用掩埋或焚烧的处理方式,但其缺陷是既占地量大又费时费工,同时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坏。台湾专家为此专门向当地介绍了岛内大量采用的先进的一体化病死猪处理设备,只要将病死猪投入机器中,就能变成有机肥料,消毒、粉碎等多道工序一步完成。这些最新技术拓宽了当地思路,开阔了视野,受到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经营者的一致好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历来是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台盟省委会于10月15日特地邀请台湾专家专程赴嘉善调研。在省委会领导的陪同下,台湾专家分别前往该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环境卫生管理处、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等,台湾专家详细介绍了台湾垃圾分类的做法和成效,重点介绍了台湾经过10年研发成功的有机废弃物快速处理技术,该技术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有机肥则可用于农作物施肥,真正实现垃圾无害化再生利用。
多年来,台盟浙江省委会紧随我省“两创”战略与“两富”现代化建设战略实施前进步伐,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巩固深化的新形势,不断总结经验,从涉台引智扶贫工作做起,逐渐延伸到引智助推科学发展,前行的道路越走越宽,在浙江与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民间交流合作桥梁,切实推进了两岸交流,促进了两岸共同发展。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