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领的榜样——记旅荷著名爱国侨领胡志光先生
中国侨领的榜样——记旅荷著名爱国侨领胡志光先生
发布时间: 2012-01-09 10:10:35
在荷兰,以至在西欧各国的华侨华人社团中,胡志光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人称赞他是“华人华侨的一代风范”,也有人誉他为“荷兰侨团的中流砥柱”、“欧洲侨界的杰出侨领”;在诸多赞语中,有一句话是众口一词的:“胡志光,做人一流!”
胡志光系浙江省原政协委员,现任旅荷华侨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名誉主席、荷兰中国商会会长、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永远名誉常务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等职。他几十年无怨无悔地奉献于侨团工作,赢得了荷兰乃至西欧各国侨界的一致尊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鹏、李瑞环、钱其琛等到荷兰参观访问时,都曾亲切会见过
愿以寸草报春晖
1980年5月,受到新老侨胞普遍信赖的胡志光,众望所归地当选为第五届旅荷华侨总会的会长,开辟了中青年华侨接侨团工作的新时代。他从自己的3个子女和众多华侨华人的第二、第三代华裔身上,发现了一个十分普遍而令人担心的现象:这些有着中国血统的华裔青少年,虽然大都在国外受到良好的现代文化教育,但对父祖辈们的出生地却很不了解,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十分陌生,缺乏老侨胞们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关切之情,长此下去,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和故乡将会越来越疏远,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将日趋淡漠,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爱国爱乡光荣传统将会因后继无人而最终逐渐消失。为了防止这种令人痛心的后果产生,从1981年开始,胡志光与其他侨领一起,积极投入到中文学校的筹建工作中。大家四处奔走,积极发动当地的广大侨胞和华人,群策群力,克服了资金、师资、教材、教室等各方面的重重困难,于1981年9月建立了乌特勒支中文学校。不久,又相继成立了海牙、哈林中文学校……十几年来,在胡志光等人的热心倡导和全力扶植下,荷兰各地为华裔青少年开设的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立起来。到1998年,荷兰各地举办的中文学校共37所,其中由旅荷华侨总会举办的中文学校已发展到17所,学生人数达2400多名。
侨团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既无权势可言,更无私利可图,需要侨领们付出的却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为侨胞们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20多年来,胡志光一直坚持以质朴求实的作风,任劳任怨地为广大侨胞不断地操心忙碌着:侨团要召开会议,他亲自打电话通知每一位与会者;筹募侨团的活动经费,他又亲自驾车跑遍理事、会员们在各地开设的大小中餐馆;中文学校要开学了,他忙着为孩子们购置新的教材课本,学期结束举行结业典礼,他又去操办奖品、奖状;要召开运动会了,他又忙碌于解决运动员的服装、鞋子等具体事情;连友谊中心的活动室铺设地毯这样小的事,他也亲自操办……真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些年来,胡志光为侨团的活动和侨胞的公益事业,究竟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恐怕谁也算不清楚。在荷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受过胡志光直接帮助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初来乍到尚未找到工作的新侨胞或年迈病弱的孤老侨胞生活上遇到困难;乡亲们发展事业缺少资金,只要向他张口,他总会尽力给予帮助;侨团内部产生矛盾,侨领仍首先想到的就是请胡志光来出面排解;甚至侨胞家庭里夫妻吵架失和了,也会找到胡志光来调解;孤寡老人去世举行简单的葬礼,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胡志光一定会驱车准时赶到……无论对巨富高官,还是对小商百姓,他都以诚相待,谦和友善。凡与胡志光接触过的人,都毫无例外地一致公认,他是一位充满爱心、可亲可信可敬的大好人。要说胡志光有什么对不起的人,那大概就只有他的妻儿家人了。的确,他为侨胞的事所操的心实在太多太多,而留给妻子儿女们的时间和关爱真是太少了!
团结所有龙的传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苏里南、印尼、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荷兰华侨华人增加到数万之众,以地域、职业或信仰的区别而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也增加了不少。作为旅荷华侨华人社团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华侨总会的会长,胡志光一直坚持,总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新成立的各个小侨团开展活动,总会出版的《华侨通讯》也要无条件地为各侨团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仅十分注意总会与各侨团之间的联络,而且非常尊重其他侨团负责人的意见,以坦荡无私的胸怀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促进了华侨总会和其他众多侨团组织的友谊和合作。胡志光凭着能够吸引各种不同倾向的人到自己身边来的凝聚力,在促进门户林立、各自为政的众多华侨华人社团大团结的工作中取得了成功。就连那些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侨界人士,都不得不承认胡志光团结亲和的巨大吸引力。他们说,抛开政治立场、宗教意识的分歧不谈,我们实在佩服胡先生的为人,他是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做事情的,我们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活跃旅荷华侨华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华侨总会举办了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此后,中华互助会、荷兰越南华裔联谊会等也先后举办了各自的运动会。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削弱了各个运动会的参赛阵容,而且加深了华侨华人社团之间的隔阂以至对立情绪。面对这一状况,胡志光不禁深思起来:体育本是没有政治、地域、宗教界限之分的,为什么不能先从体育抓起来,将各个侨团组织的运动会联合起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体育来促进侨胞和华人社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呢?于是,他主动与其他侨团的负责人促膝长谈,倡议旅荷各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举办运动会。1984年,经过胡志光的四处奔走和坦诚协商,全荷华人第一届运动会终于成功地召开了。运动场上说广东话、温州话、普通话、荷兰话、苏里南话、印尼话、马来话的各路炎黄子孙第一次大规模地汇合和欢聚在一起,呈现出团结友谊、亲如一家的热烈气氛。受到这一良好开端的鼓舞,1986年,在胡志光等爱国侨领们的继续努力下,成立了全荷华人联合体育运动总会。10多年来,在体育总会的领导下,旅荷华侨华人社会“以球会友”的活动搞得越来越红火兴旺,由全荷华人联合体育运动总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已成为荷兰华侨华人社会的传统盛会。为表彰胡志光对荷兰华侨华人体育事业的重要贡献,1993年2月,全荷华人联合体育运动总会授予他“永远名誉主席”的最高荣誉称号。
为了使所有的旅荷侨团能团结一致,用同一个声音对外说话,以引起荷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更好地保障旅荷华侨华人的共同利益。1988年,担任旅荷华侨总会第七届会长的胡志光,通过不断的开诚布公的恳谈和协商,和其他侨团的负责人共同发起,创建了面向荷兰全体华侨华人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组织——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并由其担任联合会主席。
此后,胡志光的目光又越过荷兰一国的疆域,思考如何使旅居欧洲各国的华侨华人能拧成一股绳,共同争取华侨华人在欧洲各地的合法权益问题。为了做好各国侨团的协调工作,胡志光常常深夜通过国际长途与各国侨领联系交换意见,并频繁来往于欧洲各国。经过胡志光耐心细致的说服协调,他的求同存异、联络感情、逐步完善的主张终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各国侨领的共同努力下,1991年春,欧洲最大的华侨华人团体——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成立。胡志光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大家一致推举他为联合会的领导人时,他却谦虚地坚持只接受永远常务理事的职务。面对朋友们不理解的目光,胡志光真诚地说:“欧华联合会能成立,我就心满愿足了。作为联合会的主席,应当具备很强的外语能力,要精于公关、长于宣传。我想,自己还是更适合做一些具体工作。”
春秋芳铭赤子心
胡志光出国30多年,却仍然坚持使用一本中国公民的护照,这在旅荷的侨领中为数不多。为此,胡志光在频繁的国际旅行过程中引来不少的麻烦,但他对因持有中国护照而引起的各种麻烦却毫无遗憾之意,自豪地保持着他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
1971年,胡志光第一次从荷兰返回日夜思念的家乡故土。那时,他并没有多少钱,然而,当他看到地处偏远山区的乡亲们晚上照明仍使用蜡烛时,立即出资拉了一条电线。1973年,他与在荷兰和意大利的一些侨胞一起出资,为玉壶镇盖起了第一座电影院。1975年,他看到家乡劳动力过剩,乡亲们无处谋生,便出资办起了一家翻砂厂,使40多位农村青年当上了工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胡志光对家乡的回报连续不断,表现出一位海外赤子热切希望改善家乡面貌的浓厚的桑梓之情。
作为一位爱国侨领,胡志光的心与祖国的发展建设事业是紧密相连的。多年来,他时刻不忘报效祖国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一直不辞辛劳地为加强中荷两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牵线搭桥。
1985年,胡志光创办了玉壶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并在国内设立了办事处,目标是将中国的产品打入西欧市场;1992年,他又与十几个华裔合资创建了荷兰华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主要投资方向定位在中国。此后,他多次邀请荷兰的农业专家和他一起到中国考察农业技术情况,并于1994年与9家著名的荷兰温室制造公司、温室全套自动化系统公司、蔬菜种子公司、球茎种子公司合作,组成了一个积极向中国提供荷兰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联合经营实体——荷中农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专门向中国推广荷兰先进的温室技术。他曾在祖国大江南北奔走了许多地方,与各地的主管领导和有关企业进行项目推荐和业务洽谈,尽管开始时并不顺利,有时甚至还要赔钱,但他却无怨无悔。他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只要能加快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为解决中国的‘菜篮子工程’出上一点力,即使赚不到多少钱,我也是乐意的。”近年来,胡志光又积极筹建了“荷兰中国商会”,为促进和发展中荷双方的经贸往来,继续殚精竭虑,操劳不已。
1993年后,胡志光作为特邀界别的海外华侨代表,光荣地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这使他在繁忙的社团活动和商务活动之外,又增添了一项回国参加政协会议,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每年年初,胡志光一连几个星期又是外出找人了解情况,又是整夜不眠地写提案,广泛搜集海外侨胞对祖国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为振兴中华、祖国统一出力。有朋友劝他,不必把开会看得太认真了,能够每年放下自己的事业专程赶回国去参加会议,就已经尽到责了。可是,胡志光却说:“那怎么行呢?浙江省既已选我担任省政协委员,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就要做好一个委员应做的事情,而不能只是把它看作一种名誉性的头衔。也许我人微言轻,对某些事起不了多大的影响,但中国有一句老话:‘位卑未敢忘忧国’,我虽然身在海外,对于中国国内的事情,却仍有自己的一份义务和责任。谁叫我是一个中国人呢!”
在浙江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胡志光所讲的一段话,充分表达了这位爱国侨领的赤子情怀:“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的心永远会随着祖国的脉搏而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