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人的鱼文化

发布时间: 2013-11-01 12:00:00    来源: 省统战部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距今2300年前先秦时代的肃慎族。前不久,笔者有幸走进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同江市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全国唯一的赫哲民族文化村,对赫哲族人的鱼文化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

  自古以来,赫哲族就是个渔猎民族,夏穿鱼皮衣,冬穿兽皮衣。赫哲族生活的三江流域属于高寒地区,无法种植喜高温的棉、麻等用于纺织的农作物,只能用渔猎产品——鱼皮和兽皮来制作衣服和被褥。长期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赫哲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都具有浓厚的渔猎民族特色。赫哲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唯一穿淡水鱼皮服饰的民族。

  赫哲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发端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但是,在他们口头传唱的述说民族历史的《伊玛堪》和民间故事中,多次出现鱼皮衣服、熟制鱼皮的工具“空库”和“亥日根”等与鱼皮文化及制作技艺相关的物品,说明赫哲族的鱼皮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赫哲族人是全世界穿用鱼皮服装时间最长的民族之一,也是至今仍有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下来的唯一一个民族。可以说,鱼皮服饰是赫哲族独具特色的民族符号。

  鱼皮衣服是最具代表性的赫哲鱼皮文化与制作技艺的载体。但是早期的鱼皮服装到底什么样?在历史文献中既找不到文字的描述,也看不到绘制的图样,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纺织品服装来推测。鱼皮服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不经裁制的原始披围式;简单裁制的初级直筒式;略加修饰的传统实用式;染色缀纹的穿饰兼用式等发展阶段与诸多形制。从长袍、短衫到两件套,以及套裤、猎装及“勒勒”,都是不同时期赫哲族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赫哲族鱼皮制品种类丰富。从题材上看,既有体现赫哲民族风情类的,如复古鱼皮服饰、鱼皮图腾脸谱系列等鱼皮制品,也有融入汉民族民俗文化元素的,如“连年有余”、“送福”系列等鱼皮工艺品;从功能上来看,既有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传统手工鱼皮制品,也有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实用物品,如鱼皮腰带、鱼皮拎包、鱼皮手机袋等。

  赫哲族人的生产和生活与鱼类极为密切,他们聚居在河畔,依靠捕鱼为生,食鱼肉,穿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如今的赫哲族人早已不需要穿鱼皮衣来蔽体。但这种用鱼皮制作衣服和生活用品的手工艺技术却传承了下来,并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品种——鱼皮画。

  赫哲族人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创作的鱼皮画反映了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这些鱼皮画在内容上多是表现赫哲族人传统的日常生活画面,如捕鱼、家族聚会等。赫哲族人开发的鱼皮画,也广受世界各地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20066月,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过去,鱼皮长袍是婚礼过程中必穿的礼服。赫哲族人婚礼上穿的鱼皮长袍制作十分考究,不但缝制技术要求高,装饰得也非常华丽。鱼皮长袍不仅是新娘的盛装,同样也是新郎的礼服。不过它们往往只在结婚过程中穿一次,平时不再穿用。有人考证,过去制作精美的鱼皮长袍实际在婚礼过程中仅穿用3天,然后就精心地保存起来,死后再穿着它去另一个世界。无怪乎人们那么重视结婚礼袍的制作。

  赫哲族的传统猎装一般都是用鱼皮制作的,做工精良,装饰华美,因此曾被误认为是“赫哲族上层妇女的服装”。也许有人会问:“赫哲族人到深山老林去打猎,为什么会穿着如此漂亮的服装?”经过调查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赫哲族人是多神信仰,他们相信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被神灵左右,同时妖魔鬼怪也会起破坏作用。为了免受干扰,获取更多的猎物,他们采取了一个迷惑妖魔的办法:专门缝制一套漂亮的盛装。穿着如此鲜艳的服装出村进山,使妖魔不知道猎人要去干什么。一进到山里开始打猎时,才又换上另一套真正打猎用的“劳动服”。

(责编 韩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