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面临“浅盆经济”的困惑

发布时间: 2004-09-16 11:35:43    来源: 省统战部

  台湾业界人士指出,台湾大选争斗引发的“信心危机”,使台湾经济好比一棵树栽在泥土较少的浅盆上,变成缺乏深层根系的“浅盆经济”。而大批经营精英和科技精英出走,正是台湾陷入“浅盆经济”的最有代表性的象征。

信任危机弥漫台湾社会

  有分析人士说,民进党是靠街头斗争、惯于玩弄两面政治和暴力出身的政党。其党魁陈水扁就是最善于玩弄两手策略作“政治攻心”而领导经济无能的人物。而连宋则是国民党的“传统式干部”出身,在玩弄“大选政治”的肮脏竞争中,有如“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是斗不过陈水扁的。结果在“三·二○”大选的进程中,尽管陈水扁上台以来经济滑坡、社会治安恶化、失业率攀升,但大选前一天出现的至今疑团未解的“暗枪悲剧”,获得部分中间选民的同情支持,以微弱领先的票数当选。而今围绕“大选政治”的利益冲突,蓝绿两大政党的恶斗还在继续,族群派别冲撞失控时有发生,社会分化动荡明显,“信心危机”成为当前台湾的一个双点词汇。

  台湾业界一些人士说,由大选引发的争斗闹剧,实质上是对陈水扁为政操守的质疑,也是信任危机弥漫台湾社会的突出表现。由此联想到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让人有一种困惑和不安感,用“生存环境恶化”六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如果说昔日台湾是上下团结一致发展经济的乐土,那么而今由大选争议引发的社会分裂伤口不知何日能抚平。这种“信心危机”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好比一棵树栽在泥土较少的浅盆上,很难达到根深叶茂,有可能使台湾变成缺乏深层根系的“浅盆经济”。如果说以往台湾经济走过快步发展的坦途,那么未来由于党派政治游戏会继续冲击经济而会放慢发展步伐。

  国际上几乎所有的有识之士都在提醒一个“高风险游戏”的走势,那就是陈水扁正在制造与大陆对决的好战态势。二○○六年举行台独式的公民投票制宪,二○○八年实施“国家新宪法”,届时大陆用武力遏制“台独”已成为迫不得已的唯一办法。就像台湾一位军官私下所说,仅大陆已掌握的世界先进的电磁脉冲炸弹,就能在两个小时内使台军所有的指挥、通信、控制系统陷入瘫痪。由此至少会使台湾在若干年内不得安宁,哪里还有经济上的大有作为可言。最近台湾上百家上市公司准备赴香港上市的事实,就是对这种不安的最好证明。

不能“三通”年损失五百亿

  台湾许多经济人士认为,业界之所以把目前的台湾称为缺乏深层根系的“浅盆经济”,还因为台湾已有大小五万多家企业在大陆投资经营,累计对大陆的投资已超过七百亿美元,对大陆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超过一千六百多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日益加深。近年台湾对美国出口减少部分主要是依靠对大陆出口的大幅增长来弥补的。而陈水扁说一套做一套,千方百计阻挠两岸“三通”,仅往来人员的交通费和物流费用的损失就相当惊人。台湾媒体报道说,二○○三年台湾约有五百万人次频繁往来于台海两岸,且大多数为业界经营人士。由于两岸未能“三通”,每次往返必须经由香港或澳门转机二小时以上,合计是一千万个小时。就算每次转机费用只花一万元,那么全年就要损失五百亿元新台币。有的企业家说,一想到两岸至今未能实现“三通”,好比遥对长空月色冷,叫人有些寒心。因为时今是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时代,因为不能“三能”而绕道航行,无形中增加成本,还会延误一些商机。对在商言商而用分秒来计算的企业家来说,“三通”问题越拖得久,越对自己经营发展不利。

“精英出走”对经济影响大

  分析人士指出,上个世纪的后三十年,台湾之所以能跨入亚洲“四小龙”的先进行列,是因为在惨淡经营中先后培育了数百万经营精英和科技精英人才。而时今在信任危机弥漫台湾社会后,不少人看不惯台湾社会的“民主现状”,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出走台湾,这是台湾陷入“浅盆经济”的最有代表性的象征。再加台湾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正处于“前有劲敌,后有追兵,内有干扰”的可怕境地,再要在亚洲经济格局中轻松地坐在前排位的交椅较为艰难。近几年正是由于有诸多政治或意识形态因素在干扰经济,人们对陈水扁当局失去信任,使一些英才不安心在台湾本土工作,先后已有五十多万精英出走台湾,分赴加拿大、新加坡、美国、香港和中国大陆谋职。最近台湾因大选争议不断升级,岛内局势动荡,金融市场受挫,股市暴跌,台币贬值,从而导致对现状不满的人加速出走海外置产业,对外移民诉求猛增百分之二十,数万精英正在酝酿出走台湾。

  据《商业周刊》分析,在台湾的二千三百万人口中,具有经营才干、专业技术、有投资资金也有较高消费能力的顶级精英族群大约为二百一十万多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如果他们留在台湾谋职,无疑会对台湾经济发展起主导性的促进作用。现在数万人正准备出走到海外谋职,无疑会对台湾经济发展和内需消费的扩大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

  台北从事电脑程序设计的林博士说,以前下班回家打开电视机,等着看世界新闻,看对自己有用的经济科技信息,看自己喜爱的电视剧,而现在台湾的电视总是在争论只有蓝绿两大对立派自己有兴趣的政治议题,满嘴是政治人物的口水,争论的问题至少在近几年内不会有明白的结论。在这样的政治冲突环境里生活,让人难以忍受而缺少滋味。既然觉得自己在台湾工作生活不能平静而有很多烦恼,那就还是趁早放弃台湾籍贯,到海外别地谋生计为好。

  专门从事就业中介服务的翁小姐对媒体说,陈水扁的最大失败是未能赢得民心。三月二十日大选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由于政党恶斗而致台湾社会动荡在继续,“信心危机”上升,精英人才准备移居海外的呈直线上升的势头。仅新竹科技园区向我们派送履历表而想去大陆或香港求发展的高级人才就有多批。虽然全岛的情况尚没有全部综合出来,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比大选前增幅百分之二十以上是大家一致公认的,“精英”出走的负面影响正在持续扩大。

赴大陆与“根留台湾”对立

  岛内分析人士说,未来台湾经济升级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陈水扁当局所主张的立足岛内提高经营和科技水准来致力经济整体升级;二是业界所一致主张的扩大对海外的投资谋求经济发展升级。尽管两种主张各有长处,但就实际状况而言,目前岛内的多数企业正起劲在大陆投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投资者获利较丰。近年台湾对外贸易顺差较多和外汇储备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对大陆投资的不断扩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台湾当局对两岸“三通”再遏阻,但因大陆低土地成本和高素质廉价劳动力的特点,在两岸经济互动需求的驱动下,两岸经贸往来仍会有增无减,还将为台湾投资者带来更多好处,贸易顺差还会扩大。倘若摒弃对大陆的投资,那么再难找到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如此优惠的投资之地,维护台湾经济命脉所系的贸易顺差将会立即变成逆差,外汇储备来源会大幅下跌。

  但是奇怪的是,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陈水扁当局却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考虑,一再向企业家(尤其是大型企业)呼吁“根留台湾”,要求避免对大陆投资过于集中,以防两岸经贸往来过于依赖大陆而造成风险。为此,陈水扁当局除对企业赴大陆投资作出种种新的资金和技术标准限制外,还提出政策上引导厂商分用投资,鼓励厂商多到非洲和亚洲印尼、越南等国投资。但是台塑、统一、华硕、宏基、光阳等一大批顶级企业起劲在大陆追加投资的行动表明,台湾企业进入大陆投资经营的脚步比以前更快是大势所趋,华硕集团在大陆的投资已占其总资金的百分之七十五,能否做到“根留台湾”是无法判断的未知数。

社会环境恶化让人生忧

  台岛地域狭小、人口稠密,钢铁、石化、造纸等上游工业发展使环境污染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说台湾面临“浅盆经济”的困扰,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仅就社会用水而论,因污染严重,淡水河等七条主要河流水质日益恶化,工业与民用水经常发生困难。陈水扁当政后,虽然也讲过要重视环境保护,但把相当多纳税人的钱用在军购上。二月大选前就宣布要拿出十七亿三千万美元用于向美国购买预警跟踪雷达及巡航导弹等,以强化对大陆的反威慑力度。而对用钱治理污染河流,却少有大的动作,至今未有根本改观。现在工业稠密度还在加剧,所造成的污染还会加重,民众走上街头作环保抗争示威事件还将继续发生,从而影响到业界在岛内投资和加快产业升级的信心。

  台湾作为一个海岛,其南北长如芭蕉叶的三万五千七百多平方公里内,高山和丘陵面积占三分之二还多,再加为强化军力而使不少山地被部队占领,真正可用于建厂的土地已极为有限。近几年土地价格节节攀升,居高不下,对于办产业的投资成本,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令业界叫苦不迭,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许多企业千方百计离开台湾,到海外去求拓展。近几年台塑集团因饱受土地价格一再走高和政局不稳、“三通”未能突破等因素的挫折后,冲破当局的禁令,以在美国子公司的名义,大手笔到大陆宁波、漳州等地投资,象征着台湾大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步伐在加快,开始了大企业在海外的“游牧时代”和“扎根时代”。

  特别是面对朝野两派争权夺利的加剧,陈水扁“以武拒统”步伐的加快,使经济界人士对台湾未来前途日益担忧。担心将来有可能会打仗,生命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而想“远离台湾”。最近因支持候选人的观点不同而使台湾社会劈成两半,出现了父子对立、夫妻反目、亲朋好友也闹翻的状况,有媒体称这是一种“政治疲劳”,令人十分生忧。再加岛内黑道横行,暴力犯罪猖獗,犹如恶性毒瘤,令企业界对社会现状日益担忧。社会上贪污腐败的滋生,一些人价值观贪的堕落,绑架和凶杀案率的上升,严重制约着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社会矛盾,都表明台湾不断在向下沉沦,成为众多企业家“远离台湾另谋事业”的基本动因。因此,据此以观,业界人士说“台湾面临‘浅盆经济’的困惑”,是颇有事实根据的。

二○○四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