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探秘

发布时间: 2005-04-09 09:16:28    来源: 省统战部

 

 

百闻不如一见

  三星堆,名震华夏!蜚声海外!

  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县级)南兴镇境内。

    距博物馆两三里,就远远看见一座巍巍耸立的三角塔以及塔尖上那个巨大的面具。

  三星堆博物馆座落在古老美丽的鸭子河畔,占地30余亩,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现代化历史博物馆。主馆建筑立意巧妙,构思新颖。它的外形是一只变形的螺蛳壳,引喻着古蜀文化似螺旋、渐进的历史进程,似泥质的墙面如土“堆”的形体,暗喻着三星堆是蜀文化的生长点。

  博物馆门前,购票的游人络绎不绝。本地人、外地人,土面孔、洋面孔,热闹非凡。

  走进这座神奇梦幻的艺术殿堂,但见空间的安排有虚有实,曲直和谐,自由与严谨交替,大小与文物自身的需要结合。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三星堆古蜀王国的政权结构、宗教礼仪、先民生活及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把一个逝去了的远古社会的轮廓勾画在人们面前。通高262厘米、威仪凛然的青铜大立人;长142厘米、工艺精湛的金杖;高达395厘米、被誉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青铜神树;身穿超短裙、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青铜鸟脚人像;跃跃欲飞、美轮美奂的“太阳神鸟”……我们站在这些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秘宝前,仿佛走进了一个幽远神秘的远古王国。

  首先为三星堆带来世界声誉的,是大批造型独特的青铜器,这个青铜“集团军”,是中国夏、商时期西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铸造工艺之精,分型水准之高,在金属冶炼上表现出的高度成熟性,可与世界范围内的任何青铜器媲美,有不少器型器物皆属首见,特别是青铜雕像群,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从世界上最小的玉璋到最大的青铜塑像,从最原始质朴的陶罐到华丽高大的神树,没有一件文物不让游人流连忘返。从高贵的、象征着王权的黄金手杖中,不难看到一个强大的古蜀王国,而那神秘的蒙面武士,也分别让人感到蜀人祖先的刚毅与威猛。名目繁多的青铜鸟像在不停地啼鸣,花瓣形的风铃似乎传来清脆的铃声,而造型奇特的各式酒具、陶器,又仿佛让我们回到那个繁荣的年代。再说那堪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媲美的鸟身人面像,能追溯到比美洲玛雅文化更早的古蜀文字(符号)。

  摸摸那体积硕大、质地坚硬、打磨光滑、留下明显切割痕迹的巨大玉石原料,精确的四分铜眼以及五分圆轮,让我们为祖先有如此精湛的工艺而惊叹。试问,几千年前的先民是用什么技术来完成这项艰难工作的?导游也回答不了,只是说“专家们还在考证”。

  环顾四周,游人们一边漫步,一边欣赏,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看到三星堆人“时髦”的发型,笑了;看到几千年前的“高跟鞋”、“超短裙”,笑了;看到“国宝级”的青铜大立人像,笑了。游人们的脸上有惊奇、有赞叹,但更多的是若有所思。谜一样的古蜀王国,牵动了展厅内每个人的心。

  三星堆,举世闻名的三星堆!百闻不如一见,见面更使我们震惊。三星堆的古蜀秘宝中,有6件被评为国宝级文物,一、二级文物更是比比皆是,充分说明了三星堆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赞叹3000多年前先蜀古民创造文明的智慧。

七十载艰辛发掘

  德阳系古人“渡陇入蜀”的尽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蜀道难》,描绘了古蜀社会神秘莫测的朦胧美,为远古蜀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先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可供辨认的文字,后人的追记也仅是只言片语,十分简略,而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又把历史事实变得更加神秘莫测。那么,神秘的古蜀王国究竟在何处?

  清代乾隆年间《汉州志》载:“汉州,《禹贡》梁州之城,古蜀国地区,商周因之。秦惠王九年伐蜀,置蜀郡。汉高帝分蜀地置广汉郡于乘乡,领十三县,广汉名始此”。文中只提及广汉是古蜀国地,但属什么性质,则无交待。清代嘉庆《汉州志》载:“(广汉)雒城旧址……治西十五里,有‘三星伴月堆’”。可见,“三星堆”当时已久负盛名,成为广汉“八大景观”之一。三星堆的北边流淌着一条古老的马牧河,河的北岸有一处高出地面形似弯月的台地,这便是“三星伴月堆”的月亮湾。轰动海内外的三星堆遗址,就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发现的。

  1929年春的一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安排儿子燕青保及孙子在自家院子旁挖水沟灌田。燕青保无意间挖出了一块环形的玉石器。燕道诚接着挖,发现了一大堆形色各异的玉石器。燕道诚认定地下定然还有宝物,于是,要儿子孙子不动声色,打死都不能说出去。夜深人静后,燕家老少5人又悄悄来到水沟边。果然不出所料,当晚他们就挖掘到形状各异、色彩斑澜的石璧、玉壁、玉瑗、玉环、玉璋、玉戈、玉圭等400余件。为稳妥起见,燕道诚命家人将众多石玉器分散,重新埋于住房四周。几年之后,燕道诚将部分玉石器挖出流诸于世:有的馈赠亲朋好友,有的被古董商收购,有的被地主官僚霸占,还有的流失到海外……

  1931年夏,四川华西大学美籍教授戴谦和在董宜笃(在广汉传教的英国牧师)等人的陪同下,对月亮湾进行了考察。1932年夏,成都著名古董家龚熙台从燕道诚处购得玉器数件,大加赞赏,认为价值连城。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林名均和美籍教授葛维汉率考古队进驻月亮湾进行发掘,有关方面还派出80名国民党士兵日夜保护发掘现场。因当时社会极不稳定,发掘工作仅进行了10天便告结束,发掘出的各种玉石器600多件,全部归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后来,燕道诚亦将所留部分文物捐赠给华西大学博物馆。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发掘,并先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

  1986年夏,月亮湾发生了三星堆文物发掘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七、八两月,藏有无数罕见珍贵文物的一号、二号祭祀坑相继重见天日。

  这年7月18日上午8时许,当地一家砖瓦厂在掏土时无意间挖到了大玉戈、大玉璋。这一重大发现,使驻扎在砖厂的考古队员们欣喜若狂。当日,考古队就在一个长方形的坑(后被命名为“一号祭祀坑”)内,出土了青铜器、金器(包括举世闻名的金杖)、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罕见珍贵文物400余件,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3立方米的烧骨残屑。20多天后,在相距一号坑30米的地方,又发现了后来被定名为“二号祭祀坑”的器物坑。较之一号坑,二号坑出土文物更为壮观奇特,包括金器、青铜器、玉石器和象牙等约800件,其中有震惊世界的国宝级文物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像、巨大的青铜神树、大大小小的青铜面具等。

  在这之后的4个月,三星堆文物史上最伟大的发现昭然于世,一个神秘的远古国度被撩开面纱,诱人探奇的各种文物洋洋洒洒横空出世。全国为之兴奋,世界为之震惊。海外媒体称“这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比中国著名的兵马俑更加非同凡响”。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0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0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印的《20世纪中国考古100大发现》将“三星堆遗址”收录其中,放在“青铜文明之光篇”部分。

  2000年12月,三星堆“四号灰坑”出土了全套石琮、石璧、石瑗等祭祀礼器。随着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专家学者们认为三星堆代表的长江上游文明不逊于黄河流域文明,纷纷呼吁应将三星堆研究建成“三星堆学”,使之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继“甲骨文学”、“敦煌学”之后的又一学。

  目前,长期驻扎在月亮湾的考古队及众多的专家学者,仍在孜孜不倦地进行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已作出批复,至2010年,四川省考古队可以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发掘。三星堆迎来了新一轮大规模考古发掘。四川省文物考古队三星堆工作站希望能找到古蜀国那壮观森严的宫殿、祭坛,盼望能找到青铜器和玉器作坊等重要遗址,更梦想会发现更多更大的稀世珍宝。

古蜀文明无与伦比

  伴随着三星堆文明的昭示天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前来参观,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融合成今天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我们不能愧对我们的先人啊!”这是胡锦涛参观三星堆时的感慨。“看来中国的历史要改写,不仅有黄河文明,还有长江文明,三星堆代表的就是长江文明……三星堆文物价值太高了,由此看来,我们中华文明看到5000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江泽民对三星堆的评价。“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是张爱萍为三星堆博物馆题的词。

  三星堆文物曾多次漂洋过海,周游列国,先后在英国、美国、瑞士、德国、丹麦、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空前轰动,产生重大影响……在日本展出仅两个多月,便接待参观者近15万人次,连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也被吸引前往参观。“比湖南马王堆的文物早、数量多,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遗址媲美。”(香港《文汇报》)“中国的青铜器制造长期就被认为是古代最杰出的,而这次发现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使人们对中国金属制造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英国《独立报》)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改写了巴蜀文明史。三星堆遗址,是中国夏商时期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都城遗址,距今4800年,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地面及地下文化遗址丰富,有东、南、西三面古城墙及月亮湾内城墙、神秘的祭祀坑、墓葬群、玉石器坑、居住遗址等。出土文物奇特精美,尤以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大面具、大立人像为代表的青铜器群最具研究价值和艺术震撼力,并因此闻名世界。世界旅游专家团参观后认为,三星堆可与埃及的金字塔媲美,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群巫众神、人神共舞,使人仿佛置身于数千年前的古蜀王国,如梦似幻、流连忘返……几千年前,这里曾是何等的壮丽,何等的雄伟,何等的辉煌。古遗址群被一道坚固的土墙围护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各种文物数万件,清理出房屋遗址近20座。这些房屋遗址,有高大的厅堂,也有平民居住的陋室。

  遗址的每一寸土地,都弥足珍贵。身临其境,真不知是天地涵盖着它,还是它涵盖了天地!可惜我们在这珍奇的梦境旁不过是行色匆匆的过客,没有时间详细考察,也不能与它质疑对话,留下的多是迷离恍惚的印象,惟有三星堆博物馆中的众多国宝,直白地炫耀着,让我们能够看得真切明白。这片非凡土地上的强盛、繁荣,一切都无声无息地凝结在珍贵文物的身上了。

  三星堆古蜀文明无与伦比,发达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那么,这个古蜀王国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为什么它也像举世闻名的美洲玛雅文明一样在地球上突然消失?这些疑问留给了考古界的专家,留给了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

  作为长江文化的源头,三星堆遗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4年2月,以三星堆遗址为基础的“三星堆古王国国都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这个投资4亿元人民币的遗址公园,总规划面积达6平方公里,已于2004年底建成,向游客全面展示了三星堆作为“长江文化发源地”的古文化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