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与金门:“炮击”停止二十五年后……

发布时间: 2004-04-28 09:27:42    来源: 省统战部

用大陆弹壳打做的“金门菜刀”
  
  一个略呈喇叭型的狭长海峡隔开了大陆与台湾。然而,隔不断的乡情、亲情,就像那波涛汹涌的海峡春潮一浪高过一浪,同种同言的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在经历了50多个春秋后,终于彼此将目光一起眺向了远方……

  在一家名叫“台湾大卖场”的商店,我拿起一把“金门菜刀”。这是一种从把到刃全金属的刀,手感有点沉,上面刻有“那边”生产厂家的名字。我问掌柜:多少钱一把?得到的回答是:真的金门菜刀,要100多块钱一把。我又问,为什么?钢好,用1958年从这边打过去的炮弹壳做的。

  在相距这卖刀市场开车不到几分钟的地方,我用手触摸着漆成了绿色的海岸大炮。炮口高扬处,有从更高处垂落下来的绿叶和浓荫。不远处是海,稍稍远些,也就是给我一种浦西望浦东的感觉,隔着水,前方的一大块绿地展示在我的眼眶里。浅色的房子,绿色的树,看得清清楚楚。我问陪同采访的人员:这就是金门?回答:是。我完全下意识地再问:是金门?回答的人笑了:就是金门,没想到这么近吧?

  我和金门,确实是太近了——在我的“概念”里,金门是多么遥远的地方。

  我的脑子里有点恍惚。1958年,一个瞬间,炮弹从这个炮口里飞到对岸的土地,爆炸的炮弹皮,后来被民间百姓捡起来打成了菜刀。相隔40多年,这变了形的炮弹就又如此这般和平地“飞”回来了?

  所谓恍惚,也就是吃不准眼前事物的真和假。然而,在大嶝岛整整3天的采访经历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

大嶝对台交易市场见闻

  下了早班飞机,立即驱车前往大嶝。也许是我的概念很老了,我对出租司机说:“要摆渡的吧?”司机讲:“哪里?!打炮的时候,隔着海警戒,进出严着呢,90年代初就修了海堤,直通。我们司机还专门拉游客去大嶝市场买东西呢。”

  路边,一块蓝底白字的大路牌很是扎眼:不到大嶝,后悔一生。嚯,口气很大呀。

  不到1个小时,一座小镇的马路和居民房渐次涌将出来。猛然,我见一块灰色的大理石标牌,上面的镏金大字就是“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据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陈惠鸣介绍,厦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始建于清光绪17年(1891年)的胡里山炮台便是明证。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军事营地,与外界隔绝,1989年以后,驻扎在这里的部队才开始撤出。

  金门岛,这个离大陆最近的岛屿,像一颗镶嵌在东海海面上光彩夺目的明珠。金门岛又称吾州岛,面积149平方公里,自古有“海上仙洲”之称。

  无论是厦门还是金门,对于上岁数的人来说,不会忘记它的昨天。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年这里曾是两岸军事对峙的最前哨。

  大嶝岛位于厦门市同安县的东南沿海,下辖大嶝、小嶝和角屿三个岛屿,面积13.2平方公里。这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金门最近的地方,角屿与金门最近处仅为1800米。要知道,在历史上,大嶝是隶属于金门县管辖的,离厦门还有五六十公里路,距离金门只有几千米的海面。在历史上,金门和大嶝都隶属于同安县翔凤里,1915年金门置县,大嶝则属金门县管辖,在日据台湾时期,金门县政府还迁到了大嶝。大嶝和金门真可谓是鸡犬之声相闻,民俗民情相同,金嶝之间从来有着“地缘、血缘、亲缘、政缘、商缘和神缘”的密切关联。这里有很多在户口簿上填写“金门”籍贯的居民,后来由于两岸局势开始紧张起来,这些居民就把籍贯改成了厦门大嶝。改革开放后,他们觉得祖宗不能改,又改写成“金门”了。

  大嶝、小嶝和角屿,曾被中央命名为“英雄三岛”。从1958年“8·23”炮击金门后的21年时间里,相互间炮火不断。所以,这里的经济建设是根本谈不上的。但是一提起“英雄三岛”谁都知道,因为这里出了很多英雄人物。

  硝烟扬起,但也总有消散的时候。80年代停止炮击后,两边的渔民在海上有了“自由接触”。本来么,民间的血缘什么时候割断过?这时候,我们发现了金门比我们还穷,还要落后。当地人都知道,“金门10万人5万兵”,说的是台湾将金门整个搞成了一个“水泥石头块”,布满打仗的隧道工事。金门东距台湾有277公里,补给线那么老长,据我们所知,台湾提供给金门的给养船,最多也就是一天停靠两艘。直到1992年11月,金门才解除了“战地政务”,向台湾本土居民开放。半个世纪以来,大陆和金门之间相隔绝,而普通台湾人对金门也知之甚少。

  陈惠鸣的叙述,使得我对大嶝开办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理解逐渐清晰起来:变民间不规范的无序交易为合法的有序交易;建立以我为主的对台工作的互动窗口;加强经济建设,补偿大嶝人民在20多年的战火中做出的巨大牺牲。

  在我的概念里,开办一个市场,大抵只要经过本地政府或者只要到其下属部门按规矩注册就可以了。要由国务院批准方能开办,这国家级的市场就肯定非同一般了。但是,我看到的文件上标明,厦门大嶝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不仅要由国务院批准,而且还要中央军委批准。大嶝交易市场要设立海关,还要设立边防站。这是太明白的事情了。市场的级别不低:副厅级。组成工作千头万绪,每个人都认真努力。

  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于1999年5月正式开市,店面价位被爆炒,当月人流量达10万人次,交易额达1500万元人民币。

  对台小额交易市场,进口商品原产地仅限于台湾,不得出现违反“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每船每航次进出口限额为10万美元。进入市场人员带出(限每天一次)台湾商品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免税;超出1000元的,按贸易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从隔岸炮火到迎春焰火

  也就是1里多路,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就到了。我得到的资料上写着:享誉中外,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光荣称号;震撼世界,保留“八·二三炮战”最多、最完整、最集中的战争遗址;世界之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广播喇叭;特色景区,中国惟一的对台战地旅游风景区;地理独特,三岛是大陆距台湾金门最近的地方和居民点。

  进得门去,就见一门海岸大炮摆在正中的位置上,巨大的炮口直指清晰可见的金门岛,旁边是一架歼8喷气战斗机,稍后的地方,摆放着舰用机关炮。连同观光区内100多件各种火炮的展览物,这些都是1958年炮击金门留下的原物。1958年8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亲自下令指挥“8·23炮击金门”。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炮击行动之一,是中国及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愤怒的炮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台湾海峡,中国必将统一。
  金门岛,一下子成为世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

  炮击!炮击!封锁金门。海峡两岸关系骤然紧张,这场以军事手段导演的政治战和外交战的基本目的实现后,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发表了“打单不打双”的文告。之后每到双日便成了金门守军忙于补给的日子。长期的军事对峙在厦门与金门之间形成了一条以“白哈礁”为习惯标记的界限,这块位于厦门海湾中线略偏向金门一侧的巨大的白色礁石,把海峡分割成了东、西两部分。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奉命宣布,从即日起停止炮击。

 炮击停止25年后,两地民众通商、通婚,供奉同一个妈祖,同赶一个庙会,一派血浓于水的景象。2001年1月,迫于民众压力,台湾当局推出“小三通”,金门和厦门两地间实行了间接通航。2002年台湾大旱,祖国大陆的清泉就是从厦门源源不断地注入金门再转运到台湾各地。有趣的是,两地近在咫尺,使用固定电话要按国际长途标准收费,而厦门的手机信号却在金门很好,于是不少金门民众都入了大陆的移动通信网,用大陆的“手机”与大陆的同胞互相拜年、拉家常、谈生意。据载,近几年,金门县长每年都要与厦门市长互致新年祝福;前不久,金门县长还邀请厦门市长适当时候访问金门。

  2004年1月22日晚上,厦门举办“海峡新春”焰火晚会,燃放了万发焰火,遥祝金门同胞新春如意。焰火燃放现场在厦门本岛东部国际会展中心东北侧。晚8点整,璀璨绚丽的焰火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照亮了海峡。由“欢歌笑语庆新春”“火树银花不夜城”“努力再创新辉煌”“难忘今宵欢乐夜”四个乐章组成的焰火晚会上,共燃放了高空礼花弹和各种艺术特色礼花10000多发,蔚为壮观。
  拂去夜晚神秘的面纱,清晨的高崎国际机场是那么的明丽动人。万顷波涛之上,托起一座新兴的海滨新城,不能不令人在拍手称奇的同时,赞叹鹭岛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创举。

  大陆和台湾,50多年分离;大嶝和金门,有过一段整整延续了21年时间的炮击。可近几年,金门的商船开过来了,历史的步伐依然在顽强而曲折地行进着,谁也阻挡不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责任编辑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