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电子战揭秘

发布时间: 2005-12-08 08:07:48    来源: 省统战部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电子战的地位不断提高。台湾军方为了扭转“预警时间短、战略纵深浅”的劣势,近年来极力提高电子战能力。但由于台军急于求成,其电子战能力存在着难以弥补的漏洞。

筹建电子战部队

  台军有一个发展电子战的“三步走”计划:近期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中期以加强电子战软、硬件建设为重点,强化电子侦测、电子攻击、电子防护等电子战能力;远期建立数字化部队,形成攻防兼备的信息战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的,台军在斥巨资购进大量先进的电子战设备的同时,加紧筹建电子战部队。目前,台军已仿照美军,在陆海空三军分别编设了电战营、电战中队和电战大队,妄图采用反制措施来获得制电磁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老虎部队”。

  “老虎部队”即台第二十电子战大队,成立于2000年初,其规模与编制完全是美国和以色列电子战部队的“翻版”,直属台军“参谋本部”。该部队由预警机中队和电子反制中队组成,主要装备包括E-2T空中预警机、EC-130H电子战飞机等。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有效运用电子战支援、电子战防护,实施电子战,“建立台海电磁屏障,掌握电磁优势”,通过干扰对方军事通讯和导弹发射,支援其他部队完成作战任务。

  “反黑客部队”也是台电子战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支直属于台“国防部”的尖端信息部队,组成人员包括军方与非军方人士,擅长编写程序、破解程序、破坏程序、瘫痪网络的“网络奇人”都在其中。“反黑客部队”是一支攻守兼备的部队,除了能反击黑客攻击,也具有瘫痪对方计算机系统与网站的攻击力。目前,该部队已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据点,搜集各种机密信息与情报。台“资讯战实验室”则为之准备了上千种电脑病毒,以随时准备攻击对方网站。

  台空军也有专业的电子战部队,即第三十五夜间轰炸电子干扰中队。该中队装备有24架EAT-3电子战飞机,18架AT-3电子干扰机,部署在新竹基地。台空军还极为注重提高其现役主战飞机的电子战效能。“幻影”2000机内装有电子战整合反制系统ICMS,可进行电子进攻和电子反制。美国还批准向台湾出售48套与F-16配套的AN/ALQ-184电子战吊舱及其支援装备、零件、人员训练等服务。目前台空军已拥有80具AN/ALQ-184电子战吊舱,加上这48具,可使台空军大多数F-16战机都能配上电子战吊舱。

着力提升电子战能力

  在筹建电子战部队的同时,台军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电子战能力。

  一是加强台美合作。台军提升电子战能力的“博胜计划”就得到了美国的扶持。相关人士透露,“台军将以5年期程和5亿元新台币经费,建构卫星资讯接收地面站和资料分配界面。不过,所建立的地面接收设施,必须相当程度地依赖美方资讯”。

  二是制定防“软硬杀伤”的详细计划。2001年,台“国防部”编列了7.8亿元新台币的机密预算,进行加强电子战及资讯战装备的“资安计划”与“脉护计划”。“资安计划”主要为防止对方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台重要部门发动黑客攻击,属防“软杀伤”攻击。“脉护计划”主要是为了防止对方利用电磁脉冲武器对台进行电磁脉冲的“硬杀伤”,主要是在台军重要军事设施、政经部门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负责实施“脉护计划”的“中山科学研究院”吹嘘,“脉护计划等于给台军作战指挥系统戴上了一顶防电磁干扰的防护帽”。

  三是集合民间资源进行研发。台湾高科技产业发达,其网络攻击与解读密码技术在世界上也较为先进,如“血腥”等电脑病毒都出自台湾。台“国防部”目前正加紧整合民间资源,作为台军电子战研发的支援。据台湾“中央社”披露,台“国科会”资助军方的“陆军官校”与中兴、逢甲、彰化师大等民间大学,成功开发出一套电磁脉冲时域天线量测系统。该系统可协助“中山科学研究院”量测所研发电磁脉冲武器及提升防御系统的涵盖范围与效能。民进党“立委”蔡同荣、林进兴等人近来不断宣称,“网军”是否能有效攻击敌方电脑网络或防御敌方的攻击,将成为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台湾拥有庞大的高科技人才,“国防部”应考虑成立“网军部队”,扩大从民间招募高科技人才从事“国防役”,使高科技系所毕业学生能学以致用,并充实台军科技能力,让台湾在未来战争中,能保住高科技战争的绝对优势。

急于求成漏洞多

  台军目前初步具备了实施电子反制的能力。

  一是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反击能力。台军各信息系统向来维持封闭式运作,即以“不与外界接触”来达到基本防护安全的目的。对于信息战研究,尤其是防止电脑黑客侵入技术方面,台军已着手制订对电脑网络防御的相关研究计划。短期内将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发相关防护技术,中长期将针对信息战的其他作战方式,结合军事整体战略,研发信息战术。台军对大约1000种不同的计算机病毒进行了分类,这些病毒在受到电子进攻时可用来进行反击。

  二是具备一定的反电子干扰能力。为进一步增强“强网”系统的侦察预警能力、反隐身能力和电子干扰能力,台军还在加强发展人造卫星、通信设施、电子战器材和反电子战装备等。台军于1994年与加拿大MDI公司签约,由加拿大在台建卫星地面站,利用法国第二代SPOT卫星、美国“陆地”卫星、加拿大雷达卫星和日本地球资源卫星资料作为参考。该地面站已于1994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三军空防系统的统一指挥和控制,可抗对方电子干扰,并在对方电子干扰情况下,监视跟踪2万个空中目标和海上目标,并显示其中的2000个目标,还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飞机完成拦截任务,在强电子干扰条件下探测距离可达370公里。

  三是具备一定的反辐射能力。目前,台军一方面向美国采购“哈姆”反辐射导弹,另一方面又以“天剑2”型空空导弹为母体,开发反辐射导弹。其总体设想是先研制出空对地和空对舰的基本型,然后配合台军自制的“雄风”、“天弓”等导弹,发展出不同射程和不同战术用途的反辐射导弹。

  四是具备一定的地对空通信反制能力。台军自行研制的CS/GLQ-7地空通信干扰车,在历次演习和训练测试中可有效反制阻断战机的地空通信,或进行仿冒与欺骗。但限于技术水平,仅能干扰一般通信装备,无法对付通信干扰反制及变频式通信。除了在海上、空中建立电子屏障以外,台军还在马公、大汗山、大岗山和台东等地架设诱标器,以干扰进攻的反辐射导弹。

  但总体来说,由于在发展建设上急于求成,台军电子战仍有难以弥补的漏洞。首先,台军虽然对“衡山指挥所”一类重要军事枢纽进行了防护,但由于台军的通讯线路大多与民用管线合用,而台军又很难对遍布全台、规模庞大的民用管线进行防护,因此脆弱的民用线路一旦被破坏,台军通讯线路也会受到损坏。其次,台军所谓的电子战部队其实也只能起到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因为目前“老虎部队”仅装备有数量极少的E-2T和EC-130H飞机,而这为数不多的装备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保养,设备老化的速度很快,连基本的日常训练都很难保证,更难发动有效电子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