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在大陆度过的童年

发布时间: 2005-06-14 09:17:37    来源: 省统战部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先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明末清初迁到台湾,以经商为生。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早年从台湾返回祖国大陆,经张继介绍加入国民党。1932年,国民党政府拟将西安作为陪都,成立了“西京筹备委员会”。连震东被派到西安参与这项工作,所以就把家搬到西安。

  1936年8月27日,连战在西安降生。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连战的名字是祖父逝世前取的。连战祖父连横,是台湾有名的爱国诗人和史学家,曾编撰了著名的《台湾通史》。他看出日本人侵华的野心,中日必将一战,而台湾回归祖国也要靠这一战,因此为即将出生的孙子取名“连战”,意思是希望他将来能为祖国而战。连战的母亲受过大学教育,知书达理,尊重了公公的遗愿,但又觉得这个名字火药味儿太重,因此特别为儿子取字“太平”。

  到了读书的年纪,连战进入西安作秀小学,但他上得最多的课,却是听到长长的空袭警报声后,跟着老师跑进防空洞。

  那时候,西安城墙下挖了许多防空洞。连震东每天上班时,都会绕着城墙走。这样,一旦日本飞机来轰炸,也好就近躲避。小连战常常倚门而望,看着穿粗布军服的父亲越走越远。后来,日机轰炸越来越凶,连战母亲便把连战带到西安城郊一带居住。连战也转到北新安街小学,那里被炸的危险稍小一些。不过,对连战来说,钻防空洞仍旧是一件很频繁的事。

  8岁时,连战随父母从西安迁到重庆。重庆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日军的空袭比在西安时来得更加频繁。为了躲避轰炸,连战和母亲住在一所中学的宿舍里。不久,连战又被父母送往重庆南山小学读书。每周母亲都会准备一小罐猪油,让连战带到学校,就着盐巴下饭,这对他来说已经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

  又过了一年。一天,连战迷迷糊糊地想睡觉,突然一声巨响,他以为又是日本飞机轰炸,正想往外跑,迎面而来的母亲拦住了他,满面笑容地说:“胜利啦,胜利啦!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啦!外面都在放鞭炮呢!”听到这个消息,连战高兴极了,他盼望着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拉着母亲的手,跑到街上,同重庆市民一起欢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连战的父亲返台办理接收事宜。1946年,10岁的连战随母亲离开大陆,到了台湾。

  对于童年在大陆经历过的抗战岁月,连战一直难以忘怀。他曾表示:“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1995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连战决定在台北修建“抗战胜利纪念碑”。

  连战多次透露他有意回西安扫墓、并把祖母骨灰迁回台湾与祖父合葬。这也是他访问大陆的重要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