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养鸟一族
发布时间: 2004-11-25 12:50:11
“穷思变,富思乐”,已是人生的不变规律,富裕的香港人在紧张工作挣钱之余,亦懂寻找乐趣、享受人生,赛马、玩车、玩狗、玩花、玩鱼,已成港人的寻常活动,其实爱鸟玩鸟在香港亦大有人在,据业内人士宣称有20万人。正因为香港有如此众多的人对鸟乐此不疲,因此,不仅带动了一个经营雀鸟的相关行业,更形成了一个闻名的鸟街。虽然有禽流感不时发生影响了家禽与鸟类的市场,但香港的爱鸟养鸟人依然不改初衷。
被香港旅游协会定为香港旅游景点,号称“环境优美,亚洲之最”的香港花鸟市场——“园圃街雀鸟花园”,坐落在旺角界限街与花墟街的广九铁路旁。长100多米的鸟市南北分别建有中式黑白相间的苏州牌坊式门楼,里面亭、台、楼、阁以及黑白相衬的院墙,加上院内的花坛、假山、奇石,俨然一个环境优雅的江南公园。而鸟市又与花市相连,穿行在花鸟市场,眼前出现一个群芳斗艳,百鸟争鸣的世界,呼吸着百花的馨香,听闻着众鸟的鸣唱,不要说“花鸟公子”了,就是一个普通游客,身临其境已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北门进入鸟市,75个摊档靠左一字排开,右边是花坛及修竹,宽阔的人行道横亘其间。
其实,香港的鸟市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原来的鸟市位于旺角亚皆老街与山东街的康乐街。1996年有关部门斥资在界限街新建了花鸟市场,次年5月由康乐街搬到现址。
香港港九雀鸟同业商会主席卢伯良先生对记者说,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住在旺角一带的养鸟老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亚皆老街与康乐街出口处,将自己的鸟笼挂在街边互相观摩、比美及交流养鸟心得,之后发展成换雀鸟,互通有无。慢慢更有人从广州带一些雀鸟到这里出售,另一些人见有利可图,也开始做起了这门生意,再由雀鸟交易发展到经营鸟食、鸟笼、鸟具等相关生意,这就形成了最早的鸟市。
到了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一些富裕的人士也开始养鸟,对鸟的需求亦大增,康乐街经营雀鸟的小在街两边搭起了固定档棚,从而成行成市真正形成了一条雀鸟街。康乐鸟街最旺时期是七、八十年代,那时正值改革开放,香港经济百业俱兴,市民找工易赚钱易,许多人附庸风雅扮“太子”,街头及酒楼随处可见一手托鸟笼,手摇折扇的养鸟“公子”。但到了90年代后期,一场金融风暴冲击香港经济,随后鸟雀市场也深受影响。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香港经济的复苏,鸟市重新兴旺起来。鸟市的卢伯称,目前全港仍有近20万养鸟人士,且无年龄、职业之分,退休长者偏多。而鸟商方面,全港估计有1000多间鸟店,主要分布在界限街的鸟市及湾仔与新界。他透露,养鸟费丰俭由人,一般一只鸟每月需要20元左右,全港20万养鸟人平均养2只鸟计,全港每月的养鸟消费就是800万港币,全年竟高达9600万,啧啧!近亿元的养鸟消费真是不讲不知。
卢伯表示,香港鸟市出售的雀鸟有100多种,香港人最爱玩的是相思雀、放生雀、观音雀与画眉,其次是鹦鹉、八哥、红波与百灵。因为相思、观音、放生雀适应性强,又善唱,十分乖巧可人,再加上体积小不需大笼养,非常适合香港人住房小的特点,所以很受欢迎。一般人出街或到酒楼托带的都是相思鸟。香港的鸟源有六成来自内地,还有来自非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少部分来自南美洲。港人对外国雀鸟的喜爱略逊国产货,主要是品种问题。外国货较抢手的有南非大鹦鹉、大黄金,新几内亚的黑下巴,新加坡的吱嚓等。价钱方面,一般彩凤鸟数十元一只,好的白相思要几万元一只。最贵的鸟要算南美洲的亚马逊大鹦鹉,顶级一只需耗十几万,而且鸟商还可以经销,只可以帮买家代进口,赚个手续费。而一般的鹦鹉只有几千元一只。
除了鸟贵,鸟笼消费亦不菲。香港的鸟笼大多产自广州。一般竹木鸟笼1000元左右,低的有四五百元,好的要五六千元一只。据卢伯透露,香港最名贵的鸟笼价值15万元,这只名为“八仙笼”的鸟笼,由52根精挑细选的黑檀木条手编组成,每条都刻上各具形态的八仙图,精致、玲珑巧夺天工。虽然价贵,但香港的养鸟一族中还是有人舍得买。