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 2013-10-01 12:00:00
镜湖: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陆钰馨
绍兴城西40里长的镜湖(即鉴湖),是一轴绚丽多彩的风景长卷。碧水青山,交相辉映;名胜古迹,琳琅满目;民俗民风,纯朴悠远。你若游镜湖,每一步都会看到绍兴悠久历史文化的影子。
在镜湖,只要你寻根问底,就会打开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与传说。有那块用秦始皇的赶山鞭、米颠公的神仙笏都无法挪动分毫的“柯岩云骨”;有那片用王母娘娘的六仙女向月里嫦娥要来的桂花仙种,观音菩萨用甘露之水浇灌出来的“香林花雨”;也有那座笛仙独孤生用蔡邕制作的“柯亭笛”吹奏扬波,碧涛连天,令二龙翼舟听曲的“东汉笛亭”。
在镜湖,只要你侧耳倾听,就会听到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行吟。有杜甫“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的钟情;有李白“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的赞叹;有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有陆游“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的豪放;还有徐渭“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的闲适。
在镜湖,只要你信步而行,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一处处名人的旧居或墓祠。也许是自杀殉节的明末政治家、诗人祁彪佳的梅市“寓园”;也许是爱梅爱兰、至死不忘灭胡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三山寓所”;抑或是东跨湖桥畔筑鉴湖受诬陷而死的会嵇太守马瑧之庙,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之墓……
镜湖的美丽不仅是因为有水,还因为有山。镜湖水是由会嵇山的山溪、山泉、山涧汇成的,会嵇山则是由镜湖水漾着、偎着、护着的。李白有诗曰:“千山与万壑,峥嵘镜湖里。”镜湖水的清澈、柔和、深沉与会嵇山的挺拔、阳刚、坚定,呼应着,联系着,映衬着,密不可分。嵇山镜水的珠联璧合与刚柔相济总是给人独特的感受。你看一看镜湖芙蓉碧波中会嵇山耸立的倒影,会感到在委婉缠绵的越剧旋律中响起绍剧高昂激越的音腔;你饮一饮用镜湖水酿成的绍兴黄酒,会感到有水的形态,火的性格,既醇厚、温润,又刚劲、坚韧。当你走进镜湖葫芦岛、壶觞楼、黄酒博物馆,读到勾践“投醪劳师”,秋瑾“貂裘换酒”、王羲之“曲水流觞”、陆游“沈园题壁”、贺之章“金龟换酒”、鲁迅“漏船载酒”那些千年古城动人的典故,你一定会思索绍兴名人与绍兴黄酒有着不解之缘的理由。许多优秀的越地儿女用绍兴酒滋润心灵,浸泡爱情,淬火人生。俯视镜湖“葫芦醉岛”,你会看到葫芦嘴、葫芦腰、葫芦肚,活脱脱像一个酒葫芦,装满绍兴水文化与酒文化,栓系在水乡岁月的河面上。
镜湖,绍兴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滴水,映射太阳的光辉;一面镜,嵌印岁月的果实。镜湖,以自己的自然、清澈与明亮,诠释过去与现在,告诉你在这块土地上历史创造了什么,辉煌了什么,也丢失了什么,让你从镜湖和谐的山水中读到地域文化的厚重与悠远,读到事物至柔至刚的哲理,读到真善美的境界,读到文明进步的昭示和人生价值的启迪。一种土生土长的情愫与传承,便会油然渗透你的心灵。(责编 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