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image1]][[/center]]
金华黄大仙(道教)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特别是在香港有很大的影响,被海外信众誉为“侨仙”,社团和信仰者众多。以黄大仙道教文化为维系形成了金华与香港的独特关系,使金华在香港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香港市民一提金华,就知道金华有个黄大仙,一提黄大仙就知道金华,这种独特的关系,促进了两地联谊交流与合作。
黄大仙文化渊源
据葛洪《神仙传》等史书记载,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金华丹溪(今兰溪市)黄盆村,距今已1675年。黄大仙自幼家贫,八岁牧羊,十五岁得仙翁指点,在金华赤松山修炼,敕黄老之学,以虚无为主,澹泊为家,以善利助人为本。经四十年潜心修道,钻研丹药,终于悟得玄机,道法神通,叱石成羊,以为得道之验,汲井愈疾,益广救人,以现修道之本。传说黄大仙得道之后受玉帝赐封,淳熙十六年(1174)年被宋孝宗封为养素净正真人。民间把黄大仙作为积善行德、惩恶扬善、恩怨分明、能表达民众理想生活的模式加以赞颂、传播和朝拜。涉及黄大仙的典故和传说,在金华、广东、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广为流传。
黄大仙在香港
黄大仙其典故何时传播到香港,现在已难以考证。据现有资料反映,上世纪初,广东道士梁仁奄、梁钧接奉黄大仙宝像到香港,于港岛湾仔设坛阐教,吸引了不少市民,黄大仙在香港的影响逐步扩大并通过香港向东南亚和北美华人区扩散。1921年香港建立第一座黄大仙祠,同年8月,香港第一个黄大仙社团啬色园成立,而后黄大仙社团不断增加,信众不断扩大。2002年初笔者随浙江省宗教考察团赴港考察,到黄大仙祠参观,祠内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金华分迹”石牌坊,有一篇引人入胜叙述仙之踪影的《赤松黄大仙师自序》。祠内信众之多、香火之旺、对大仙之崇拜、信仰之真切,令人敬仰和难以忘怀。
黄大仙在香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香港现有黄大仙区、黄大仙村,还有以黄大仙命名的道路,公交车站等。黄大仙积善行德、惩恶扬善更得到香港市民的敬仰和崇拜。以敬仰黄大仙而形成的社会群体人数之众、凝聚力之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香港黄大仙啬色园、元清阁、园清园等团体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以黄大仙信仰者为核心力量的香港啬色园是世界上署名的社团之一,啬色团发扬黄大仙“普济劝善”的精神,早在1924年就开办了中药局,为贫苦群众赠诊送药,现办有5所中学、4年小学、7所幼儿园,还有一座天文馆。
大仙联谊,两地交往密切
黄大仙文化作为我国道教文化一个极具活力的分支,在金华、香港两地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复建了金华黄大仙祠(黄大仙祖宫)和兰溪黄大仙宫。位于国家级金华双龙风景区,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的黄大仙祖宫,得天独厚的大仙故里兰溪市黄盆黄大仙宫,历史悠久的金东赤松宫吸引了大批香港黄大仙信仰者来朝拜,使两地的交往和联系更加密切。近几年金华多次举办黄大仙文化研讨会和黄大仙祭祀活动,邀请香港黄大仙社团和信众参加,两地专家学者和黄大仙信仰者共同研究探讨黄大仙道教文化以及弘扬黄大仙“普济劝善”的道德精神,继承黄大仙“度己度人,济世利人”的道德观念,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增进两地联谊交友,促进金华同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