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道新加坡华文教学症结 强调华文B定位

发布时间: 2010-03-29 15:08:11    来源: 中新网

新加坡教育部本月出台关于降低选修华文课程B门槛的决议,该国学者还是师生、家长皆对这项“放宽”政策议论纷纷,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放宽标准将使让许多不愿学习华文的学生获得投机渠道。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评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认为华文课程B的定位不同于普通华文课程,认为为了方便英语华人社会的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华文而开设的此项课程很有必要。文章指出,新加坡的华文教学必须充分考虑新加坡的社会特点,因材施教,把两种华文教学真正区分开来。

文章摘录如下:

新加坡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3月17日在国会受询时谈及放宽华文课程B标准的课题,使得对新加坡华文教学的讨论再度掀起一个小高潮。

据报载,新加坡教育部宣布放宽华文课程B标准后,支持者和担忧者皆有之。应该说,支持和担忧都有道理。但从讨论中的表述看,似乎还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即,对华文课程B的定位。

长期以来,华文课程B一直被定义为一种普通华文课程的简化。社会也认为它比普通华文课程来得容易。人们习惯于把华文课程B学习者的水平看成不同普通华文学习者,而没有认识到普通华文课程和华文B课程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华文教学。由于只是认为他们华文水平低,跟不上普通华文课程,于是就降格求其次,试图通过降低难度,例如减少词汇量、减少课文长度等等来减轻学生的压力;同时有关部门还制定出相关的照顾性政策,想以此克服学生的厌倦和畏惧心理,激励他们尽可能地学习华文,并能保证他们顺利进入后续教育的学校,接受更高级阶段的教育。

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设置华文课程B本是给华文程度不佳以及来自外国的学生修读的。作为旁观者,我们会问:如何定义“华文水平不佳”?此外,华人的华文水平不佳和外国人学习华语是否同一层面?

在笔者看来,华文课程B应该定义为华语非第一语言的华语课程,或者说是一种外语课程。2009年7月15日,我曾在《联合早报》言论版发表的《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新加坡有两个华人社会,一个是华语的华人社会,一个是英语的华人社会,这是两个不同的言语社区。而且,新加坡不仅存在两个华人社会,两个言语社区,同时也存在两种“华文水平”。我们可以重提学界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有两个人,一个是目不识丁北京老太太,可以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另一个是可以读古文的洋人,但张口说华语就出错。这两个人的华语水平,哪一个高?这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华语水平。显然,对他们不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新加坡两个华人社会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只不过它们不再是华人和洋人的区别,更不是不识字的华人和识字的洋人的区别,而是会说华语的华人和不会说华语的华人的区别。于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同样是华人,需要有两种不同的华文标准。

一是华语华人社会的学习者。他们从小就会说华语,对他们的华文教学,重在华文水平的全面培养,接近于中国的“语文”教学,从识字开始,逐步提高华文使用水平。其水平可以跟学习阶段相匹配,诸如小学水平、初中水平,初院水平之类。

二是英语华人社会的学习者。他们从小说英语,无法以华语为媒介语接受华文教育,因此他们的华文水平显然不宜用小学、中学这种方式来划分。他们的教学目标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接近于中国的“外语”课程。他们需要从基本的语音开始,从最简单的词语开始,水平只能以实际的能力级别来定,参照中国人对外国人学汉语级别的划分,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

普通华文课程的教学和测试,新加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而华文课程B的方方面面,因长期以来认识上的困扰,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在我看来,既然华文课程B是为英语华人社会的学生而设,因此,它的教学目标、大纲、教材、评估系统都应该有别于普通华文教学,而不应简单地参照普通华文的标准,简单降低、乃至再降低标准行事。华文课程B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即以外语人才培养水平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教学对象、目标、大纲、内容、考试等各不相同,后者的学习难度不应低于前者。

另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大学学习阶段需要外语过关。对于英语华人社会来说,华语自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程。华文课程B的学习者,如果不能通过相应的等级,大学阶段应该继续修读。华语水平应该跟毕业或获取学位挂钩。另一方面,除非专业需要,普通华文的学习者可以不必再修华文课程。

果真做到这一步,应该不会出现华文课程B学生华文水平的降低——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华语,不存在水平降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制度在先,也不用担心会有学生故意在华文考试中不考好,以便选修华文B,因为他们将面对一种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样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气力去完成这种几乎可以是看作是外语的考试。

我们应该指出,针对英语华人社会设华文课程B是必要的。表面看来,这对于华语华人社会来说,似乎有些不公平,但不能为了争取表面的“公平”而把两种华文教学混同起来,因为如果迫使英语华人社会的孩子像华语华人社会一样学习华语,同样是不公平的。当然,对于新加坡政府来说,为了社会公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为了让所有的学习者充分享有语言机会,是否可以确定华英两种语言在学校的公平地位,比如说,对华语华人社会学生的英语标准适当作些调整,考虑多开设一些以华语为教学媒介的课程。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华文教学必须充分考虑新加坡的社会特点,因材施教;必须把两种华文教学真正区分开来。而要做好这方方面面的工作,有关方面应该采取务实的措施,认真研究各种问题和对策,充分调动家长和学习者的积极性,争取社会的配合,使华文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作者为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